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焦竑誤校漢志第十二

校讎通義 作者:章學(xué)誠


焦竑誤校漢志第十二

自劉、班而后,藝文著錄,僅知甲乙部次,用備稽檢而已。鄭樵氏興,始為辨章學(xué)術(shù),考竟源流,於是特著《校讎》之略;雖其說不能盡當(dāng),要為略見大意,為著錄家所不可廢矣。樵志以后,史家積習(xí)相沿,舛訛雜出;著錄之書,校樵以前其失更甚;此則無人繼起,為之申明家學(xué)之咎也。明焦竑撰《國史經(jīng)籍志》,其書之得失,別具論次於后。特其《糾繆》一卷,譏正前代著錄之誤,雖其識力不逮鄭樵,而整齊有法,去汰裁甚,要亦有可節(jié)取者焉。其糾《漢志》一十三條,似亦不為無見;特竑未悉古今學(xué)術(shù)源流,不於離合異同之間,深求其故;而觀其所議,乃是僅求甲乙部次,茍無違越而已。此則可謂簿記守成法,而不可為校讎家議著作也。今即其所舉,各為推論,以進(jìn)於古人之法度焉。

——右十二之一

焦竑以《漢志》、《周書》入《尚書》為非,因改入於雜史類。其意雖欲尊經(jīng),而實(shí)則不知古人類例。按劉向云:“周時(shí)誥誓號令,孔子所論百篇之馀”,則《周書》即《尚書》也。劉氏《史通》述《尚書》家,則孔衍《漢魏尚書》,王卲《隋書》,皆次《尚書》之部。蓋類有相仍,學(xué)有所本;六藝本非虛器,典籍各有源流;豈可尊麒麟而遂謂馬牛不逮走部,尊鳳凰而遂謂燕雀不隸飛部耶?

——右十二之二

焦竑以《漢志》、《尚書》類中《議奏》四十二篇入《尚書》為非,因改入於集部。按議奏之不當(dāng)入集,已別具論,此不復(fù)論矣。考《議奏》之下,班固自注:“謂宣帝時(shí)石渠論也。韋昭謂石渠為閣名,於此論書?!笔莿t此處之所謂議奏,乃是漢孝宣時(shí),於石渠閣大集諸儒,討論經(jīng)旨同異,帝為稱制臨決之篇,而非廷臣章奏封事之屬也。以其奏御之篇,故名奏議;其實(shí)與疏解講義之體相類。劉、班附之《尚書》,宜矣。焦竑不察,而妄附於后世之文集,何其不思之甚邪?〔秦大臣奏事附於《春秋》,此為劉、班之遺法也?!?

——右十二之三

焦竑以《漢志》、《司馬法》入《禮》為非,因改入於兵家。此未見班固自注,本隸兵家,經(jīng)班固改易者也。說已見前,不復(fù)置論。

——右十二之四

焦竑以《漢志》、《戰(zhàn)國策》入《春秋》為非,因改入於縱橫家。此論得失參半,說已見前,不復(fù)置論。

——右十二之五

焦竑以《漢志》、《五經(jīng)雜議》入《孝經(jīng)》為非,因改入於經(jīng)解。其說良允。然《漢志》無經(jīng)解門類,入於諸子儒家,亦其倫也。

——右十二之六

焦竑以《漢志》、《爾雅》、《小爾雅》入《孝經(jīng)》為非,因改入於小學(xué)。其說亦不可易?!稘h志》於此一門,本無義理,殆后世流傳錯(cuò)誤也。蓋《孝經(jīng)》本與小學(xué)部次相連,或繕書者誤合之耳?!段褰?jīng)雜議》與《爾雅》之屬,皆緣經(jīng)起義,類從互注,則益善矣?!步?jīng)解、小學(xué)、儒家三類?!?

——右十二之七

焦竑以《漢志》、《弟子職》入《孝經(jīng)》為非,因歸還於《管子》。是不知古人裁篇?jiǎng)e出之法,其說已見於前,不復(fù)置論。惟是弟子之職,必非管子所撰;或古人流傳成法,輯管子者,采入其書。前人著作,此類甚多。今以見於《管子》,而不復(fù)使其別見專門;則《小爾雅》亦已見於《孔叢子》,而焦氏不還《孔叢》,改歸小學(xué),又何說耶?然《弟子職》篇,劉、班本意,附於《孝經(jīng)》與附於小學(xué),不可知矣。要其別出義類,重復(fù)互注,則二類皆有可通。至於《六藝略》中,《論語》、《孝經(jīng)》小學(xué)三門,不入六藝之本數(shù);則標(biāo)名六藝,而別種九類,乃是經(jīng)傳輕重之權(quán)衡也。

——右十二之八

裁篇?jiǎng)e出之法,《漢志》僅存見於此篇,及《孔子三朝》篇之出《禮記》而已。充類而求,則欲明學(xué)術(shù)源委,而使會通於大道,舍是莫由焉。且如敘天文之書,當(dāng)取《周官》保章,《爾雅·釋天》,鄒衍言天,《淮南》天象諸篇,裁列天文部首,而后專門天文之書,以次列為類焉。則求天文者,無遺憾矣。敘時(shí)令之書,當(dāng)取《大戴禮·夏小正》篇,《小戴記·月令》篇,《周書·時(shí)訓(xùn)解》諸篇,裁列時(shí)令部首,而后專門時(shí)令之書,以次列為類焉。敘地理之書,當(dāng)取《禹貢》、《職方》、《管子·地圓》、《淮南·地形》、諸史地志諸篇,裁列地理部首,而后專門地理之書,以次列為類焉。則后人求其學(xué)術(shù)源流,皆可無遺憾矣?!稘h志》存其意,而未能充其量,然賴有此微意焉。而焦氏乃反糾之以為謬,必欲歸之《管子》而后已焉,甚矣校讎之難也!

——右十二之九

或曰:裁篇?jiǎng)e出之法行,則一書之內(nèi),取裁甚多,紛然割裂,恐其破碎支離而無當(dāng)也。答曰:學(xué)貴專家,旨存統(tǒng)要。顯著專篇,明標(biāo)義類者,專門之要,學(xué)所必究,乃掇取於全書之中焉。章而釽之,句而釐之,牽率名義,紛然依附,則是類書纂輯之所為,而非著錄源流之所貴也。且如韓非之《五蠹》、《說林》,董子之《玉杯》、《竹林》,當(dāng)時(shí)并以篇名見行於當(dāng)世,今皆會萃於全書之中;則古人著書,或離或合,校讎編次,本無一定之規(guī)也?!对铝睢分丁秴问洗呵铩?,《三年問》、《樂記》、《經(jīng)解》之於《荀子》,尤其顯焉者也。然則裁篇?jiǎng)e出之法,何為而不可以著錄乎?

——右十二之十

焦竑以《漢志》、《晏子》入儒家為非,因改入於墨家。此用柳宗元之說,以為墨子之徒有齊人者為之。歸其書於墨家,非以晏子為墨者也。其說良是。部次群書,所以貴有知言之學(xué),否則徇於其名,而不考其實(shí)矣?!短垂访翘垂?,《孟子》篇名有《梁惠王》,亦豈以梁惠王為儒者哉?

——右十二之十一

焦竑以《漢志》、《高祖》、《孝文》二傳入儒家為非,因改入於制詔。此說似矣。顧制誥與表章之類,當(dāng)歸故事而附次於《尚書》;焦氏以之歸入集部,則全非也。

——右十二之十二

焦竑以《漢志》、《管子》入道家為非,因改入於法家。其說良允。又以《尉繚子》入雜家為非,因改入於兵家;則鄭樵先有是說,竑更申之。按《漢志》、《尉繚》,本在兵形勢家,書凡三十一篇,其雜家之《尉繚子》,書止二十九篇,班固又不著重復(fù)并省,疑本非一書也。

——右十二之十三

焦竑以《漢志》、《山海經(jīng)》入形法家為非,因改入於地理。其言似矣。然《漢志》無地理專門,以故類例無所附耳。竊疑蕭何收秦圖籍,西京未亡,劉歆自可訪之掌故,乃亦缺而不載,得非疏歟?且班固創(chuàng)《地理志》,其自注郡縣之下,或云秦作某地某名,即秦圖籍文也。西京奕世,及新莽之時(shí),地名累有更易,見於志注,當(dāng)日必有其書,而史逸之矣。至地理與形法家言,相為經(jīng)緯,說已見前,不復(fù)置論。

——右十二之十四

焦竑以《漢志》陰陽、五行、蓍龜、雜占、形法凡五出為非,因總?cè)腱段逍小2恢逍斜局渡袝?,而陰陽、蓍龜本之於《周易》也。凡術(shù)數(shù)之學(xué),各有師承,龜卜蓍筮,長短不同;志并列之,已嫌其未析也。焦氏不達(dá),概部之以五行,豈有當(dāng)哉?

——右十二之十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