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 疑耀
《疑耀》七卷,明張萱撰,今刻入嶺南遺書中,通行于世。明時坊本題李贄之名,后人屢有辨正,其實看本文即可了然,不煩旁證,即今刻本中張萱自序,竭力聲明,亦可不必也。《疑耀》中雖有數(shù)則為張和仲采入《千百年眼》,亦本平平,其識見乃實甚卑陋,不出書生窠臼,與卓吾相去不可以道里計,信此書為李氏所著者倒未免可笑耳。如卷二佛字辨,謂佛字義為拂,不能譯為覺。卷四佛經(jīng)不真,又佛經(jīng)恐非西來大意,卷五佛書可疑,皆意主辟佛,而不知翻譯為何事,與王漁洋等相似,正是好例。卓老即使不崇佛,亦何至于此乎。又卷五婦人遭亂一條,實即是餓死事小之小注,至論淫亂之始,以為始于夏少康時之女岐,尤為匪夷所思,此事乃亦有原始可考耶?想起來可為絕倒。至其自序中丑詆閩禿,全不為自己的文章少留地步,此又可見其短少趣味的修養(yǎng),唯世人多犯此病,或不能單怪張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