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詩論零札

戴望舒文論集 作者:戴望舒


竹頭木屑,牛溲馬勃,運用得法,可成為詩,否則仍是一堆棄之不足惜的廢物。羅綺錦繡,貝玉金珠,運用得法,亦可成為詩,否則還是一些徒炫眼目的不成器的雜碎。

詩的存在在于它的組織。在這里,竹頭木屑,牛溲馬勃,和羅綺錦繡,貝玉金珠,其價值是同等的。

批評別人的詩說“如七寶樓臺,炫人眼目,拆碎下來,不成片段”,是一種不成理之論。問題不是在于拆碎下來成不成片段,卻是在搭起來是不是一座七寶樓臺。

西子捧心,人皆曰美,東施效顰,見者掩面。西子之所以美,東施之所以丑的,并不是捧心或顰眉,而是她們本質上美丑。本質上美的,荊釵布裙不能掩;本質上丑的,珠衫翠袖不能飾。

詩也是如此,它的佳劣不在形式而在內容。有“詩”的詩,雖以佶屈聱牙的文字寫來也是詩;沒有“詩”的詩,雖韻律齊整音節(jié)鏗鏘,仍然不是詩。只有鄉(xiāng)愚才會把穿了彩衣的丑婦當作美人。

說“詩不能翻譯”是一個通常的錯誤。只有壞詩一經翻譯才失去一切,因為實際它并沒有“詩”包涵在內,而只是字眼和聲音的炫弄,只是渣滓。真正的詩在任何語言的翻譯中都永遠保持著它的價值。而這價值,不但是地域,就是時間也不能損壞的。

翻譯可以說是詩的試金石,詩的濾籮。

不用說,我是指并不歪曲原作的翻譯。

韻律齊整論者說:有了好的內容而加上“完整的”形式,詩始達于完美之境。

此說聽上去好像有點道理,仔細想想,就覺得大謬。詩情是千變萬化的,不是僅僅幾套形式和韻律的制服所能衣蔽。以為思想應該穿衣裳已經是專斷之論了(梵樂希:《文學》),何況主張不論肥瘦高矮,都應該一律穿上一定尺寸的制服?

所謂“完整”并不應該就是“與其他相同”。每一首詩應該有它自己固有的“完整”,即不能移植的它自己固有的形式,固有的韻律。

米爾頓說,韻是野蠻人的創(chuàng)造;但是,一般意義的“韻律”,也不過是半開化人的產物而已。僅僅非難韻實乃五十步笑百步之見。

詩的韻律不應只有浮淺的存在。它不應存在于文字的音韻抑揚這表面,而應存在于詩情的抑揚頓挫這內里。

在這一方面,昂德萊·紀德提出過更正確的意見:“語辭的韻律不應是表面的,矯飾的,只在于鏗鏘的語言的繼承;它應該隨著那由一種微妙的起承轉合所按拍著的,思想的曲線而波動著?!?

定理:

音樂:以音和時間來表現(xiàn)的情緒的和諧。

繪畫:以線條和色彩來表現(xiàn)的情緒的和諧。

舞蹈:以動作來表現(xiàn)的情緒的和諧。

詩:以文字來表現(xiàn)的情緒的和諧。

對于我,音樂,繪畫,舞蹈等等,都是同義字,因為它們所要表現(xiàn)的是同一的東西。

把不是“詩”的成分從詩里放逐出去。所謂不是“詩”的成分,我的意思是說,在組織起來時對于詩并非必需的東西。例如通常認為美麗的詞藻,鏗鏘的音韻等等。

并不是反對這些詞藻、音韻本身。只當它們對于“詩”并非必需,或妨礙“詩”的時候,才應該驅除它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