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答吳充秀才書

唐宋八大家作品集選·歐陽修 作者:歐陽修


答吳充秀才書

本文作于康定元年(1040),該年尚未考中進士的吳充進京赴試,及門投書給歐陽修,向他請教作文之道,歐陽修即以此信作答。這是一篇論文的書信,為歐陽修文論的代表作。

在文中,歐陽修繼承了韓愈古文運動的精神,提出:“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的散文理論,對“文”與“道”的關系作了進一步的闡述,他把儒家之“道”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百事”直接聯(lián)系起來,認為作家如果“棄百事不關心”,就談不上得“道”,也不可能寫出好的作品來。

圣人之文雖不可及,然大抵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也。

終日不出于軒序,不能縱橫高下皆如意。

修頓首白,先輩吳君足下:

前辱示書及文三篇,發(fā)而讀之,浩乎若千萬言之多,及少定而視焉,才數(shù)百言爾。非夫辭豐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勢,何以至此!然猶自患倀倀莫有開之使前者,此好學之謙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時,仕不足榮于世,其毀譽不足輕重,氣力不足動人。世之欲假譽以為重,借力而后進者,奚取于修焉。先輩學精文雄,其施于時,又非待修譽而為重,力而后進者也。然而惠然見臨,若有所責,得非急于謀道,不擇其人而問焉者歟?

夫學者未始不為道,而至者鮮焉。非道之于人遠也,學者有所溺焉爾。蓋文之為言,難工而可喜,易悅而自足。世之學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則曰:“吾學足矣”。甚者至棄百事不關于心,曰:“吾文士也,職于文而已?!贝似渌灾林r也。

昔孔子老而歸魯,六經之作,數(shù)年之頃爾。然讀《易》者如無《春秋》,讀《書》者如無《詩》,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雖不可及,然大抵道勝者文不難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書,荀卿蓋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語,此道未足而強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見前世之文傳,以為學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謂“終日不出于軒序,不能縱橫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雖行乎天地,入于淵泉,無不之也。

先輩之文浩乎沛然,可謂善矣。而又志于為道,猶自以為未廣,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難也。修學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悅,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勵修之少進焉。幸甚!幸甚!修白。

歐陽修頓首在先輩吳君足下:

之前有辱先輩寄來書信及大作三篇,讀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萬言之多,等我稍微定神仔細一看,才幾百字而已。如果不是先生文辭豐厚,文意雄偉,浩然盛大勢不可擋,不會達到這種地步。然而還自己擔心沒有前輩指導而不知所措,這是先輩好學自謙的話啊!

我的才能不足以被重用,我的官職不能使后世感到榮耀,我對人的批評和贊譽也無足輕重,氣勢力量也不足打動人。世上要想憑借別人的贊譽以自重,憑借別人的力量以引進的人,能從我這里取得什么呢!先輩學問精湛,文章雄偉,都施用于當今,這些又不是靠我的贊譽而被推重,靠我的力量而被引進的。然而先輩卻謙恭求教于我,責求于我,一定是您急于謀求為文之道,以至無暇擇人而問了!

大凡求學的人,未嘗不是為了“道”,但是能到達“道”的境地的人很少。不是“道”離人很遠,而是求學的人沉溺于其他方面。因為文章的語言難以精細工巧而可喜,卻容易喜悅而自我滿足,世上的求學者,往往沉湎于這種情況之中,一有需要精雕細琢之處,就說:我的學問足夠了。更有厲害的是拋棄一切,不關心任何世事,說:我是文士,寫文章是我的職業(yè)。這就是能到達“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

從前孔子老年時回歸魯國,他作“六經”,只用了數(shù)年,很短的時間。然而讀《易經》好像沒有《春秋》,讀《書經》好像沒有《詩經》,他用功是那么少而達到的境地卻又如此之高!圣人的文章,雖是一般人不可企及的,然而大概“道”突出的人,文章就不難自己達到佳妙之處。所以孟子一生奔波,追求于“道”,以至沒有時間著書,荀子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時間著述文章。像揚雄,王通勉強模仿別人的文字而著書立說,這就是“道”未充足而硬要發(fā)言著述的例子啊!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傳了下來,以為學習的僅是文采罷了,所以愈是用力學習文章的文采,愈是勤勉學習文章的技巧,反而愈是寫不好文章的。這就是足下所說的終日不出書房之門,卻不能使文章縱橫馳騁,揮灑如意的原因是“道”未充足??!如果“道”已經充足,文章就能馳騁于天地之大,沉游于淵泉之深,也是可以無所不到的。

先輩的文章,氣勢浩蕩盛大,可以說是很好的了。而又有志于追求“道”,還自謙以為不夠廣大,如果這樣追求不止,就不難達到孟子,荀子的境地。我學習“道”但未能學到,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悅滿足,停滯不前。因為您能夠求“道”不止,又用這種精神對我的進步加以勉勵,我實在是萬分榮幸??!歐陽修稟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