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會寫過一些篇小說,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讀到趙樹理同志的小說,我總得到一些啟發(fā),學(xué)到一些竅門兒。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載《人民文學(xué)》1960年11月號),滿心歡喜,情不自禁地想寫出點個人的體會。
先談文字:這篇的文字極為樸素嚴整,不像樹理同志以往的文章那么有風(fēng)趣??墒?,從字里行間,我還能看到他的微笑,那個最親切可愛的微笑。
我不敢斷言有還是沒有這么一個規(guī)律:歲數(shù)越大,文字就越嚴整。我自己確有這么一點經(jīng)驗。由樹理同志這篇新作來看,也似乎如此。那么,或許這個規(guī)律可以成立。
在年輕的時候,天不怕,地不怕,總以為自己天才橫溢,下筆云煙萬態(tài)。以至年齒加長,寫作的經(jīng)驗多了,一來二去就懂得了一點什么叫控制。是的,我不敢重讀以前寫過的東西——只能東西,不敢稱為作品。一看便害羞:原來所謂的云煙萬態(tài),也不怎么卻是烏煙瘴氣。
下筆萬言,橫掃千軍的氣勢是小伙子應(yīng)該有的,不足為病。誰能控制住青春的花兒怒放,群鶯亂飛呢?可是,小伙子而懂得點藝術(shù)的控制,也并不算多此一挙?;饸馓远酁橘F,寫的太長,不加剪裁,多少也是個毛病??纯礃淅硗具@篇新作是有好處的。他的文字是多么從容而又嚴整?。∷孟褚稽c力氣也沒費,事實上可是字斟句酌的,沒有輕易放過一個字去。是的,我們從字里行間看到他的親切微笑,可也別忘了他的勞心焦思,一字不茍的極其嚴肅的工作態(tài)度。夠了,不再多說這一點。
次談內(nèi)容:故事不很復(fù)雜——“……陳秉正老漢家里的收入也豐裕起來了。1959年冬天,兒孫們?yōu)榱吮Wo老人那雙勞苦功高的手,給他買了一雙毛線手套……”可是,這雙手套套不住老人的手。老人是那么熱愛勞動,愛動他的一雙萬能手,手套落得沒有用武之地。結(jié)果:“……把手套還給滿紅媳婦說:這副手套還給你們吧!我這雙手是帶不住手套的!”
這篇作品不很長,而相當(dāng)細致地描寫了不少農(nóng)村勞動的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非久住農(nóng)村而又熱愛耕作的人不社會寫出。不過,假若不一雙手套貫串起來,恐怕就顯著瑣碎一些。這雙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聯(lián)綴起來,有起有落,頗為巧妙。事情本來不相干,而設(shè)法用一條線穿上,就顯出些藝術(shù)的手段。
這是一篇手的贊歌。樹理同志贊頌了最值得贊頌的!
我看得出:樹理同志知道多少多少關(guān)于老農(nóng)陳秉正的事。假若他高興,他可以寫一大本《老農(nóng)陳秉正傳》。可是,他只由手套寫到老人的手。有了這雙手,我們也就看見陳老人的最可愛的性格與品質(zhì)。這也就夠了,既不需要手套,也無須寫一本傳記。
那是何等的一雙手啊,什么活兒都拿得起來,要勁有勁,要巧有巧,都作得十分出色。這雙手的勞動給陳老人帶來豐富的知識,工作的愉快,與老當(dāng)益壯的光榮——年過古稀,還去參加工作,當(dāng)上先進分子!
多么了不起的手!豈但那雙毛線手套套不住,一切困難也都套不住啊!在這里,樹理同志熱情地頌揚了一位老農(nóng)在社社會主義建設(shè)中的最可愛的品質(zhì)。通過一雙最可寶貴的手,他不僅說出我們應(yīng)當(dāng)勞動,而且具有說服力地道出勞動是多么可愛,多么美麗,多么崇高。陳老人的手欲罷不能,非干點什么不可!勞動與生活已經(jīng)無可分開,不勞動就活不下去,多么崇高的生活呀!樹理同志沒有用任何標(biāo)語口號去鼓動,可是我相信,誰讀了這篇作品都會手癢,想干點什么;同時也社會覺到懶惰是極其可恥的。
不過是一雙手啊,可是創(chuàng)造世界的不是別的,而的的確確是仗著這么一雙手!這篇作品不是小題大作,而是大題小作,篇幅不長,而意義很大。它叫我們看見比什么都更可貴的一雙寶物——手!誰都有這么一份兒寶物,只看我們是老把它們藏在手套里,養(yǎng)得白白胖胖的呢,還是見著活兒就伸出去,帶不住手套!前者是有手的廢物,后者是以勞動為崇高的享受。樹理同志細致地、生動地,親切地告訴了我們,陳老人怎么操作,樣樣得心應(yīng)手。是的,慣于伸手的人社會得到一顆熱愛社社會主義建設(shè)的心!
《套不住的手》這個篇名也極好。樹理同志給書中人物起外號,在此摹仿一下:我相信,誰熱愛勞動,像陳老人那么熱愛勞動,誰就有被稱為“套不住的手”的資格——多么光榮的稱號,多么崇高的品質(zhì)??!我希望千千萬萬的老少男女獲得這個稱號與品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