藹理斯的詩
承衣萍君贈(zèng)我一本藹理斯小傳,系戈耳特堡(Isaac Goldberg)所著,他另有一部大的,這是“小藍(lán)皮書”之第二一三冊(cè),雖只有六十頁,說的頗得要領(lǐng)。我們現(xiàn)在只知道藹理斯的研究批評(píng),他卻還做過一部小說,和許多詩。南非女作家須拉納爾(Olive Schreiner)曾說藹理斯是在基督與山魈中間的一個(gè)交叉,戈耳特堡更確切的說,在他里邊是有一個(gè)叛徒與一個(gè)隱士。這便是那個(gè)在心里的叛徒,使他做這一首詩記念俄國女子蘇菲亞貝洛夫斯奇亞(Sophia Perovskia)的,蘇菲亞因暗殺事件于一八八一年四月十六日“正法”。詩大意曰,
“她不欲與那些人共其命運(yùn),
那些將世界造成罪惡之窩的人們,
但她愿意接受他們的報(bào)酬,那奇異的王冠的棘刺;
她敢于劈開生命之自由的面包,
倒出生命之酒來,與人們共飲;
努力賠償了歷代所欠的負(fù)債,
直到置了一個(gè)札爾于死地,
她死了,為了生命的緣故。
英雄與烈士仍在愛,在受苦;
正如從地里的鐵廠出來的火花一般,
他們被投在天空去照那最黑的暗夜。
這歷來如此,也將永久如此,
在這憂患世界的鐵砧上
上帝擱上人心加以槌擊的時(shí)候?!?
在《新民叢報(bào)》時(shí)代,因了《世界十女杰》的小冊(cè)子的傳播,蘇菲亞之名曾膾炙人口,但在近來似乎很少人知道了。記得董秋芳君所譯《爭自由的波浪》中似有一篇講到蘇菲亞的文章,但也懶得去查了。
(十六年四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