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歐陽修的母親
歐陽修是北宋有名的文學(xué)家和史學(xué)家。4歲時他的父親就去世了,他是跟著一直守寡的母親長大的。
歐陽修的父親當過地方官,為人正直、好客。他在世的時候,家中門庭若市,經(jīng)濟也寬裕。他去世后,家境逐步貧寒,后來,竟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孤兒寡母在這樣的境況下生活,困難是可想而知的。歐陽修的母親鄭氏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她家窮志不窮,靠自己辛勤勞動,一心養(yǎng)兒長大。歷史上著名的“以荻畫地”就是講她教子很嚴的故事。
(一)以荻畫地
《歐陽修傳》:“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wù)。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二)教導(dǎo)做人
歐陽修很小的時候,鄭氏不斷給他講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講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個總結(jié),讓歐陽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導(dǎo)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隨聲附和,不要隨波逐流。歐陽修稍大些,鄭氏想方設(shè)法教他認字寫字,先是教他讀唐代詩人周樸、鄭谷及當時的九僧詩。盡管歐陽修對這些詩一知半解,卻增強了他對讀書的興趣。
母親為歐陽修的出眾才學(xué)而高興,但她希望兒子不僅文學(xué)成就出眾,為人做事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歐陽修的父親生前曾在道州、泰州做過管理行政事務(wù)和司法的小官。他關(guān)心民間疾苦,正直廉潔,為百姓所愛戴。歐陽修長大做了官以后,母親還經(jīng)常不斷地將他父親為官的事績講給他聽。她對兒子說:“你父親做司法官的時候,常在夜間處理案件,對于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來覆去地看。凡是能夠從輕的,都從輕判處;而對于那些實在不能從輕的,往往深表同情,嘆息不止。她還說:你父親做官,廉潔奉公,不謀私利,而且經(jīng)常以財物接濟別人,喜歡交結(jié)賓朋。他的官俸雖然不多,卻常常不讓有剩余。他常常說不要把金錢變成累贅。所以他去世后,沒有留下一間房,沒有留下一壟地。她告誡兒子說:對于父母的奉養(yǎng)不一定要十分豐盛,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孝心。自己的財物雖然不能布施到窮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義。我沒有能力教導(dǎo)你,只要你能記住你父親的教誨,我就放心了?!?
(三)勤儉持家
歐陽修母親一生也是勤儉持家,歐陽修身居要職后,她還是儉約持家,一點都不想超過生活困難時的用度。她說她的兒子不是無原則的附和別人的人,難免不被罷黜,得時刻準備著將來患難的日子。后來,歐陽修被貶,歐陽修怕她不適應(yīng),而她卻反而寬慰歐陽修說:“我們家本來就貧困,窮日子我早就過習慣了,只要兒子你能適應(yīng),我就適應(yīng)?!?
后來,歐陽修做了官,任參知政事。慶歷三年,他因積極支持范仲淹、維持新法被貶職。歐陽修的母親說:“為正義被貶職,不能說不光彩。我們家過慣了貧寒的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沒有負擔,精神不衰,我就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