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劇運動,為文學(xué)史上最新的事情,比到近代詩歌和近代小說的起源,近代劇當(dāng)然是只配稱The Youngest Sister了。然而她的年紀(jì),至少也已經(jīng)有五十余歲了。中間自然也經(jīng)過了許多開展與分化的階段,現(xiàn)在且先列出一個年表來,以供參考:
1863. Edmond et Jules de Goncourts;Henriette Marechal.
1869. Ibsen’s First Prose Droma: The League of Youth.
1878. Zola: Therese Raquin.
1879. Ibsen: Nora (When He Was 52.)
1881. Ditto: Ghosts.
1882. Heri Becque: Les Corbeaux.
1883. Bjoernson: Beyond Our Power.
1884. Ibsen: The Wild Duck.
1886. Tolstoy: The Power of Darkness.
1887. Strindberg: The Father.
Free Theatre Founded in Paris.
1889. Freie Buhne Founded in Berlin.
1890. Maeterlinck: La Princesse Maleine.
1891. Wedekind: Fruhlings Erwachen.
1892. Shaw: Widowers Houses.
1893. Schitzler: Anatol.
Wilde: Salome.
1894. Yeats: The Land of Heart’s Desire.
1896. Hauptmann: Die Versudkend Gloeke.
Tchekhov: The Sea Gull.
1897. Rostand: Cyrano de Bergerao.
1898. Art Theatre Founded in Moscow.
D’Anuncio: The Dead City. LaGioconda.
1901. Irish National Theatre Founded.
1902. Salome Played in Reinhardts Klein Thertre.
Gorki: The Lower Depths.
1906. Ibsen’s Death.
Galsworthy: The silver Box.
1908. Maeterlinck: L’oiseaubleu.
1912. Strindberg’s Death.
照上標(biāo)看來,近代劇的推移,大約可分三期。一八六〇年代至一八八〇年代的中間,法國的自然主義小說家左拉(Zola,1840-1902)及剛果爾兄弟(Edmond et Jules de Goncourts)等想把小說上的自然主義的科學(xué)的描寫方法應(yīng)用到戲劇上去,而這一種演劇上的自然主義的理論,竟由安篇安去實行了。與此成相輔之勢的,有北歐的作者易卜生。斯曲林堡,托耳斯泰(Tolstoy,1828-1910)等偉大的天才,他們都竭力的暴露現(xiàn)實,為自然主義的宣傳,于是近代劇的基礎(chǔ)就穩(wěn)固餓了。這一個時代,可以說是近代劇運動的準(zhǔn)備時代,也可以說是宣傳近代劇的時代。
準(zhǔn)備時代過后,由一八八〇年的末期起,到十九世紀(jì)的末年止,歐洲劇壇,各地都起了變革。動搖雜出,百花亂開,實在是歐洲劇壇上的黃金時代。這一期可以稱之為近代劇的成長期,也就是近代劇的爛熟期。前二三十年中間的準(zhǔn)備努力,和一般民眾的理想,到此時便開花結(jié)果,實現(xiàn)出來了。
在第一期的準(zhǔn)備時代里,自然主義的理論的實現(xiàn)雖在法國;然而有力的作家,都出在北歐,這一期的中心點,差不多可以說是在易卜生,勃楊恩生的故國挪威。第二期的爛熟時代的中心點卻移到的過來了。一八八九年德國的勃拉姆(Otto Brabm)仿了法國自由劇場的例,在柏林創(chuàng)設(shè)Freie Buhne以來,自然主義的演劇有進了一層,藝術(shù)的形式,也完備起來了。于是劇作家如好泊脫曼,遲特兒曼(Sudermann Die Ehre,1989-Heimat,1893)哈兒白(Max Halbe Jugend,1893)以下個人,都受了激刺,產(chǎn)生出許多自然主義的作品來。這時候德國的戲劇,達到了頂點,雄視歐洲,執(zhí)世界劇壇的牛耳,實為歌德,伐國奈(Richard Wagner,1813-1883)以來未有之壯觀。
德國戲劇作家的作品,一方面在暴露現(xiàn)實,把社會上的形形色色平面反應(yīng)出來;一方面也免不了易卜生的影響,在那里提出問題,如婦人問題,道德問題,教育問題等。這一種風(fēng)氣,渡海而北,移到英國,就促成了獨立劇場(Independent Theater)的創(chuàng)設(shè),和蕭伯訥(Bernard Shaw),罷喀(Granville Barker)及告兒斯沃西(John Galsworthy)等的近代劇的產(chǎn)生。因在各作家的戲劇里,大抵都有一個兩個問題提出來令我們思索,尤其是告兒斯沃西的一篇戲劇正義(Justice 1910)聽說曾經(jīng)引起了英國監(jiān)獄改良問題。如此開來,我們?nèi)粽f第一期的運動是藝術(shù)的宣傳時代,那么這第二期卻是社會教化的宣傳時代。
人心易厭,古今中外,都是一樣。藝術(shù)亦如流水,不能停滯在一個方向的底下,所以在自然主義的戲劇爛熟的期間,(第二期里,)反動的氣運,已經(jīng)抬起頭來。第三期是從自然主義的劇本出現(xiàn)的時代,自從十九世紀(jì)末頁起,直到而今,其中門戶分歧,變化百出,歐洲各國戲劇的潮流,不能取同一步調(diào);然而綜觀起來,這種種派別,都系由反抗自然主義而來的。所以第三期,我們可以下一個名稱,稱它為自然主義的反動時代。
反自然主義的戲劇,最初也出現(xiàn)在法國。柏林的自由劇場成立翌年,比利時的梅脫林喀的馬蘭公主就出來了。一方面維恩(Wien)的少年詩人好夫曼須搭兒(Hofmannstahl)又在以美麗的韻文,回復(fù)古香古色的情調(diào)戲曲,而惠特肯脫的奇怪激勵的春情發(fā)動一劇,更驚醒了以灰色的,平面的描寫為能事的自然主義劇作家的迷夢。在英國又起來了一個王爾得,他的莎樂美,可以就說是完全脫去自然主義氣味的一本新浪漫派感覺派的劇本。氣運成熟,自然主義當(dāng)然不得不讓新起的Neo-Romanticism來代位。就是德國的一自然主義劇立身的作家如好泊脫曼,也方面一變,作起漢訥萊的升天(Hannele’s Himmelfahrt,1893)和沈鐘來了。這一種反自然主義的新浪漫派的傾向,可以說是現(xiàn)實主義走到了極端的時候的一個開展,也可以說是情緒上的逃避。
促成自然主義戲劇崩壞的要因,另外還有一個,就是這幾年來舞臺藝術(shù)家等的努力和美術(shù)與科學(xué)的新奇的應(yīng)用。英國的客來格(Craig),德國的拉因哈脫(Reinhardt),俄國的斯打尼斯拉父斯堡(Stanislavsky)的三人,實在是舞臺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先鋒。經(jīng)過了他們的苦心經(jīng)營,我們在從前看不到的布景,也看得到了,演不出的戲劇,也居然演的出了。不過一方面,因為舞臺藝術(shù)進步的結(jié)果,戲劇又不免待了專門化的色彩。所以近幾年來,劇作家要專門的修養(yǎng),一般的文人,和劇曲不免有疏離隔膜之感,因此,戲劇作品,在質(zhì)量上都覺得減了一點色。
大戰(zhàn)之后,民主思想,橫流宇宙。德國的一派表現(xiàn)派的作家,忽然奮起,足繼葉芝(Yeats)等的新劇運動的后武。俄國自革命以來,別的文藝方面,都萎靡衰謝了,獨對于演劇的獎勵,在傾注全力。將來的戲劇的開展,須看這兩國劫后的國民的努力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