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
六畜字本作“妼”,后人借畜養(yǎng)字用之。故麇、鹿、虎、豹育于山澤者,歸之釋獸;馬、牛、羊、狗為人所養(yǎng)者,歸之釋畜。若一概以獸例之訛矣。
讀《爾雅》宜熟精義,勿但以終軍辨鼠為能事也。此本逐卷后附音釋,殊便覽者。
羅愿,新安人,七歲為《青草賦》。南渡后文章,人頗推之。淳熙乙巳,卒于知鄂州之明年,故世稱為羅鄂州。此書于草木、鳥獸、蟲魚之類,正名辨物,貫穿百家,可謂該洽矣。昌黎云:“《爾雅》注蟲魚,定非磊落人”。予就存齋觀之,殊不以此語為然。
魏博士張揖,采《蒼雅》遺文,不在《爾雅》者為書,名曰《廣雅》,表上之。隋曹憲因其說,附以音解,避煬帝諱,更為《博雅》。正德乙亥支硎山人手跋此本云:“士人袁飛卿有此書,求之半載,童十數(shù)往返,始得繕錄,征白金五十星乃去。錢物可得,書不可得,雖費當勿較耳”。山人惜逸其氏名,亦一佳士也。
舊藏宋刻本《方言》,牧翁為予題跋。紙墨絕佳,后歸之季滄葦。此則正德己巳從宋本手影舊抄也。二卷中“吳有館娃之宮,秦有侐娥之臺”。俗本脫去“秦有”二字。馮已蒼嘗笑曰:“并侐娥而吳之矣”。劉子駿從子云取《方言》入箓,貢之縣官。子云答書:“君必欲脅之以威,凌之以武,則縊死以從命”。古人務(wù)重著述如此。千載而下,猶為穆然起敬也。
書成于宋孝宗淳熙戊申,不著名氏?!度f花谷》后附者,非完書,覽者其辨之。
文公先生取古禮之宜于今者,編《小學內(nèi)篇》。復選漢唐迄北宋賢人君子之嘉言善行,為《小學外篇》。秦儒李成己友仁于注解內(nèi)復加注解,前后三百八十五章,增衍正義。洛陽薛延年又創(chuàng)纂《小學書舉要圖》冠于前。予覽之,竊嘆古人分年課程,八歲入小學,十五歲入大學。循循善誘,無躁進戈獲之弊。晚世后生小子,汩沒科舉之業(yè),不復知小學為何書矣。觀此能無愧心乎!
汝南王芮撰,括蒼鄭鎮(zhèn)孫纂注。至順改元,馬速忽守新安,見是書,命郡教授王子宜,鋟梓以廣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