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說
善飲而不飲,不善飲而飲,善飲而強人不飲,不善飲而強人必飲,皆飲之癖也。
善飲者,飲亦有道,不輕飲,不矯飲,不竭飲,不獨飲。
古者李白號“醉仙”,劉伶號“醉顛”,阮籍號“醉狂”,蔡邕號“醉龍”,謝玄號“醉虎”,白樂天號“醉尹”,歐陽子號“醉翁”。此數(shù)君子者,取古今人物為醉戲,渺天地山河為醉游,假文章詞賦為醉資,醉其形而不醉其心,五斗亦醉,一石亦醉。
今人之醉,大醉矣。惡醉而強酒,醉而不知醒者也。夫搖尾乞飲者,當為醉狗;勇于牛飲者,當為醉牛;共醉一堂,嘔泄狼藉者,當為醉豕;已醉如泥,尚引頸而啜者,當為醉鱉。
嗟夫,酒之為禍大矣!劉伶病酒,非攝生之道;阮籍壚眠,有淫色之嫌。墮井者滅身,罵座者賈禍。然人溺其中,雖迎叢簇而不肯為跬步之退。故張季鷹有云:“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時一杯酒!”
人之不得已而嗜之者,寧為酒仙,勿為酒狂;寧為酒狂,勿為酒徒;寧為酒徒,勿為酒鬼。人也,何以鬼之也,醉生夢死,與鬼無以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