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載記類
【漢雋】十卷;〔宋林鉞輯〕;元刊本〔元延祐修補(bǔ)舊刻本〕
半葉九行,小字雙行,行三十字。大黑口,左右雙邊。每卷有目,連屬正文。有淳熙十年〔1183〕閏十一月虢郡楊天休后序,延祐七年〔1320〕十月袁桷后序。此即延祐刊本也。有“洪氏藏書萬卷”白文方印,“書直白金三百兩”朱文長方印,“清俸買來手自校,子孫讀之知圣道〔教〕,鬻及借人為不孝。唐杜暹句”篆書朱文大方印。
【漢雋】十卷;〔宋林鉞輯〕;元刊明補(bǔ)本〔元刻明印本〕
半葉九行,注雙行,小字行三十字,正文大字佔(zhàn)小字二格。全書除序文共一百四十六葉,不隔流水。
【吳越春秋】十卷;〔后漢趙曄撰;元徐天祜音注〕;明刊本〔明弘治袁經(jīng)重刻元大德本〕
半葉九行,行大字十八字;注雙行,行二十六、七字不等。白口。分上、下兩冊(cè)。魚尾下題吳越上、下字樣。十卷末有“大德十年歲在丙午〔1306〕三月音注,越六月書成刊板,十二月畢工”二行。又“前文林郎國子監(jiān)書庫官徐天祜音注”一行,又“紹興路儒學(xué)學(xué)錄留埾、紹興路儒學(xué)學(xué)正陳昺伯、紹興路儒學(xué)教授梁相、正議大夫紹興路總管提調(diào)學(xué)校官劉克昌”銜名四行。末徐氏補(bǔ)注二葉。弘治十四年〔1501〕賜進(jìn)士及第翰林國史修撰儒林郎華亭錢福與謙序,徐天祜受之序。楚南寧鄉(xiāng)袁經(jīng)重刊跋,吳縣知縣任邱鄺璠跋。有“藍(lán)氏世廌堂印”、“少司寇兼御史中丞藍(lán)氏私印”二朱文方印,“藍(lán)氏白玉翁”白文長方印。
【越絕書】十五卷;〔后漢袁康撰〕;明刊本〔明嘉靖孔天胤刊本〕
嘉靖二十四年〔1545〕浙江提學(xué)孔文谷刊本。半葉九行,行十六字。卷一首葉板心下有“姚江夏恕刊”五字。
【越絕書】十五卷;〔后漢袁康撰〕;明刊本
標(biāo)題次行題“宋劉辰翁會(huì)孟評(píng),明錢塘閻光表子儀訂”。前有嘉靖壬子〔三十一年·1552〕六月張佳胤序,謂舊本自宋嘉定間刻於吾蜀夔門,再刻會(huì)稽,乃久遠(yuǎn)不真。嘗思廣傳,黎陽盧少楩出孟汝再家藏舊本於予,頗為完善,二子好古博文,雅會(huì)斯志,爰校焉,交成厥美云。有“江山劉履芬彥清父收得”朱文方印。
【越絕書】十五卷;〔后漢袁康撰〕;明刊本
半葉八行,行十五字。無刻書序跋。
【江南別錄】一卷;舊抄本〔清抄本〕
宋陳彭年撰。
【江表志】三卷;舊抄本〔清抄本〔有墨校〕〕
宋鄭文寶撰,前有文寶自序。
【錦里耆舊傳】四卷;〔宋句延慶撰〕;舊抄本〔清抄本〕
題“前榮川應(yīng)靈縣令句延慶纂”。半葉九行,行二十字。收藏有“響山居士”朱文長方印,“芳林”朱文長印,“樹華”白文方印,“古潭州袁臥雪廬收藏”白文方印。
【蜀檮杌】不分卷;〔宋張?zhí)朴⒆?;舊抄本〔清初抄本〕
半葉十行,行二十六字。末有萬曆戊戌〔二十六年·1598〕九月焦弱侯跋語一則。
【蜀檮杌】二卷;〔宋張?zhí)朴⒆常慌f抄本〔清抄本〕
宋尚書屯田員外郎黃松子張?zhí)朴⑷旯ψ?。前有自序。末有焦氏跋?
“《蜀檮杌》十卷,宋張?zhí)朴⒅?。雖偏部短記,事跡微淺,而也可以廣見聞,備鑒戒者。但錄自吏人,訛舛十有四五,歸田多暇輙為審定,蓋以三本互證乃稍諦當(dāng)如此。萬曆戊戌〔二十六年·1598〕九月十八日,弱侯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