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錄類
【子略】四卷;〔宋高似孫撰〕
明華氏刻《百川學(xué)?!繁?。
【法帖釋文】十卷;法帖刊誤二卷;翰墨志一卷;法帖譜系一卷書譜一卷
明刊《百川學(xué)?!繁?,合裝一冊。書衣有南湖老人題字。
【隸釋】二十七卷;〔宋洪適撰〕;舊抄本〔明無錫秦氏玄覽中區(qū)抄本〔周治校徐波跋〕〕
藍格抄。半葉九行,行二十四字。板心上篆書“玄覽中區(qū)”四字。有乾道三年〔1167〕正月洪適自序。朱筆校過,有舊人題字。
“崇禎辛未夏五,寓黃子羽婁關(guān)書舍,借廣陵善本授周云治校過。六月初九寄至故鄣,徐波記”。
“是歲新秋自閱一過?!薄惨陨显诰硎住?
“崇禎辛未夏五,吳門周治校于承天僧舍?!?
“新秋,徐波覆閱一過?!薄惨陨暇砹啊?
“崇禎辛未〔四年·1631〕夏五,南城周治校?!?
“是秋徐波再閱于畫溪寓齋?!薄簿硎啊?
“崇禎辛未仲夏,南城周治校。”
“是秋徐波再閱?!薄簿矶磺啊?
“崇禎辛未六月,吳后學(xué)周治校一過?!薄材P,卷末?!秤小爸苤沃 敝煳?、“字云治”白文二方印。
收藏有“玄悟齋居士印”朱文長方印,“一龍”朱文方印,“《顏氏家訓(xùn)》曰:‘借人典籍,皆須愛護,先有缺壞,就為補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螨S記”楷書大方印,“李鑒之印”、“明古”二白文方印,“顧楗印”白文方印,“養(yǎng)拙”朱文長印,“養(yǎng)拙齋印”白文方印,“善耕顧氏”白文方印,“善耕顧楗”朱文方印,“顧肇聲讀書記”朱文長方印。
【隸釋】二十七卷;〔宋洪適撰〕;抄本〔清抄本〕
半葉十行,行二十字。宋諱桓、玄、完、貞、楨、戌、構(gòu)等字均有缺筆。有乾道三年〔1167〕洪適自序。
【石刻鋪敘】二卷;二王帖月錄評釋一卷;舊抄本〔明臥雪山房抄本〔朱錫庚朱學(xué)勤跋〕〕
黑格棉紙抄。板心下方有“臥雪山房”四字。舊人手跋曰:“其書敘次石經(jīng)之后及秘閣諸帖,而于自集《鳳墅帖》論議尤詳,凡所引徵具有典據(jù)?!毕掠小板a庚閱目”白文方印。
朱氏手跋曰:“予於辛酉之冬得此書於廠肆,因有鮑氏、周氏兩刻本,置之篋不甚貴也。燈下無事,取刻本??敝?,則《二王帖目錄評釋》乃刻本佚去,然則此本乃絕無僅有之書。於以知訪求古籍,雖習(xí)見之書有不可忽者。前題兩行朱少河所書〔竹君學(xué)士之子也,喜藏書,散后予頗得之〕。辛未十月朔,修伯記。”
【輿地碑記目】四卷;〔宋王象之撰〕;舊抄本〔清抄本〔嚴可均批〕〕
平津館藏本。眉端校語多題“可均按”,為嚴鐵橋手跡。有“五松書屋”白文方印。
【歷代帝王法帖釋文考異】十卷;抄本〔清抄本〕
明顧從義編,王常校。有“黃川吳氏收藏圖書”朱文方印。
【金薤琳瑯】二十卷;舊抄本〔明抄本〕
目錄標題次行題“明太仆少卿吳郡都穆玄敬父編”,三行題“海虞后學(xué)何允澄平仲父?!?。抄字極工整。有“古潭州袁臥雪廬收藏”白文方印。
【漢隸分韻】〔七卷〕;元刊本
半葉六行,行大字約十字;注雙行,行約二十字。前錄洪丞相隸釋序,洪侍講跋語,洪丞相跋《水經(jīng)注》。卷一為《天下碑錄》〔此卷八行,行十四字〕;卷二為《隸字假借通用例》、《四聲隨文互見例》、《漢字雙字類例》;卷三至卷七為上〔平〕、下平、上、去、入各一卷。大黑口,四周雙邊。板心題隸勻幾。內(nèi)《隨文互見例》內(nèi)敦字缺末筆,或從宋本翻雕。收藏有“衛(wèi)泳之印”白文、“永叔”朱文兩方印,“永叔收藏圖書”朱文方印。
【崇川金石志】四冊;〔清馮晏海撰〕
馮晏海編。稿本。不分卷。中間增改字頗多。
【金石文字記】六卷;〔清顧炎武撰〕;刊本〔清刻本〕
舊人以《集古錄》、《金石錄》、《來齋金石考略》、《廣川書跋》、《石墨鐫華》、《金薤琳瑯》、《東觀馀論》諸錄于上方。有“山陰楊定”朱文長方印,“袍香書屋”白文方印。卷首序前有“士禮居藏”八分書長印,“黃丕烈印”、“復(fù)翁”兩白文方印。卷尾有“平江黃氏藏書”朱文方印。
【寒山金石林部目】不分卷〔一卷;明趙宦光輯〕;舊抄本〔清抄本〕
分字義、篆籀、符印、分隸,小楷、正書、章草、行草、狂草、集王、書法、千文、類聚。唐名人雜帖、宋四大家雜帖、元明人雜帖、國朝四大家雜帖、同碑異刻、圖畫、外國文字、集帖、書目、碑石諸部。內(nèi)千文、類聚有標題無目。收藏有“馬佩兮家珍藏”朱文長方印,“馬印曰璐”白文方印,“江洵私印”、“字于九”二白文方印,“桐軒主人藏書印”朱文長方印,“新安項芝房收藏書畫私印”、“新安項原漢泉氏〔一〕字曰芝房印記”朱文長方印,“小天籟閣主人”白文長方印。
【葉氏菉竹堂碑目】六卷;〔明葉盛輯〕;舊抄本〔清抄本〕
與《寒山金石林目》合裝一冊。有“曉峰曾經(jīng)閱過”朱文長方印。
【攀云閣金石目】二冊〔一卷;清錢泳撰〕;抄本〔稿本〕
句吳錢泳立群編。朱格寫本。有“梅叟”白文長方印。
【東萊北魏石刻考略】不分卷〔一卷;清汪彥份撰〕;抄本〔清抄本〔附吳倉甎文跋〕〕
陽湖汪彥份撰。目錄后有同治九年〔1870〕十一月識語。全目自鄭文公碑以下四十七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