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些生物因為天生相貌不好,被人嫌惡,往往遇見無妄之災(zāi),雖然它本性本來是很好的,或者還于人類有益。在這些中間,最好的例子便是蝙蝠。
蝙蝠過去在中國有很好的幸運,可是近來卻轉(zhuǎn)了惡運了。因為它的名字與“?!弊滞舻年P(guān)系,所以用作吉祥的象征,圖案上多畫五只蝙蝠,取“五?!钡囊馑迹@是除了龜鶴以外,為生物稀有的光榮。但是自從《伊索寓言》進入了中國以后,它的名譽便變壞了。西洋傳說,鳥獸之間開戰(zhàn)的時候,它左右推托,說有毛不是鳥,能飛不是獸,兩邊都不參加,成為典型的騎墻派。從蝙蝠的形態(tài)來說,這故事說得很巧妙,可是如要當作事實,這卻是不確實的。蝙蝠的相貌雖是難看,但是這譬喻卻未免有損它的名譽;正如寓言里的《蟬與螞蟻》說蟬的懶惰一樣,這與中國詩人說它“高潔”,都是不講事實的一面之詞罷了。
同時蝙蝠又有“仙鼠”的異名,俗說乃是老鼠偷油(一說偷鹽)吃了所化,所以在最近更遇見了一件意想不到的厄運,便是有些人把它算在“四害”之內(nèi),當做變相老鼠看待,看見一個打一個。小孩子本來好打蝙蝠,在黃昏時候蝙蝠出現(xiàn),到處紛飛,吃食飛蟲,便多用柔軟的枝條呼呼的向空中揮舞,蝙蝠的肉翅稍為觸著,即受傷墜落。
其實蝙蝠并不是老鼠一類,更不是它變化出來的,而且現(xiàn)在要講除四害,更非保護它不可,因為蝙蝠是益獸,專門吃各種蟲豸的,它食量又非常大,張著嘴飛舞著,不知道飛一轉(zhuǎn)要吃下多少蚊子蒼蠅去。自然它如在北京上海,沒有蠅蚊的城市,也沒有多少用處,但在別處地方還是有益的。說應(yīng)當保護,也沒有多少什么別的麻煩,只要把它看作燕子一樣的東西,任其飛來飛去便好了。
二
還有一種別的生物,為人所誤解,情形比蝙蝠更為嚴重,這便是貓頭鷹。第一因為它樣子難看,叫聲不好聽,受到人家的厭惡。它因夜間出來的緣故,所以眼睛有一種特別的構(gòu)造,眼珠大了,頭也不能不加大,這是所以成為“貓頭”的原因。禿鷲大鷹,盡管有不好看的嘴臉,但這貓臉的鳥總要算第一難看了。它的叫聲也有多樣,都不討人喜歡,有一種叫法,宛如叫“掘汪掘汪”似的,從前有些鄉(xiāng)下人覺得它是叫“掘坑”,準備下葬,因此聽它叫聲,便疑是不祥之兆。這只是出于迷信,倒也罷了,迷信一旦解除,就沒有事了。
第二是起于古來傳說的。這便是說貓頭鷹是不孝鳥,它大了要吃母親;而且學(xué)者更加附會,說梟首示眾的字即取梟字的本義。這里便把文字說錯了,梟首的本字乃是州縣的縣字的左半,篆文是“首”字倒寫,梟鳥的字實只是同音借用,這是文字上的證據(jù)。再說生物學(xué)上的證據(jù),貓頭鷹專吃麻雀老鼠等小動物,它的習(xí)勢是囫圇整個吞下去的,到胃里消化了之后,再把毛骨等作團吐了出來,因此它是不會得啄食的。所以貓頭鷹如要食母,必須把老貓頭鷹整個吞下肚去才行,這是無論如何做不到的事,許多年前,在鄉(xiāng)下住家,得到一只小貓頭鷹,關(guān)在籠里加以豢養(yǎng),當時因為不知道它的習(xí)性,是要吞吃皮骨的,而且也沒法子去捉這些老鼠來喂它,只好買豬肉給它吃,結(jié)果卻叫它害腳氣病而死了。這是我自己的經(jīng)驗,經(jīng)過實驗來的,所以覺得很是可靠。
上文專為貓頭鷹辟謠,這里還要給它說些好話,因為它是不折不扣的益鳥,是人類的朋友。有一個德國的博物學(xué)者,曾經(jīng)檢查過貓頭鷹所吐出的七百零六個毛團里,查出有二千五百二十五個大鼠,鼷鼠,田鼠,臭老鼠和蝙蝠的殘骨,此外只有二十二個小鳥的屑片,大抵還是麻雀。一個人如捕殺二千五百個老鼠,夠得上稱為捕鼠能手了,這里貓頭鷹卻默默的做了,豈不更可佩服么?我們在城市住的人,難得遇見貓頭鷹的機會,但愿鄉(xiāng)村住民加以保護,記住它是益鳥,不加以迫害,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