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劉半農(nóng)

木片集 作者:周作人


劉半農(nóng)是“五四”以來聞名的名字,但是現(xiàn)在的青年恐怕知道的已經(jīng)不很多了吧,原因是他在一九三四年就去世了,就是說在近二十幾年中間,不曾看見他在文學上的活動。他實在是《新青年》的人物,這不單是一句譬喻,也是實在的話。他本來在上?;顒?,看到了《新青年》的態(tài)度,首先響應(yīng),起來投稿,當時應(yīng)援這運動的新力軍,沒有比他更出力的了。他也有很豐富的才情,那時寫文言文,運用著當時難得的一點材料,他后來給我看,實在是很平凡很貧弱的材料,卻寫成很漂亮的散文,的確值得佩服?!缎虑嗄辍返木庉嬚哧愔俑δ菚r在北京大學當文科學長,就征得校長蔡孑民的同意,于一九一七年的秋天招他來北大,在預(yù)科里教國文。這時期的北大很有朝氣,尤其在中文方面生氣勃勃(外文以前只有英文,添設(shè)德法文以及俄文,也是在這時候),國文教材從新編訂,有許多都是發(fā)掘出來的,加以標點分段,這工作似易而實難,分任這工作的有好幾個人,其中主要的便是半農(nóng)。他一面仍在《新青年》上寫文章,這回是白話文,新進氣銳,攻擊一切封建事物最為尖銳,與錢玄同兩人算是替新思想說話的兩個健將。其時反對的論調(diào)尚多,錢玄同乃托“王敬軒”之名,寫信見責,半農(nóng)作復(fù),逐條駁斥,頗極苛刻,當時或病其輕薄,但矯枉不忌過正,自此反對的話亦逐漸少見了。

不過劉半農(nóng)在北大,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在預(yù)科教國文和文法概論,但他沒有學歷,為胡適之輩所看不起,對他態(tài)度很不好,他很受刺激,于是在“五四”之后,要求到歐洲去留學。他在法國住過好幾年,專攻中國語音學,考得法國國家博士回來,給美國博士們看一看。以后我們常常戲呼作劉博士,但是他卻沒有學者架子,仍是喜歡寫雜文,說笑話。等周刊《語絲》出世,他就加入,與“東吉祥”派的正人君子對抗,這一節(jié)也是可以稱贊的。他又寫文章特別露骨,有些是“紳士”不敢用的字面,所以他雖然有進入紳士隊里去的資格,卻仍舊是“吳下阿蒙”,插不進足去。他在北大當過多年的教授以后,終于移到輔仁大學里去作教務(wù)長了,那大學是陳援庵當著校長,沈兼士當文學院長,都是北大的舊人,但主體乃是天主教,主權(quán)全在外國人(當時是德國,后來是美國人)手里,其不得意也可想而知了。他于一九三四年夏中參加學術(shù)考察團,到內(nèi)蒙去,回來生了回歸熱,因此去世。這是很可惜的,因為他現(xiàn)今若還活著,不過六十多歲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