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甫舟中望九華山二首 ① 張載華輯《詩評》中案云:一首(其二)箋注本題作“重和”。
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盤根雖巨壯,其末乃修纖。去縣尚百里,側身勇前瞻。蕭條煙嵐上,縹緲浮青尖。徐行稍復逼,所矚亦已添。精神去亹亹,進貌氣象來漸漸。高貌。《詩》:“漸漸之石,惟其高矣?!毙断〗叮拼n蒹。窺觀坐窮哺,未覺晷刻淹。江空萬物息,四面波瀾恬。峨然九女鬟,爭出一鏡奩。臥送秋月沒,起看朝陽暹。日光升也游氛蕩無余,瑣細得盡覘。陵空翠纛羽毛幢也,以犛牛尾為之,如斗或在騑頭,或在衡。直,照影寒鋩銛。冢山頂木立紺發(fā),崖林張紫髯。變態(tài)生倏忽,雖神詎能占。當留老吾身,少駐誰云饜。惜哉秦漢君,黃屋天子車以黃繒為裹上衡灊 ② ?;羯皆跒澘h,屬廬州。等之事嬉游,舍此何其廉。我疑二后荒,神物久已厭。埋藏在云霧,不欲登昏 。诐也,佞也。又疑避褒封,蔽匿以為謙。或是古史書,脫落簡與籤?;`,同簽,標識也。當時備巡游,今不在緗縑??V,本亦黃色。終南秦之望,泰山魯所詹 ③ 。天王與秩祭 ④ ,俎豆羅?鹽。茍能澤下民,維此遠亦沾。方今東南旱,土脈燥不粘。尚吾膚寸側手為膚,按指為寸。功,豈免竊食嫌。神莽吾難知,士病無能砭。文章巧傅會,智術工飛鉗。《鬼谷子》有《飛鉗篇》,謂縱橫之學。薦寶互珪
,論材自楠楩?!段募纷鳌皹F楠”。楩,大木也。《司馬相如賦》:“其樹楩楠豫章。”茍以飾婦妾,謬云活蒼黔。豈如幽人樂,茲山謝閭閻。穴石左思《招隱》詩:“巖穴無結構。”作戶牖,垂泉當門簾。尋奇出后徑,覽勝倚前檐。超然往不返,舉世徒呫呫?!短茣ね跏逦膫鳌罚骸皡銋阈∪??!备吲d寄日月,千秋伴烏蟾。遐追商洛翁,四皓秦火不能炎。近慕楚穆生,楚,元王,高祖同父少弟,名交。竟脫楚人鉗。吾意竊所尚,人謀諒難僉。
誰謂九華遠,吾身未嘗詹。唱篇每起予,予口安能鉗。憶在秋浦貴池西南八十里北,空江上新蟾。光潔寫一鏡,回環(huán)兩堤奩。露坐引衣襋,衣領風行欹帽檐。維舟當此時,巨細得盡瞻。試嘗論大略,次乃述微纖。此山廣以深,包畜萬物兼。噓云吐霧雨,生育靡不漸。巍然如九皇 ⑤ ,見《漢書》,謂神農以上諸皇?!稘h書》:“高世比德于九皇”,注:“上古有人皇者九人?!钡聺伤暮U?。此山相后先,各出群峰尖。毅然如九官,舜置九官,即禹等?!渡袝虻洹罚壕殴伲碚俎?,棄為后稷,契作司徒,皋陶為士,垂為共工,益作朕虞,伯夷作秩宗,夔典樂,龍納言。溫子昇《舜廟碑》:“九宮咸事,百揆時敘?!绷_立在堂廉。挺身百辟上,附麗無奸 。此山高且寒,五月不覺炎。草樹萋已綠,冰霜尚涵淹。頹然如九老,《唐書·白居易傳》:“嘗與胡杲、吉
、鄭據(jù)、劉真、盧真、張渾、狄兼謨、盧貞燕集,皆高年不事者,人慕之,繪為九老圖。”白發(fā)連蒼髯。此山當無云,秀色郁以添。姹然如九女 ⑥ ,靚飾出重簾。珮環(huán)與中裙,紺玉青紈縑。遠之妍西施,近或丑無鹽。齊宣王后,齊女。變態(tài)不可窮,詩者徒呫呫。我初勇一往,役世難安恬。浪荒不走職,民瘼瘼,所苦患。當誰砭。乖離今數(shù)旬,夢想欲窺覘。自期得所如,何啻釋囚鉗。念昔太白巔,鄞有太白嶺下視海日暹。朅來天柱在灊游,屐齒尚苔粘。猶之健飲食,屢饗亦云饜。胡為慕攀踏,已憊且不嫌。豈其仁智心,山水固所潛。男兒有所學,進退不在占。功名茍不諧,廊廟等閭閻。況乃掄椽杙,其誰辨楩楠。歸歟巖崖居,料理帶與簽。得石坐兀兀,逢泉飲厭厭。安也取舍斷在獨,豈必詢謀僉。子語實慰我,寧殊邑中黔 ⑦ 。玉枝將在山,當倚以葭蒹 ⑧ 。詩力我已屈,鋒鋩子猶銛。扶復更一戰(zhàn),語汝其無謙。
① 《年譜》:介甫慶歷七年(1047,二十七歲)知鄞,皇祐二年(1050,三十歲)歸臨川?;实v三年,通判舒州;至和元年(1054,三十四歲)歸臨川。詩殆作于皇祐三年也。
王安國,字平甫,介甫三弟。
李白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lián)句并序》:青陽縣南有九子山,山高數(shù)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按圖征名,無所依據(jù),太史公南游,略而不書。事絕古老之口,復闕名賢之紀。雖靈仙往復,而賦詠罕聞。余乃削其舊號,加以“九華”之目。
《太平寰宇記》:九華山在池州青陽縣南,舊名九子山。上有九峰,如蓮花削成。唐李白改名。在今安徽青陽縣西南四十里。
②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六年,始皇還過彭城。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
又:《封禪書》:(見封五年)上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灊之天柱山。
《漢書·武帝紀》:(元封)五年冬,行南巡狩,登灊天柱山。
③ 《詩·閟宮》:泰山巖巖,魯邦所詹?!秱鳌罚赫?,至也。
④ 《公羊·僖公三十一年傳》: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則曷祭?祭泰山河海。曷為祭泰山河海?山川有能潤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爾。
⑤ 《漢書·郊祀志》:天子既聞公孫卿及方士之言,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欲放黃帝以接神人蓬萊,高世比德于九皇。(張晏曰:三皇以前有人皇。九首。韋昭曰:上古有人皇者九人。師古曰:韋說是也。劉敞曰:予謂董仲舒書言,周人推神農為九皇,此是矣。)
⑥ 石崇《楚妃嘆》:既絀虞丘,九女是進。
《云笈七簽》:明鏡有三童九女侍之。
《樂府詩集》:劉向《列女傳》曰:楚姬,楚莊王夫人也。莊王好狩獵畢弋,樊姬諫不止,乃不食禽獸之肉。王嘗與虞丘子語,以為賢。樊姬笑之。王曰:“何笑也?”對曰:“虞丘子賢矣,未忠也。妾充后宮十一年,而所進者九人;賢于妾者二人,與妾同列者七人。虞丘子相楚十年,未聞進賢退不肖也。笑之不亦宜乎!”王于是以孫叔敖為令尹。
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昔在九江上,遙觀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⑦ 《左傳·襄公十七年》:宋子罕諫平公筑臺。民歌之曰:“邑中之黔,實慰我心?!保ㄋ位蕠笧榇笤祝瑸槠焦_,妨于農功。子罕請俟農功之畢。公弗許。筑者謳曰:“澤門之晳,實與我役,邑中之黔,實慰我心!”杜注:皇國父白皙而居近澤門,子罕黑色而居邑中。)
⑧ 《世說新語·容止篇》魏明帝使后弟毛曾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
《詩評》:《南山》詩外,別開生面。(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