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詩九首釋 作者:朱自清


《十九首》里本詩和“涉江采芙蓉”一首各只八句,最短。而這一首直直落落的,又似乎最淺??墒顷憰r雍說得好,“《十九首》深衷淺貌,短語長情?!保ā豆旁婄R》)這首詩才恰恰當(dāng)?shù)闷鹉莾删湓u語。試讀陸機的擬作:“歡友蘭時往,苕苕匿音徽。虞淵引絕景,四節(jié)逝若飛。芳草久已茂,佳人竟不歸。躑躅遵林渚,惠風(fēng)入我懷;感物戀所歡,采此欲貽誰!”這首詩恰可以作本篇的注腳。陸機寫出了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先說所歡在蘭花開時遠離;次說四節(jié)飛逝,又過了一年;次說蘭花又開了,所歡不回來;次說躑躅在蘭花開處,感懷節(jié)物,思念所歡,采了花卻不能贈給那遠人。這里將蘭花換成那“奇樹”的花,也就是本篇的故事??墒潜酒獏s只寫出采花那一段兒,而將整個故事暗示在“所思”,“路遠莫致之”,“別經(jīng)時”等語句里。這便比較擬作經(jīng)濟。再說擬作將故事寫成定型,自然不如讓它在暗示里生長著的引人入勝。原作比擬作“語短”,可是比它“情長”。

詩里一面卻詳敘采花這一段兒。從“庭中有奇樹”而“綠葉”,而“發(fā)華滋”,而“攀條”,而“折其榮”;總而言之,從樹到花,應(yīng)有盡有,另來了一整套兒。這一套卻并非閑筆。蔡質(zhì)《漢官典職》:“宮中種嘉木奇樹”,奇樹不是平常的樹,它的花便更可貴些。

這里渾言“奇樹”,比擬作里切指蘭草的反覺新朝些。華同花,滋是繁盛,榮就是華,避免重復(fù),換了一字。朱筠說本詩“因人而感到物,由物而說到人。”又說“因意中有人,然后感到樹;……‘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因物而思緒百端矣?!保ā豆旁娛攀渍f》)可謂搔著癢處。詩中主人也是個思婦,“所思”是她的“歡友”。她和那歡友別離以來,那庭中的奇樹也許是第一回開花,也許開了不止一回花;現(xiàn)在是又到了開花的時候。這奇樹既生在庭中,她自然朝夕看見;她看見葉子漸漸綠起來,花漸漸繁起來。這奇樹若不在庭中,她偶然看見它開花,也許會頓吃一驚:日子過的快呵,一別這么久了!可是這奇樹老在庭中,她天天瞧著它變樣兒,天天覺得過的快,那人是一天比一天遠了!這日日的熬煎,漸漸的消磨,比那頓吃一驚更傷人。詩里歷敘奇樹的生長,便為了暗示這種心境;不提苦處而苦處就藏在那似乎不相干的奇樹的花葉枝條里。這是所謂“淺貌深衷”。

孫鑛說這首詩與“涉江采芙菩”同格,邵長蘅也說意同。這里“同格”、“意同”只是一個意思。兩首詩結(jié)構(gòu)各別,意旨確是大同。陸機擬作的末語跟“涉江采芙蓉”第三語只差一“此”字,差不多是直抄,便可見出。但是“涉江采芙蓉”有行者望鄉(xiāng)一層,本詩專敘居者采芳欲贈,輕重自然不一樣。孫鑛又說“盈懷袖”一句意新。本詩只從采芳著眼,便醞釀出這新意。采芳本為了祓除邪惡,見《太平御覽》引《韓詩章句》。祓除邪惡,憑著花的香氣。“馨香盈懷袖”見得奇樹的花香氣特盛,比平常的香花更為可貴,更宜于贈人。一面卻因“路遠莫致之”——致,送達也——久久的癡癡的執(zhí)花在手,任它香盈懷袖而無可奈何?!蹲髠鳌仿暡秹舾琛罚骸皻w乎,歸乎!瓊瑰盈吾懷乎!”《詩·衛(wèi)風(fēng)》:“籊籊竹竿,以釣于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北驹娨谩坝瘧选薄ⅰ斑h莫致之”兩個成辭,也許還聯(lián)想到各原辭的上語:“馨香”句可能暗示著“歸乎,歸乎”的愿望,“路遠”句更是暗示著“豈不爾思”的情味。斷章取義,古所常有,與原義是各不相干的。詩到這里來了一個轉(zhuǎn)語:“此物何足貢?”貢,獻也,或作“貴”。奇樹的花雖比平常的花更可貴,更宜于贈人,可是為人而采花,采了花而“路遠莫致之”,又有什么用處!那么,可貴的也就不足貴了。泛稱“此物”,正是不足貴的口氣?!按宋锖巫阗F”,將攀條折榮,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一筆抹殺,是直直落落的失望?!按宋锖巫阖暋保悴煌恍?。此物雖可珍貴,但究竟是區(qū)區(qū)微物,何足獻給你呢?沒人送去就沒人送去算了。也是失望,口氣較婉轉(zhuǎn)。總之,都是物輕人重的意思,朱筠說“非因物而始思其人”,一語破的。意中有人,眼看庭中奇樹葉綠花繁,是一番無可奈何;幸而攀條折榮,可以自遣,可遺所思,而路遠莫致,又是一番無可奈何。于是乎“但感別經(jīng)時”?!皠e經(jīng)時”從上六句見出:“別經(jīng)時”原是一直感著的,盼望采花打個岔兒,卻反添上一層失望。采花算什么呢?單只感著別經(jīng)時,老只感著別經(jīng)時,無可奈何的更無可奈何了?!斑@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呵!孫鑛說“盈懷袖”一句下應(yīng)以“別經(jīng)時”,“視彼(涉江采芙蓉)較快,然沖味微減”。本詩原偏向明快,“涉江采芙蓉”卻偏向深曲,各具一格,論定優(yōu)劣是很難的。

(《國文月刊》1941年第6—9、15期連續(xù)刊登,僅釋9首而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