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敘言

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 作者:向達


唐代與西域交往甚繁,文物方面所受影響亦所在可見。馮承鈞先生曾為《唐代華化蕃胡考》,日本桑原隲藏博士亦有《隋唐時代來住中國之西域人》一文,考證俱甚精確,可為隋唐史研究上辟一新葉。唯馮先生文僅以蕃胡華化為限,材料亦止于兩《唐書》;桑原氏之作,范圍較廣,以人為主,而略及于各方面之文物。然俱語焉不詳,欲明唐代與西域文明關(guān)系者仍尚有待焉。

李唐一代之歷史,上汲漢、魏、六朝之余波,下啟兩宋文明之新運。而其取精用宏,于繼襲舊文物而外,并時采擷外來之菁英。兩宋學(xué)術(shù)思想之所以能別煥新彩,不能不溯其源于此也。今試即戲曲繪畫諸方面言之。

元曲出于諸宮調(diào),諸宮調(diào)導(dǎo)源于大曲。然大曲唐已有之,《教坊記》備記其目,率為舞曲,隸屬胡部。唐代大曲,中國久已失傳,而日本曾傳唐樂,尚有可考:大曲有《破陣樂》、《團亂旋》、《春鶯囀》、《蘇合香》;中曲有《北庭樂》、《回波樂》、《蘭陵王》、《涼州》、《皇獐》、《夜半樂》、《打球樂》、《還京樂》、《感皇恩》、《蘇幕遮》;小曲有《甘州》、《拔頭》之屬;其帖數(shù)拍數(shù)備具。由此以求唐樂,固可以窺知梗概,更由此以下溯宋代大曲,不難得其仿佛。此一事也。又如般涉一調(diào),元曲中屢屢見之,此顯然即龜茲蘇祗婆西域傳來七調(diào)之一。陳澧于凌廷堪由西域以溯源古樂,固詆為猶航斷港絕潢以至于海,然于宋元以來俗樂與蘇祗婆七調(diào)之關(guān)系,固亦不能否認。誠能求唐代大曲中曲小曲之音節(jié)于西域,而得其解,則宋元戲曲演變之痕跡為之大白。其貢獻于中國樂舞戲曲史者豈非甚大!此又一事也。

又如中國繪畫,唐以前以線條為主。至唐吳道玄始以凹凸法滲入人物畫中,山水樹石亦別開生面。逮王維創(chuàng)水墨山水注重暈染,遂開后來南宗風(fēng)氣。宋代米芾亦以潑墨法為世所重。摩詰竺信象教,元章或亦疑為異族。誠能以西域古代之畫風(fēng)與唐宋以來中國畫家之作比觀互較,究其消息,則宋元以后中國畫之遞變,不難知其故矣。

此外如胡服之日盛,波羅球自唐以及于宋、元、明由極盛而趨于衰微以至滅絕,并可從以窺知中外關(guān)系之繁密,以及一代風(fēng)尚之變易。此種史實俱可于李唐一代窺其端倪。

余愧不足以言此,茲唯刺取唐代傳入中國之西域文明與長安有關(guān)者,稍加排比,述之如次。唯為此事,亦必須對于中國與西域文明有深切之研究,然后可以互相比較,得其實際。顧在此間,西域史料不易尋求:如言胡服,無從知唐代西域波斯諸國之服裝;言樂舞,雖知胡騰、胡旋、柘枝、蘇幕遮之屬來自中亞,而無由知西域古代樂舞之梗概。茲篇唯能將中籍史料,就耳目所能接及者,為之抉擇爬梳,藉供留心此一方面史實者之捃摭。偶有推測,亦等于扣盤捫燭,是則尚祈博雅之士有以晉而教之耳。

至于本篇所指西域,凡玉門、陽關(guān)以西以迄于伊蘭高原地方俱屬之。印度與中國交往頻繁,關(guān)系過密,非區(qū)區(qū)此篇所能盡,用存而不論。又本篇以長安為限,有關(guān)洛陽之新材料亦偶爾述及。其所以如此,非敢故亂其例,以為或可以稍省覽者翻檢之勞云爾,大雅君子或不以為非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