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上海,上海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等廣為人知,但上海的高校之中,也有不少博物館值得一看,卻長期“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今年上半年,華東師范大學孟憲承書院的9名師范生動了念…
2020-10-26
澎湃新聞在學界,馬克斯韋伯的地位向來非同尋常。他的學術成就不分英美歐陸、左派右派受到普遍尊重,而他那種直面價值沖突、不狂熱亦不退縮乃至視狂熱為退縮的冷峻人格,也早已成為現代知識…
2020-10-26
澎湃新聞作為晚商時期的重要遺存,山西酒務頭遺址2017年8月開始考古發(fā)掘、2018年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不僅為了解商代政治格局、商王朝與周邊地區(qū)其他勢力的關系提供了珍貴的新資料…
2020-10-25
澎湃新聞非遺保護創(chuàng)新成果展,受到廣大市民歡迎。10月23日,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BMW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創(chuàng)新基地(以下簡稱“創(chuàng)新基地”)和華晨寶馬聯合舉辦的2020“BMW中國文化之旅”非遺保…
2020-10-24
澎湃新聞一周觀展中,紫禁城600周年的特展“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進入最后一周展期,而上海朵云軒120周年珍藏精品特展則只剩下兩天。雖已過了“霜降”,新展仍在紛至沓來?!?/p>
2020-10-24
澎湃新聞12世紀文藝復興的前世今生時間:10月23日(周五)19:00地點:騰訊會議(ID:152330534)主講人:李騰(上海師范大學世界史系副研究員)光啟青年說系列講座第19講,邀請上海師范大學…
2020-10-23
澎湃新聞2020年9月1日,為了慶祝紫禁城建成600年,“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在故宮文華殿開幕。文華殿是觀察中國歷史從王朝社會轉向近代的一個窗口。1914年,經末…
2020-10-23
澎湃新聞阿彩做妓女和鴇母時,海關官員、欺詐她的顧客、私警治安隊、白人妓院老板和白人基督教傳教士婦女一直試圖剝奪她的自由,而她拒絕讓他們得逞。在她的拒絕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革命…
2020-10-23
澎湃新聞古籍修復的原則是“修舊如舊”,最大程度還原古籍原始的面貌。人民視覺 資料圖文以載道,卷帙浩繁的古代典籍文獻是中華文明綿延數千載的歷史見證,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然而在時間…
2020-10-23
澎湃新聞北極圈是世界上最北端的區(qū)域,亦是極晝和極夜現象開始出現的分界線。在這占地球面積為4%的極端環(huán)境中,生活著400萬人口,其中包括40萬土著居民,他們主要依靠狩獵、捕魚和馴鹿放牧…
2020-10-23
澎湃新聞商周至戰(zhàn)國時期,東夷逐漸融入到了華夏民族多元一體的大格局。淮海地區(qū)是東夷文化的主要分布區(qū),青銅器作為國之重器,在政治活動、祭祀儀式、軍事戰(zhàn)爭等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演繹…
2020-10-23
澎湃新聞《胡適留學日記》手稿一套十八冊,1912-1918年作,1222厘米(每冊尺寸)。 杭州網 圖10月16日,備受關注的民國五大日記之一的《胡適留學日記》以1.3915億元成交,創(chuàng)下了“最貴日記…
2020-10-23
澎湃新聞近日,北京大學哲學系朱良志教授做客北大博雅講壇,在“一花一世界——說中國藝術‘小中現大’的智慧”講座中,講述了中國藝術哲學由大到小的轉化歷程,探究了中國藝術在發(fā)展的過程…
2020-10-22
澎湃新聞“《扶搖》影視化的時候,有讀者問我:你是否失去了初心?我說你弄錯了,我的初心就是影視化。沒有作者不想看到自己筆下的紙片人變成熒屏上鮮活的人物,這是我的夢想。”網文作家“…
2020-10-22
澎湃新聞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這些天正在舉行展覽“薩赫勒:撒哈拉沙漠邊緣的帝國與藝術”,聚焦撒哈拉以南綠洲地帶的文化遺產。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中的不少藏品都借展自歐美機構的收藏,從…
2020-10-22
澎湃新聞八月的頤和園,不僅有無邊的荷塘景色,更有一場講述國寶守護的文物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