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操執(zhí)

法書考 作者:盛熙明


操執(zhí)

衛(wèi)夫人曰:學書先學執(zhí)筆。真書去筆頭一寸二分,行草去筆頭三寸一分。下墨點墨,芟波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

執(zhí)筆有七種:有心急而執(zhí)筆緩者,有心緩而執(zhí)筆急者,若執(zhí)筆近而不能緊者,心手不齊,意后筆前者敗,若執(zhí)筆遠而急,意前筆后者勝。

唐太宗云: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鋒全。次實指,指實則節(jié)力均平。次虛掌,掌虛則運用便易。

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真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

韓方明云:以雙指包管,亦當五指共執(zhí)。要在實指虛掌,鉤擫訐送,亦曰抵送。若以單指包之,則力不足而無神氣。撮管法,以五指撮管末,可大草書。

張敬玄云:楷書把筆,妙在掌虛。運腕不可太緊,緊則腕不能轉而字體粗細上下不均。不可懸臂,氣力有限。其行草須懸腕,筆勢無限也。

盧進士用筆之法,拓大指,擫中指,斂第二指,抵無名指,令掌心虛如握彈丸,此大要也。而以大指節(jié)外置筆,令轉動自在,無名指抵中指,小指抵名指,此細要也。

張懷瓘云:若執(zhí)筆淺則堅掣打勁,三寸而一寸著紙,勢則有馀;若執(zhí)筆深而束緊,三寸而一寸著紙,勢已盡矣。其故何也?筆在指端則掌虛,運動適意,騰躍頓挫,生意在焉。筆居半則掌實,如樞不轉制,豈能自由?轉動回旋,乃成棱角,筆既死矣,寧望字之生動?

李華云:予有二字之訣,至神之方,曰截拽是也。虛掌而實指,緩衄而急送。

黃魯直云:須雙鉤回腕,以無名指抵筆,則有力。

姜堯章云:淺其筆,牢其執(zhí),實其指,虛其掌。真書小密,執(zhí)宜近頭。行書寬縱,執(zhí)宜稍遠。草書流逸,執(zhí)宜更遠。遠取點畫長大,易于分布齊均。

韋榮宗云:搦破筆,畫破紙,藏鋒結體。大要執(zhí)之欲緊,運之欲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zhí)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知執(zhí)。故孫氏有執(zhí)使轉用之法。執(zhí)謂淺深長短,使謂縱橫牽制,轉謂鉤環(huán)盤紆,用謂點畫向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