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雅語佛教文學

印度文學 作者:許地山


(六)雅語佛教文學

前在非圣文學理特□佛教根本的圣典,現(xiàn)在且把雅語底佛教文學略說一些。雅語佛教底典籍非常繁浩,在小乘之大乘之間已經(jīng)出不少的作品。除掉阿舍和律藏底典籍以外,我們可以將雅語底佛典略分為下列七類。

一,本生經(jīng)文學。

二,譬喻經(jīng)與因緣經(jīng)文學。

三,紀傳文學。

四,世紀經(jīng)文學。

五,方廣經(jīng)文學。

六,論藏文學。

七,秘密儀軌文學。

如果把這七類詳細地敘述起來定然很費篇幅,此書只能□要來舉出一二而已。本生,已如前說,是記菩薩在過去時代所修種種苦行和利他的功業(yè)底故事書。在雅語文學里,除去馬鳴底大莊嚴論經(jīng)以外,最著名的當推到圣勇(?rya?ūra)底本生□論(Jataka-m?la)。本生□論是圣勇讀了各種本生經(jīng)以后用自己底意見寫成一種散文和韻□□雄底藝術作品。初期的本生文華與譬喻文學所差有限,故本生譬喻又名為菩薩譬喻鬘論(Bodhisattv?vad?nam?la)。所謂“菩薩譬喻”(Bodhisattv?vad?na)與與本生底意義是相同的。

譬喻文學最古的著作為撰集百緣經(jīng)(Avad?na ?ntaka)。此書于公元第三世紀時譯成漢文。它底性質多半是屬于小乘。典他枏類的還有一部百業(yè)經(jīng)(Karma?ataka),此土未□。如意書譬喻鬘論(kalpadrum?v?danàm?la),寶石譬喻鬘論(Ratn?vad?n?m?la),和無憂譬喻鬘論(A?ok?vak?nam?la)三部,一部分是從撰集百緣經(jīng)□作,一部分是從別的書取材而成。這三部底體裁全是賦體詩,顯然是屬于大乘底作品。

二十二譬喻(Dv?vim?atyavad?na)與賢劫譬喻經(jīng)(Bhadrakalp?vad?pa)成內容都是關于優(yōu)波笈多與阿育王底故事,前者多取材于撰集百緣經(jīng),后者與別的譬喻鬘論相似,是用韻文寫成底。還有一部戒行譬喻鬘論(Vrat?vad?nam?la),其內容乃敘述關于祭祝儀式底起原底故事。

花□耳嚴譬喻(Vicitrakarnik?vad?na)里共有三十二段故事,其中許多從撰集百緣經(jīng)和戒行譬喻鬘論取出來底。這書底文辭多雜雅俗二語,不能看為純粹的雅語佛教文學。

譬喻經(jīng)文學古時多以口傳,后來又從口傳寫在紙上,故中國典與西藏底譯本很多而原文至今還找不到,如百喻經(jīng),賢愚經(jīng),雜寶藏經(jīng)等是。

迦濕彌羅持人安主底廣泛的譬喻集譬喻如意藤(Avad?nakalpalat?)是這類文學最后一部。這書在西藏被人非常重視。安主底天才和博學都可以在書中窺見。此書底體裁是欽定詩,含著濃厚的文學意味,很值得一讀。全書共有一百零七段故事,后來作者底兒子月主(Somendra)更做了一篇序文和增入云□菩薩品(J īmūtarahan?rad?na),共為一百零八品。

佛教底紀傳多是無稽的,神話的,和小說的。它們與印度一般的典籍一樣,缺乏歷史的價值。這種紀傳可以分為三類:第一是關于釋尊底傳記,第二是釋尊親教底弟子們底傳記;第三是佛滅后,教中大師底傳記。關于釋尊底傳記,除馬鳴底佛所行贊五卷外,最著名和最重要的是公元三十八年竺法護所譯底普?經(jīng)(Lalitavistara)。此書唐譯作方廣大莊嚴經(jīng)。佛本行集經(jīng)(Abhinishkramana S ūtra)也是重要佛傳底一部。

關于佛親教弟子底傳記,如中本起經(jīng),佛說興起經(jīng),佛說義足經(jīng),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等,梵本多缺,不能視為雅語佛教文學底正□。關于佛滅后,僧團里諸大師底傳記,存在漢譯三藏中最主要的,是付法藏因緣經(jīng)。這書歷述諸師底行跡,從大迦業(yè)記起,到菩提達摩止,計二十八代,但也沒有梵本。

世紀經(jīng)文學是佛教關于世界生成和歷程說明。這類書籍最初見于長阿含底末章。此外還有大樓,碳經(jīng),起世經(jīng),起世因本經(jīng),及立世阿毘云論,都缺乏梵本,故暫不能視為雅語文學。說世界生成和它底歷程常散見于諸經(jīng)論里頭,例如在阿毘達磨大毘婆娑論(Abhidharma M?h?vibli?sh? ??stra)卷第百七十二,阿毘達磨俱舍論(Abhidharma Ko?a ?ūstra)第十一十二,大智虔論第十六等等經(jīng)論里,都可以找出來。

大乘經(jīng)典最初的發(fā)展便是一種名為方廣經(jīng)(Vaipulya)底經(jīng)集?,F(xiàn)代尼泊爾國所尊底“九法”便是方廣底最古□集。所謂九法如下:——

般若波羅密八千頌(Astas?hasrik? Praj??paramit?)。

妙法蓮花經(jīng)(Saddharmapundarīk?)。

普?經(jīng)。

楞伽經(jīng)(Lank?v?tara)。

金光明經(jīng)(Suvarnaprabh?sa)。

寶嚴樹經(jīng)(Gandavyuha)。

如來不可思議經(jīng)(Tath?gataguhyaka)。

禪定王經(jīng)(Samadhir?ja)。

十地王經(jīng)(Da?abhūmīsvara)。

此九法中,以妙法蓮華經(jīng)最饒文學的興味。此經(jīng)提倡對于觀自在(Avalokite?varà)底崇拜,與提倡敬禮文殊師利(Maūju ?rī)底寶嚴樹經(jīng)(華嚴經(jīng))正相等對。此外還有稱贊阿彌陀佛凈土底極樂莊嚴經(jīng)(Sukhavàtivyūha),對于西方樂土底敘述也含有濃厚的詩趣。與極樂莊嚴經(jīng)很相近,而帶若譬喻風味底就是悲華經(jīng)(Karun?pundarjka)。此經(jīng)記述蓮花上佛(Padmottara)經(jīng)三十劫,住于摩訶不思議底蓮花園土里,筆力也很流暢。

楞伽經(jīng)記述哲學的思想,與上述諸經(jīng)專重諸佛與諸菩薩底崇拜不同。經(jīng)中對于印度諸派哲學加以辨正,乃研究印度哲學一本重要的參考。書本精于公元第六世紀始編纂成就,因中國底譯本較為早些,所以從漢本可以證得后來加入底辭句。禪定王經(jīng),金光明經(jīng),與般若波羅密多經(jīng)股是解釋佛教教理底典籍。般若是大乘經(jīng)典中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全書所注重底在空論(Sunyavada)底認識,以菩薩六波羅密,尤其是以般若(智慧Prajūn)底到彼岸,為最高最完全的修行。相傳此經(jīng)初出有十二萬五千頌,后來漸減為十萬二萬五千乃至八千頌。但另一說以為八千頌是本經(jīng)底原形,后來漸次擴大而成十二萬頌。二說似以后說為合。這經(jīng)底縮本便是佛教徒日常所誦底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jīng)(Vajracchedik?Yraj??p?ramit?),而最簡明的便是般若波羅密多經(jīng)(Praj??p?ramit?-hridaya S ūtra)。

方廣經(jīng)中可以注意底還有寶□(Ratuakūta),維摩詰經(jīng)(Vimalakirtti Nirde?a),解深密經(jīng)(Sandhinirmocana Sūtra),虛空藏經(jīng)(?ka?agarbha Sūtra),月燈經(jīng)(Candrapradīpa ?ūtra)。

大乘底論藏文學都是出自學匠之手。此中首出的論本為龍樹(N?g?rjuna)底中觀本頌(Madhyamaka K?rik?)。龍樹以中觀建立他底學派,其主旨都在這論表示出來。中觀本頌以外,世傳龍樹底著作還有許多,但偽撰底也不少。他底法集名數(shù)經(jīng)(Dharmasamgraha)為佛教術語集友書(Suhrillekha)相傳是他寄給他底王朋討論佛教教理的書信,共有一百二十三頌,從來只有西藏傳底梵本,中國譯本有眾鎧底□發(fā)王要偈,及義凈底勸誡王頌。

圣天(?ryadeva)也是古代大乘底宗匠?,F(xiàn)存關于他底著作只剩些教理詩底梵文殘片,而中國三藏里卻有百論(?ata ??stra)相傳是出于他底手筆,世□(Vasubandhu)作底注解。

興中觀派底龍樹對立底是瑜伽派底無著(Asanga)。此派所主張底是唯識論(Vijū?nav?da),以為除意識外,沒有任何事物存在。此派底主要著作為關修瑜伽行底瑜伽師底論(Yog?c?rabhūmi ??stra),讬為彌勒菩薩(Maitreya)底教示,或者是無著底著作也未可知。論中菩薩地(Bodhisattvabhūnri)底梵本現(xiàn)仍流傳,其余的已經(jīng)佚掉。又大乘莊嚴經(jīng)論(Mahūy?na ?ūtr?lamkara)一書,利末(Sylvain Levi)也斷為無著底著作,實在只有頌釋是他作底。

世親與無著為兄弟行?,F(xiàn)存他底著作除俱舍論外,還有唯識三十頌(Vidy?m?tra siddhitrida?a ??stra k?rik?),唯識二十頌(Vidy?m?tra Siddni),辨中邊論(Madliy?ntavibh?ga ??stra)等等。

月宮(Candragomin)是佛教底文法家,詩人,和思想家。他是崇尚無著學派底一位大師。他底教義上的□□是與他同時底月稱(Candrakīrti)。義凈于公元六百七十三年度印度時,月稱還生存著。月宮寫了很多贊歌,多半□佚,現(xiàn)存底只有一部宗教的詩歌徒弟書寫法詩 (Sisyalekhadharma K?vya)。此詩用優(yōu)雅的欽定詩體說明佛教教理。

在大乘佛教后期底學匠兼詩人中,當以生于公元第七世紀底寂天(?antideva)為最有名。相傳他生于為蘇羅斯陀羅(Saurashtra今之Gujarat)底王家,因受救度母(T?r?)底教示,便捐棄王位,從文殊師利菩薩修習瑜伽行,因解咒術,得為五師子王(Pa?casimha)底大臣,后復出家,以比丘身示寂?,F(xiàn)存他底著作有大乘集菩薩學論(?iks?samucaya),經(jīng)集論(Sūtra Samucaya),和菩提行經(jīng)(Bodhicary?vat?ra)。大乘集菩薩學論是著者所集齊各經(jīng)底注釋,為大乘佛教底教科書。

雅語佛教文學于秘密儀軌底原本比別類的更多流傳。秘密儀軌文學包含贊(Stotra),陀羅尼(Dh?ranī)和秘密本咒(Tantra)。大乘經(jīng)典與往世書本很相近,而佛贊中乃有許多已往世書里,如尼泊爾底大贊(Mah?tmya)所收底自生往世書(Svayambhu Pur?na)是最顯著的例。在這書里,“自在”或“最初佛”(Adibuddha)這個名辭是對佛陀一神化底教義所用底。

佛贊與崇拜徧入天和大自在天底贊詞沒有什么差別。有些贊是用大詩或欽定詩底體裁寫底。甘露難陀(Amrit?nanda)所作底二十五菩贊(Kaly?papa?caviu?atik?),金剛授(Vajradatta)底世主百贊(Loke?vara ?ataka)都是大詩底體裁。四十九贊(Suprabh?tastava)是贊美釋迦牟尼與諸佛菩薩底詩歌。古代印度稱贊諸天名字底歌贊在佛典里也集為妙吉祥真實名經(jīng)(param?rthan?ma Samgiti),存在抄本里底還有普賢行愿贊(SamantabhadraPranidhapa)。七佛證(Saptabuddha Stotra),和百獸贊(Mriga-?ataka stuti) 等。

救度母是觀自在底女性現(xiàn)身關于贊頌她們底詩歌也不少。這些贊也是用大詩底體裁。迦濕彌羅詩人一切智友 (sarvaj??mitra)所作底圣救度母持冠贊(?ryatūr? Sragdhara Stotra)其有三十七首贊詞。此時底作者相傳生于公元第八世紀底前半葉。他是一個王底女婿,自把家財布施了以后,便出家為比丘。此外還有贊揚救度母一百八名贊(?ryataran?m? stottra ?ataka stotra)和圣教度母二十一禮贊(Ekavimsati Stotra)都是贊禮救度母底詩歌。月宮也是崇拜救度母底,他所寫底贊詩現(xiàn)在還有一種名救度母成就百贊(T?r?s?dhan ?ataka)。

大乘經(jīng)典重要的一大部分是陀羅尼或總持,乃是一種巫術的文句,用來咒詛惡魔和祝福底。在吠陀時代已經(jīng)有所謂密咒(mantras)。這種咒在阿達婆吠陀或□□明論里很多。南宗底佛教徒在錫蘭地方也會用他們最優(yōu)美的經(jīng)典來做符□。他們叫這種符□做“波栗多”(Parittas或Pirits)。北宗大乘佛敎用咒底行為更多。大乘教很多的天神是從印度來底。因為這個原故,祭祀明論里在密儀上所用底秘密的言語和音綴也隨著諸天介紹到佛乘上頭。是能將編纂密咒底目的表示出來底便是大云請雨經(jīng) (Megha Sūtra)。這經(jīng)是佛于龍宮為龍王難陀及優(yōu)波難陀說底。佛命諸龍愛護印度,為諸有情作霖雨。這種善法名為“慈悲善意”(Maitr ī),能使眾生脫離苦厄。佛于是授龍王以陀羅尼名一切典樂(Sarvasukhàndàd?),當天旱時,佛教徒便用運具有巫力底陀羅尼來請雨。在阿含里,陀羅尼底成分已經(jīng)很多,到大乘時代,便盡量地發(fā)展。這個可以看出大乘的信仰漸次反到崇尚密儀底祭祀上頭,進一步便把這特出的宗教源泉再匯入印度教底大河里。陀羅尼底目的在祈禳,關于惡□底影響,牛鬼蛇神底侵犯,災病底發(fā)現(xiàn),都可以用陀羅尼來□除它們。又壽命底延長,戰(zhàn)爭底勝利,極樂世界底往生,也都可以因誦陀羅尼而求得。自陀羅尼產(chǎn)出后,佛教再返到巫術宗教底地位,而失卻它底特彩。

尼泊爾底佛僧常受持五大護秘經(jīng)(Pa?earaksa),是由五種陀羅尼編成底。五種者:一,密護出離罪孽及其他兇惡底大隨求陀羅尼(Mah? Pratisar?);二,抵御惡鬼底守護大千國土經(jīng)(Mah?sahasra Pramardinī);三,抵御蛇毒底佛母大孔雀王經(jīng)(Mah?maytirl);四,抵御惡星,野獸,毒蟲底大寒林圣難拏陀羅經(jīng)(Mah?sītavatī);五,祛除疾病底大護明大陀羅尼經(jīng)(Mah?raksamantr?nns?rin ī)。

還有許多陀羅尼是佛教哲學或教義底口訣,例如般若波羅密多心經(jīng)末后底偈是“般若波羅密多” (智慧到彼岸)底精髓,誦者直宣梵音,不譯意義,也能了悟,證得到彼岸智。又古代的大乘經(jīng)常為后人加入許多陀羅尼,如妙法蓮華經(jīng)中第二十一和二十六兩章底咒語都是后來加上去底。楞迦經(jīng)最古的漢譯是公元四四三年功德賢(Gunabh?dra)底楞迦阿跋多羅實經(jīng)。功徳賢底譯本還缺末后二品,到后來底譯□才發(fā)現(xiàn)了,可見在公元第四世紀以前,楞迦經(jīng)還沒有陀羅尼附加在里頭。

秘密本咒或檀多羅是佛教文學里可注意底一部分,從他可以看出佛教底理智生活完全墮落底征象。秘密本咒或檀多羅密軌文學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儀式秘密本咒(Kriyatantra)和行事規(guī)則秘密本咒(Caryatantra),二,是修瑜伽行底瑜伽秘密本咒(Yogatantra)。最好的是屬于第一類底本咒,它們是古婆羅門儀式底本質底復現(xiàn)。如本初業(yè)燈(?dhikarma Pradīpa)完全用古婆羅門教底儀式經(jīng)典底體裁來記“本初業(yè)菩薩”(?dikarmika Bodhigisottva)或大乘教徙中等待授記成正覺者起居行事種種的儀注。這部本初業(yè)燈在經(jīng)藏里名為根本經(jīng)(Mūla Sūtra),信者每日祈禱禮拜時都要奉誦它。屬于修瑜伽行底秘密本咒比較地多。這類文學都是中觀派(Madhyamika)和瑜伽派(Yogacara)底密儀,目的在達到對于空底最上智慧;但在儀軌上,行者只注重在禁欲,冥想,或靜坐上頭。在修行底歷程上,甚至采用關靈術,咒詛,催眠術,和肉體的興奮法。對于肉體的興奮,行者有時用強烈的飲料,和作用男女交會底行為。所以這類文學是神秘主義,巫術,和愛欲混合起來底儀軌。在這類密咒里,真正的佛教已經(jīng)滅絕,它們卻與自在天派底秘密本咒很相同。它們底內容多注重在“五摩”上頭。所謂“五摩”即摩安娑(肉M?nsa),摩差耶(魚 Matsya),摩陀耶(酒Madya),摩鄔陀羅(或母陀羅,印,神秘的舉動Mudra),和摩愛途拏(淫欲,交會 Maithuna)。五者之中,以第五種行為為最重要。這樣看來,修秘密行底瑜伽師所行底道路與本初的佛教很相違底情形不難測知。崇拜女神,如女瑜伽行者(Yoginis),荼吉尼天(Dakinis)等,是這派行者底特征的行為。在這類書中絕對找不出高深的義理。所見底都是巫術和神秘的語言。

雖然如此,檀多羅密軌文學還很受佛教徙底崇敬。如一切如來金剛三業(yè)最上秘密大教王經(jīng)(即如來不可思議經(jīng))為尼泊爾九法之一,是一個最顯著的例。這書示教種種冥想底法規(guī),和崇拜佛陀底咒文及密印,主張瞰食象肉,馬肉,狗肉和每日與旃陀羅族(Chandala)底處女交會,為最高最完全的瑜伽行為。又大黑儀軌經(jīng)(Mah?k?la Tantra)載釋迦牟尼與一位女天對話,示在大黑(Mah?kala。即大自在天底別名)底梵名字母中,含有神秘的能力。誦者可以因它發(fā)現(xiàn)寶藏,獲得王位,求著心愛的妻子,殺害所欲殺害底人物,擁護顯現(xiàn)秘密本咒(Samvarod àya Tantra)載佛陀與金剛手(Vajrapani)底對話直與大自在天派底密咒無異,它是一部男女□崇拜底儀軌。此外如詩論儀軌(K?lacakr?)雖說是最初佛所啟示,而書中卻有回教底圣墟麥加(Mecca)底名字。在文殊師利根本儀軌(Ma?ju?rim ūla Tantra)里,釋迦牟尼預言于他滅后四百年將有龍樹出世。這些都可以看出密咒一類底著作很為晚出,并且假托諸古德底名字為作者底名字。五次第(Paū cakarma)六編中相傳有五編是中觀派底開祖龍樹寫底,實際上這書底出世遠在龍樹及諸大乘經(jīng)典之后。所謂“五次第”便是修瑜伽行底五個步趣。此五步趣中,最后一步是最高瑜伽底修得,前四步趣示身、語、意、底洗練,為得佛身、語、意、三密底金剛性。達到第五步趣底方法是用曼荼羅(Mandala),真言種子 (Bija),和敬禮大乘密咒中底一切女天。從本書第內容看來,作者龍樹必不是與中觀派底開祖同為一人,作者底真名依本書第三編應是釋迦密多羅(Shakyamitra),他是公元第九世紀底人物。自公元第九到第十一世紀,是印度檀多羅佛教最盛行的時期。此后佛教便漸次衰落了。佛教文學底結尾便是這類無理性和過于神秘的密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