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文化

新蘇維埃文化的形成,需要教育還是斗爭?

列寧當年曾經尖銳地批判過無產階級文化派頭號理論家、批評家亞波格丹諾夫的“馬克思主義”是非常危險的,它可能成為冒險和殘酷失敗的思想基礎。

2017-06-06

一枚石頭

既然成年人熱衷網絡文學,又怎能指望孩子有高級閱讀

70后、80后的新一代的年輕父母們,伴隨著近十多年來繪本及親子共讀的理念引入國內,焦慮著如何從不斷涌入童書市場的新書中沙里淘金,也焦慮著如何在親子共讀中構建理想的親子關系?!?/p>

2017-06-06

新京報書評周刊

爭論:“民間科學家”還是“偽科學”?

科學界基本上還是一個對事不對人的圈子,也是一個看重事實和證據的圈子。科學界接納新觀點看的并不是提出者的身份是否尊貴,而是看觀點本身是否經得起科學的推敲。

2017-06-06

知識分子

從夏志清到李歐梵、王德威:80年代以來的文學史線索

他們都堅持一種“日常生活敘事”來對抗五四和左翼的“宏大敘事”。對夏志清來說,這條文學史敘事線索最重要的是以人生安穩(wěn)一面反抗飛揚一面的張愛玲、書寫日常生活的錢鐘書、沈從文…

2017-06-06

騰訊文化

不靠資料,不找照片,七旬老人一支筆一座城

我于1942年出生于北京,住在前門附近的平房院里,直到現在。雖然從童年時代開始我就十分喜歡畫畫,但這本書是我七十余年人生中第一次把畫作結集出版。

2017-06-05

北京晚報

《紅樓夢》的最大貢獻,竟是北京話寫得太生動了?

《紅樓夢》可以說是京味兒文學語言的扛鼎之作,正是這部作品,讓北京話,或者說讓京味兒文學語言,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17-06-05

北京文摘

從魯迅到許世瑛:推薦書目背后的學問

魯迅在1930年應同鄉(xiāng)老友許壽裳的請求,特意為剛剛考入清華大學中文系的許世瑛開具了一份附有簡要評語的推薦書目。

2017-06-05

澎湃新聞

李曙光:為什么中國存在這么多騙子公司?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首先得讓破產清算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是前提。沒有破產清算制度發(fā)揮作用,市場不可能在資源配置中發(fā)揮作用。

2017-06-05

一枚石頭

中華文化溯源:侗族大歌心靈之歌

黔桂交界的九萬大山里,侗家人的歌聲就像這里的流云、溪水、雀鳥,自由自在、清新空靈。

2017-06-03

人民網

失語的博物館:中國的博物館為何無法與觀眾建立聯(lián)系

博物館的目的如果是培養(yǎng)忠實的觀眾,就需要平等對待策展部門和其他部門,這需要徹底轉變思維模式:從原先過于關注藏品,有點唯我獨尊的機構,轉化為客戶導向,公眾優(yōu)先的組織。

2017-06-03

澎湃新聞

沙和尚肩擔“唐僧旅行團”的行李,里面裝的啥?

一個問題困擾著電視劇《西游記》的觀眾:沙和尚挑的那個擔子,里面到底裝的啥?各種猜測都有。有人說是干糧,有人說是通關文牒,有人說,里面裝的是換洗的衣服。

2017-06-03

北京晚報

王蒙:“紅學”是門大學問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作品,是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tǒng)文化的集大成者。

2017-06-03

中國作家網

許廣平寫《魯迅回憶錄》,為何文字是集體修改?

許廣平擔當的是一個很為難的角色,她是在男女平權觀念下成長的一代,但她嫁給了魯迅,于是社會、歷史都指定了她“照顧他”的身份。

2017-06-03

楊早

給網絡文學尋找一把“尺子”

大力發(fā)展網絡文藝,以科學的、合理的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為“尺子”,引導網絡文學健康發(fā)展,是這個時代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2017-06-03

光明日報

為什么別人都說這是本好書,你卻看不進去

千萬不要抱著“趕緊看完”的心態(tài)去讀一本書,實在“看不下去”就暫時不要看了,也許你只是還不到讀這本書的時候。

2017-06-03

時代華語

熱門文章排行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