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毛君
《中庸》曰:“天命之謂性。”“之謂”二字可玩。非天命之外別有性也,亦非性與天命可判層級(jí)也。無聲無臭曰天,流行曰命?!对姟吩疲骸熬S天之命,于穆不已?!辈灰鸭戳餍辛x。流行者,即無聲無臭之真體顯成大用也。譬如大海水,舉體成眾漚,非眾漚外別有大海水在。非可如佛氏真如不生滅,種現(xiàn)自為生滅,其生滅流行與不生滅不流行之真如體截成二片也?!胺强伞敝链藶榫?。大用流行,人稟之為性,故性即命也,即天也。孟子言盡心則知性、知天,此了義語也。天命在人則名性,以其主乎吾身則曰心。此本心也,非心理學(xué)所謂心。心理學(xué)之心固非離本心而別有源,但不可以此為即是本心。此義非反省功深者不能自知也。故心、性、天、命,名異而其實(shí)則一。是以盡心則知性、知天也。如張人、李人本非一人,而言知張人即知李人,則三尺之童必笑詈其迷妄矣。曰知孔丘即知孔仲尼,人無非者;曰知張人即知李人,人無許者。明乎此,則盡心即知性、知天而三名之為一實(shí)審矣。儒者證見真體,烏可與無著、世親種子之戲論并為一事乎?《新論》文語各本破種子義甚詳,先生必輕鄙之,以為不足注意耶?諸菩薩究是人而不是神也。真理當(dāng)虛懷體之,何必印人方是耶?宜黃先生《唯識(shí)抉擇談》以種子即吾儒所謂性,余竊未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