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王培珍的日記

小花朵集 作者:老舍


接到一封青年友人從遠方寫來的信。信里說,他已下鄉(xiāng)支援農(nóng)業(yè)。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來,他有些不安的心情,首先是他提到?jīng)]有充裕的時間進行寫作,不大滿意。他是有當作家的愿望的。

正在這時候,我看到了王培珍同志的一部分日記《日記片斷》,(見《新港1960年11期。)我受了感動,得到啟發(fā)。我愿在此說幾句話,作為給那位遠方朋友的復信。

一個愛好寫作的青年,無論在何時何地總忘不了寫點什么,這不難理解。這樣的青年得到下鄉(xiāng)的機會,必然十分高興,因為“農(nóng)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有取之不竭的寫作資料。我們知道,趙樹理、周立波、柳青等富有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作家之所以能夠源源不斷地寫出優(yōu)美的作品,就是因為他們都長期地住在農(nóng)村的廣闊天地里,不斷地充實他們的生活,他們并不因為已經(jīng)掌握了寫作技巧,而安居都市,停止下鄉(xiāng)。他們不這樣!他們熱情地想多寫更好的作品,也就熱情地愿意經(jīng)常住在農(nóng)村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們知道光憑技巧是寫不出內(nèi)容豐富的作品的。這些老手尚且如此,何況生活經(jīng)驗不像他們那么豐富的青年?那位嫌在鄉(xiāng)間沒有功夫進行寫作的朋友顯然是把事情看錯了。

他也許以為來到鄉(xiāng)村,隨便看上兩眼,就已經(jīng)差不多,理應馬上揮筆落墨,下筆萬言。沒有這么簡單的事!事實上只有親自參加勞動,他才能夠理解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改造世界的真理,才能夠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從而積累下最值得寫的資料,寫出結結實實的作品來。一個橫草不動、豎草不拿的秀才不會造反——用我的話說,即是不會革命。我們下鄉(xiāng)原是為參加勞動鍛煉,參加斗爭,不是像秀才那樣袖著手兒搖來擺去的。俗語說,百聞不如一見。我們應該說,百見不如親自勞動一回。勞動鍛煉是改造“秀才”的鑰匙。

看,王培珍立下大志,響應黨的號召,要在農(nóng)村住一輩子,作個第一代有文化的農(nóng)民。她并無意當作家,可是寫出動人的日記。她并不是先定了寫作計劃,而后到農(nóng)村去觀光。她是先到了鄉(xiāng)間才寫出那些日記的。她并不是先去講好條件,要求給她充裕的時間進行寫作;她是全心全意投人第一線的戰(zhàn)斗,而后才寫出那些日記的。她的雄心與熱情使她能夠寫出那些樸素而真摯的日記。她沒存心進行創(chuàng)作,可是那些日記確有些文藝價值,真情實話,令人感動。假若一個青年既愛文藝,又肯像王培珍那樣去忘我地勞動,不難想像到,他不但可以寫出令人鼓舞的日記,而且可以寫出相當好的小說或劇本!問題在得先去勞動,參加斗爭,抓住了解農(nóng)民與人民公社的鑰匙。人民公社是偉大的事業(yè)。王培珍以火熱的心情投身于這個偉大事業(yè)中,因而她的日記就不期然而然地成為文藝作品。反之,她若是棧戀都市生活,不肯伸手喂豬,不肯為公社的利益去英勇斗爭,而只想寫小說與劇本,那就恐怕連些日記也寫不出來了。

遠方的朋友,請先真誠地參加改造世界的斗爭,為了人民公社的鴻圖偉業(yè)流出熱汗吧!只有您能在農(nóng)村扎下根,您才能放出美麗的文藝花兒。反之,若是急于求成,唯恐勞動擠掉寫作的時間,您便是不事耕種,只問收獲,很難成功。生活經(jīng)驗是慢慢積累下來的,勿太著急。早熟的天才未必能持久。在生活經(jīng)驗中,勞動又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光去“體驗生活”,看看別人怎么吃飯,怎么操作,用處實在不大。必須自己伸出雙手苦干,才能遲漸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崇高品質,也才有資格去描寫勞動人民。這須費些時光,但絕對不是浪費!不肯勞動,只愿旁觀,以便很快地寫出作品,那恐怕才是浪費時光呢。是呀,您愿當作家。您的文學知識此王培珍豐富,您的文字比她的華麗,可是您怎么既沒寫出小說與劇本,也沒寫出結結實實的日記呢?您應當好好地想一想。光爭取時間寫作,而不肯下手勞動,摸到革命事業(yè)的老根子,即使極富天才,也會落個華而不實。文學修養(yǎng)包括不少條件,首要的可是勞動鍛煉。千萬別怕勞動,干萬別說勞動浪費了光陰!時間是可以安排好的,勞動鍛煉卻萬不可錯過!

王培珍同志的日記對沒有想當作家愿望的青年也有鼓舞作用,即不分別多講,請大家去看看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