正文

古文秘訣

談虎集 作者:周作人


古文秘訣

明陶奭齡著《小柴桑喃喃錄》兩卷,據(jù)自序上說乃“柴桑老人錄所以訓(xùn)子侄之言也”。其書仿佛模擬《顏氏家訓(xùn)》,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著述,十年前在鄉(xiāng)間,很有點“鄉(xiāng)曲之見”,喜歡搜集明清越人的著作的時候,因為這是陶石梁的著書,又是崇禎八年(1635)刻本,所以從大路口的舊書店里把他帶回家來了。今天偶然拿出來翻閱,在上卷第五葉看見這一節(jié)文章,覺得很有意思。

“元末閩人林釴為文好用奇字,然非素習(xí),但臨文檢書換易,使人不能曉,稍久,人或問之,并釴亦自不識也。昔有以意作草書,寫畢付侄謄錄,侄不能讀,指字請問,佇視良久,恚曰,何不早問?所謂熱寫冷不識,皆可笑?!?

我于是想起徐文長的話來了。我見過明刻湯海若的選集兩卷,名曰“問棘郵草”,是徐渭批釋,張汝霖校的?!赌档ねぁ肺恼碌钠链蠹叶际侵赖?,“良辰美景奈何天”這幾節(jié)我幼時還讀熟能背,現(xiàn)在看他的正經(jīng)詩文卻是怎樣地古奧不通。上卷里有一篇《感士不遇賦》,都是些怪話,徐文長在題目下批上“逼騷矣”三字,表示稱贊之意,于末后卻注上這幾句:

“不過以古字易今字,以奇語易今語,如論道理卻不過只有些子?!?

但這決不是什么貶詞,實在只是發(fā)表怎么作古文的奧義罷了,因為他在篇首眉批中這樣地說過:

“有古字無今字,有古語無今語時卻是如此?!痹谶@里我們可以看出作古文的人的幾項意見,(1)此刻作文也須如此,因為古時如此;(2)作文重在古字古語,道理不打緊;(3)其方法則在于以古字易今字。我雖是不會作古文的,卻深信這確是向來作古文的不傳之秘法,現(xiàn)在偶然在兩部四庫不收的“閑書”上碰巧發(fā)見,從此度得金針,大家想去逼騷逼杜都沒有什么困難了。我并不想注冊專利,所以公布出來,聊以嘉惠后學(xué)。

末了我因此又得了一個副產(chǎn)物的大發(fā)見,便是做古文的都是在作文章而不是說話。我當(dāng)初以為作古文也是說話,如我們作文的樣子,不過古文家把“喴,劉二,給我拿飯來!”這一句話改作“咨汝劉仲餈盛予”而已,現(xiàn)在才知道不然:他們?nèi)邕@樣說,并不是真叫是拿飯來,(這樣說時劉二本來也不會懂,)實在只因古人有過這一類的話所以也學(xué)說一句。第一個說是說話,是表現(xiàn)意思,無論他用怎樣的詞句;第二個說即是做文章,是猴子學(xué)人樣了。我們能夠鑒賞真的古文,不管他怎么古,但是見了那些偽古文便滿身不舒服,即使不至于惡心,就是這個緣故。

(十四年三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