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介紹《柳樹井》

我怎樣寫小說 作者:老舍


為了配合新婚姻法的宣傳任務(wù),在一九五一年的冬天,我寫了《柳樹井》小型歌劇,希望給北京的群眾春節(jié)文藝活動增加了一個小節(jié)目。

從內(nèi)容上說:《柳樹井》的故事是由耳聞目睹的情形中想象出來的,并非絲毫不假的真人真事。婆婆大姑子欺負(fù)“媳婦”,在檢查新婚姻法執(zhí)行的狀況以前,是相當(dāng)普遍的事。我就以這為主題,捎帶著談到買賣婚姻、童養(yǎng)媳,和“小女婿”等等的流弊。故事中也有一對青年男女為了婚姻自由,進(jìn)行斗爭。這雖然是一個副筆,卻可以說明:要打倒封建的婚姻制度,必須斗爭。幸福與自由不是平空掉下來的。

我要借著這個小故事啟發(fā)群眾,也啟發(fā)某一些不認(rèn)真執(zhí)行婚姻法的干部們,所以描寫了一位老村長,和一位婦聯(lián)主任。老村長是個好村長,但是對婚姻問題的看法有點守舊。我很留神地描寫他,怕把一個老干部丑化了。我把婦聯(lián)主任寫成正面人物,為的是形容出新社會的婦女怎樣有了組織與力量。

從形式方面說:在一動筆的時候,我就決定了:歌劇應(yīng)以歌唱為主,不應(yīng)是“話劇加唱”,所以全劇中的話白很少。民間的戲劇和曲藝大半是以歌唱為主,外國的歌劇也是以音樂歌唱為主的。

雖然我是要寫一篇通俗的歌劇,可是我把舊戲里的可以刪去的場面都刪去了。在《柳樹井》里,角色們出來就唱,沒有念引子、念定場詩、自報姓名、叫板等等不必要的老套子。有了那些老套子,全劇就會枝冗不緊湊,損失些戲劇性。這,或者也可以算作“突破形式”吧。后來,我看到各處的演出,觀眾們并不因為沒有那些老套子就摸不清楚劇情。這個小戲夠演一個半鐘頭的。假若添上那些老套子,就會拉長到兩個鐘頭或兩個半鐘頭。時間拉長了,情節(jié)也許就顯著很單薄,減少了感染力。文藝作品須精煉,不要冗長。

為了劇中情節(jié)緊湊,用人少,容易排演,我把用人多的場面(像招弟在群眾面前控訴婆婆大姑子)作為暗場,因為群眾的場面是不容易處理的。聽說:有的地方出演此劇,把暗場都補充上,使它成為一個較大的歌劇。我沒有看見這樣的演出,不知效果如何。我想:劇團(tuán)若是有條件用很多的演員,有辦法處理群眾場面,這么作或者也無所不可。

從文字上說:我力求在通俗中還要流暢美麗,以期適用于評劇、快板劇與曲藝劇等形式中。評劇、快板劇等形式中的歌唱,是唱著說,說著唱,說唱密切地結(jié)合在一處的。要作到說唱結(jié)合,詞句必須通俗流利。詞句半文半白,生硬堆砌,雖用說唱的形式演唱,也不會有好效果。我雖力求文字通俗,可是通篇沒有一個“面前存”,“把話云”之類的字樣——這種濫調(diào)不是通俗文藝的特殊風(fēng)格,而是它的瘡疤。

全劇的句法都像鼓詞,分上下句,下句押韻,并且注意到每句中音節(jié)的安排。這樣,每句加減一兩個字,就可以適用到各種調(diào)子上去。

北京城郊群眾演出此劇,有的用各種流行的歌曲編湊起來;有的用二黃的腔調(diào);有的改編為快板?。簧踔吝€有改為話劇的。其中以用曲藝形式的為最好,話劇與二黃不大好。用話劇形式的,劇情本就簡單,又刪去了音樂與歌唱,當(dāng)然減色。用京戲形式的,因為拉腔過長,字音難免模糊,就失去了“說唱”的效果;聽眾聽不懂唱的是什么,就對它失去興趣。用曲藝形式演出的最好,因為用不同的曲牌子可以表現(xiàn)不同的感情,同時每一個都是群眾聽?wèi)T了的說唱曲調(diào),不論換什么牌子,大家都可以聽得懂。曲牌子可也有缺點,抑郁或瀟灑的比較多,歡快或激壯的比較少。這應(yīng)當(dāng)由音樂家們試驗,首先改造舊有的牌子,然后再逐漸地創(chuàng)造與曲牌子情調(diào)相近的新歌曲,以補舊牌子的不足。不要不給舊牌子加工,就魯莽地把新的舊的隨便摻合起來,那就不會調(diào)諧。在北京用曲藝演出的,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在歌唱與歌唱之間,演員們動作的時候,沒有找到適當(dāng)?shù)囊魳放阋r。我想這也應(yīng)當(dāng)先挖掘老牌子,有好多老牌子已經(jīng)快失傳了!發(fā)掘出老牌子,或加工,或照原樣,用以陪襯動作,或者是個好辦法。因為情調(diào)既可一致,又可以保存了不少民間藝術(shù)的遺產(chǎn)。這樣,曲劇就可以慢慢地成為一種新型的歌劇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