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俗文學(xué)史 作者:鄭振鐸


在沒有找到“變文”這個正確的名稱之前,我們對于這個“文體”是有了種種的臆測的稱謂的。

我們知道它們是被歌唱的,且所唱的又大致都是關(guān)于故事,故有的學(xué)者便直稱之曰:

“佛曲”

但這和唐代流行的“佛曲”有了很可混淆的機會。有少數(shù)的人,竟把“變文”和唐代“佛曲”混作一談。但這實在是很不對的。她們之間有著極大的區(qū)別?!胺鹎笔氰蟾?,是宗教的贊曲,但“變文”卻是一種嶄新的不同的成就更為偉大的文體。

把“變文”稱為“佛曲”是毫無根據(jù)的。

我們又知道她們是大部分演述佛經(jīng)的故事的;甚至,像《維摩詰經(jīng)變文》之類,她們是先引一段“經(jīng)文”,然后再加以闡發(fā)和描狀的。所以,有的人便稱之曰:

“俗文”

所謂“俗文”之稱,大約是指其將“佛經(jīng)”通俗化了的意思。

但這也是毫無根據(jù)的,今所見到的“變文”,沒有一卷是寫作“俗文”的,除了從前的目錄上如此云云地記錄著。

,北京圖書館的舊稱,館址在北京西城文津街,即今天的國家圖書館古籍館。

亦有稱之曰:

“唱文”

在巴黎所藏的《維摩詰經(jīng)變文》,凡五卷,目錄(《伯希和目錄》)上均作:

《維摩唱文》殘卷(這五卷,號碼是一個P.2873)

北京圖書館舊館

同時,《伯希和目錄》上,又有

《法華經(jīng)唱文》一卷(P.2305)

不知原名是否如此?倫敦博物院所藏,有:

《維摩唱文綱領(lǐng)》一卷(S.3113)

或者“變文”在當(dāng)時說不定也被稱為“唱文”。

或有稱之曰:

“講唱文”

這個名稱,只見一例,即倫敦博物院所藏的一卷:

《溫室經(jīng)講唱押座文》。

恐怕,所謂“講唱押座文”,只是當(dāng)時寫者或作者隨手拈來的一個名稱吧。

其他,尚有人稱之曰:

“押座文”

或稱之曰:

“緣起”

的。稱“押座文”的,頗多,像:

《維摩押座文》(S.1441)

《降魔變押座文》(P.2187)

《破魔變押座文》(P.2187)

上舉的《溫室經(jīng)講唱押座文》也是其一。但我們要注意的,在“押座文”之上,還有一個“變”字。(“變文”或簡稱為“變”)。所謂“押座文”實在并不是“變文”的本身的別一名稱;所謂“押座文”,大約便是“變文”的引端或“入話”之意。

“緣起”也許也便是“人話”之類的東西吧。但也許竟是“變文”的別一稱謂。以“緣起”為名的變文凡三見:

一、《丑女緣起》(P.3248)

二、《大目錄緣起》(P.2193)

三、《善財人法界緣起抄卷四》(P.?)

在這三卷里,只有第一卷,我們是讀到的。中有“上來所謂丑變”之語,可見其名稱仍當(dāng)是“丑女變文”。在這里,把“緣起”作為“變文”的別名,當(dāng)不會十分的錯誤。

但就今日所發(fā)現(xiàn)的文卷來看,以“變文”為名的,實在是最多。例如:

一、《降魔變文》(胡適之藏)

二、《舜子至孝變文》(P.2721)

三、《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P.1319,又S.?)

四、《八相成道變》(北平圖書館藏)

凡有新發(fā)現(xiàn),大抵皆足證明“變文”之稱為最普遍。

且也還有別的旁證,足為我們的這個討論的根據(jù)。

《太平廣記》(卷二百五十一)里,記載著張祜和白居易的一段故事:

“祜亦嘗記得舍人《目連變》。”白曰:“何也?”曰:“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非《目連變》何邪?”(出王定?!掇浴罚?。

張祜所謂“目連變”,也許指的便是我們所知道的《目連變文》吧?

在唐代,有所謂“變相”的,即將佛經(jīng)的故事,繪在佛舍壁上的東西。張彥遠(yuǎn)《》記之甚詳。吳道子便是一位最善繪“地獄變”(“變相”也簡稱為“變”)的大畫家。

《》中國第一部畫史專著。唐代張彥遠(yuǎn)著。全書十卷。前三卷闡述繪畫的發(fā)展和繪畫理論等,幾乎涉及當(dāng)時繪畫的整個領(lǐng)域。后七卷收入370余位畫家的小傳。

像沒有一個寺院的壁上沒有“變相”一樣,大約,在唐代,許多寺院里,也都在講唱著“變文”吧。

唐趙磷《因話錄》(卷四)有一段描寫寺廟里說故事的記載,最值得我們的注意:

有文淑僧者,公為聚眾譚說,假托經(jīng)論。所言無非淫穢鄙褻之事。不逞之徒,轉(zhuǎn)相鼓扇扶樹。愚夫冶婦,樂聞其說,聽者填咽寺舍。瞻禮崇拜,呼為和尚教坊。效其聲調(diào),以為歌曲。其氓庶易誘。釋徒茍知真理,及文義稍精,亦甚嗤鄙之。近日庸僧,以名系功道使,不懼臺省。府縣以士流好窺其所為,視衣冠過于仇讎。而淑僧最甚。前后杖背,流在邊地數(shù)矣。

趙磷根本上看不慣這種“聚眾譚說,假托經(jīng)論”之事;也極“嗤鄙”其文辭。

《》(《太平廣記》卷二百四引)云:

文宗善吹小管。時法師文溆為入內(nèi)大德。一日,得罪,流之。弟子入內(nèi)收拾院中籍入家具籍,猶作法師講聲。上采其聲為曲子,號《文溆子》。

《》,史料筆記著作,唐代盧言撰,作者生平不詳。

這一段話,和《因話錄》的一段,對讀起來,可知文溆即文淑?!稑犯s錄》云:

長慶中,俗講僧文敘,善吟經(jīng),其聲宛暢,感動里人。

所謂“俗講僧”,當(dāng)即是講唱“變文”的和尚吧。為了變文中唱的成分頗多,故被文宗(或愚夫冶婦,如《因話錄》所說)“采入其聲為曲子”。(或效其聲調(diào),以為歌曲。)

像“變相”一樣,所謂“變文”之“變”,當(dāng)是指“變更”了佛經(jīng)的本文而成為“俗講”之意。(變相是,變“佛經(jīng)”為圖相之意。)后來“變文”成了一個“專稱”,便不限定是敷演佛經(jīng)之故事了。(或簡稱為“變”。)

敦煌莫高窟經(jīng)變畫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