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jié) 文獻與傳說中的古史

中國史綱 作者:翦伯贊


第三節(jié) 文獻與傳說中的古史

我國古代文獻中保存著豐富的歷史傳說,用這些傳說也可勾畫出中國上古社會的簡單面貌。

《呂氏春秋·恃君覽》:“昔太古嘗無君矣,其民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無親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別,無上下長幼之道,無進退揖讓之禮。”太古時期沒有國家所以也不會有君主,人和人是平等的關(guān)系,便不存在“倫?!焙汀岸Y教”,一夫一妻制家庭尚未出現(xiàn),因而世系的計算是從母方的。這段話扼要地說出了上古社會的一些特點。

《禮記·禮運》:“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槽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痹谏瞎派鐣?,人類用著十分簡陋的工具,過著和野獸差不多的生活。《韓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圣人作,構(gòu)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边@里雖然夸大了首領(lǐng)的作用,但認為社會是進化的,人通過勞動,就能不斷地戰(zhàn)勝自然,這還是符合歷史的。

據(jù)古書記載,古代黃河流域分布著不少部落。在陜西一帶有姜姓炎帝部落和姬姓黃帝部落,他們之間世代通婚。在晉、冀、豫交界的地方有九黎部落,他們的首領(lǐng)名蚩尤。炎、黃部落曾和九黎部落發(fā)生過激烈的軍事沖突,黃帝戰(zhàn)勝了九黎,蚩尤被殺 黃河下游一帶有太昊氏和少昊氏,太昊氏活動中心在陳(今河南淮陽),少昊氏在奄(今山東曲阜)。據(jù)說太昊氏是蛇身人首,以龍名官,少昊氏則以鳥名官 ,看來太昊氏當屬蛇圖騰,少昊氏應(yīng)為鳥圖騰。

這些部落對上古的物質(zhì)文明、精神文明都有不同的貢獻。古書上說黃帝發(fā)明衣服、舟、車 ,炎帝又稱為神農(nóng)氏,“斷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太昊氏又稱為伏羲氏,發(fā)明網(wǎng)罟,又作八卦 。據(jù)說蚩尤“以金作兵器” ,是金屬冶煉的最早發(fā)明者。

到傳說中的唐、虞時代,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各部落已結(jié)成部落聯(lián)盟,產(chǎn)生了堯、舜這樣的首領(lǐng),他們的職務(wù)是軍事統(tǒng)帥,再就是擔任主祭,《史記》說堯、舜祭祀天地、山川、百神。當時最高權(quán)力機關(guān)是四岳十二牧,也即部落酋長會議。唐堯時四岳舉鯀治水,堯雖不同意,但仍服從四岳十二牧的決定。堯、舜時有“禪讓”的故事,傳說堯老年時傳位于舜,舜老年時又傳位于禹,但也都是得到四岳十二牧的同意的??梢姰敃r的最高首領(lǐng),一切事情還得聽命于部落酋長會議。

古人曾用“大同”、“小康”來概括上古時期社會發(fā)展中的兩個不同階段?!抖Y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大同之世指的即是堯、舜時代。后來社會發(fā)展到了“小康”:“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shè)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薄靶】怠敝酪布词且浴坝?、湯、文、武”為代表的夏、商、周時代。

《國語·晉語》、《史記·五帝本紀》。

《左傳》昭公十七年。

《易·系辭》。

同上。

同上。

《世本·作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