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答段縫書

唐宋八大家作品集選·王安石 作者:王安石


答段縫書

本文大致寫于皇祐(1051)三年,其時王安石31歲。文章為了反駁段縫來信對摯友曾鞏的攻擊和誹謗而作,是一篇有名的駁論。

王安石與曾鞏是老同鄉(xiāng),兩人在京都相識定交。彼此互相欣賞學(xué)問、才干、道德和為人。慶歷四年(1044),曾鞏上書給歐陽修,積極推薦王安石,可以說二人志同道合,情同手足。

事固有跡,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誅焉,則誰不可誅耶?

段君足下:某在京師時,嘗為足下道曾鞏善屬文,未嘗及其為人也。還江南,始熟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輹运勗g鞏行無纖完,其居家,親友惴畏焉,怪某無文字規(guī)鞏,見謂有黨。果哉,足下之言也?

鞏固不然。鞏文學(xué)論議,在某交游中,不見可敵。其心勇于適道,殆不可以刑禍利祿動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養(yǎng)無虧行,家事銖發(fā)以上皆親之。父亦愛之甚,嘗曰:“吾宗敝,所賴者此兒耳?!贝四持娨病H糇阆滤劊悄持娨?。鞏在京師,避兄而舍,此雖某亦罪之也,宜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顧不可以書傳也。事固有跡,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誅焉,則誰不可誅耶?鞏之跡固然耶?然鞏為人弟,于此不得無過。但在京師時,未深接之,還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嘗以此規(guī)之也。鞏果于從事,少許可,時時出于中道,此則還江南時嘗規(guī)之矣。鞏聞之,輒矍然。鞏固有以教某也。其作《懷友書》兩通,一自藏,一納某家,皇皇焉求相切劘,以免于悔者略見矣。嘗謂友朋過差,未可以絕,固且規(guī)之。規(guī)之從則已,固且為文字自著見然后己邪,則未嘗也。凡鞏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過,亦如前之云而已,豈不得為賢者哉?

天下愚者眾而賢者希,愚者固忌賢者,賢者又自守,不與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挾忌怨之心,則無之焉而不謗,君子之過于聽者,又傳而廣之,故賢者常多謗,其困于下者尤甚,勢不足以動俗,名實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謗,謗易以傳也。凡道鞏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過于聽者也。家兄未嘗親鞏也,顧亦過于聽耳。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過于聽者之言,縣斷賢者之是非,甚不然也。孔子曰:“眾好之,必察焉;眾惡之,必察焉”。孟子曰:“國人皆曰可殺,未可也,見可殺焉,然后殺之”。匡章,通國以為不孝,孟子獨禮貌之以為孝??住⒚纤詾榭?、孟者,為其善自守,不惑于眾人也。如惑于眾人,亦眾人耳,烏在其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輕議鞏!

段君:我在京師的時候,曾經(jīng)跟您說過曾鞏擅長寫文章,但是沒有提及過他的為人。回到江南以后,才開始與他相熟識并且仰慕他,和他成為了朋友,那時又寫文章粗略地說了他行事的方式。你來信,用你所聽到的一些來詆毀他,說他沒有一點點優(yōu)點,他在家里,親友都害怕他。你怪我沒有寫信規(guī)勸曾鞏,說我有所偏袒。事情當真像您說的那樣嗎?

曾鞏本來不是這樣的人。他的文學(xué)和議論的水平在我相識的人中沒有可以與他匹敵的。他勇于歸從道統(tǒng),這不是可以用刑罰禍患和名利官祿可以改變的。父親在困窮中,曾鞏在家悉心照料,沒有虧待的地方,家里的事即使再小也要親自去做。他父親也非常愛他,他父親曾經(jīng)說過:“我們家族衰敗,可以指望的只有這一個兒子。”這是我所看到的。像你所聽說的那些,我沒見到。曾鞏在京師,回避兄長而居住,這就是我也要責備他,你應(yīng)當深深地責備他。然而在責備中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只不過不能在書信中告訴你。事情雖然表面是這樣然而情理上卻沒有到傳說的那種程度,如果講情理就加以責備,那么誰不可以被責備呢?曾鞏的情況本就是這樣的嗎?然而曾鞏作為兒子和兄弟不可能沒有過失。但在京師時,并沒有深入交往,回到江南之后,事情已經(jīng)過去沒有追究,也就不曾用這件事來規(guī)勸他。曾鞏做事很果斷,很少肯定別人,做事經(jīng)常超出中庸之道的標準,這些我已經(jīng)在回江南后勸說過他了。他聽說了之后,就誠惶誠恐。曾鞏確實有值得我學(xué)習(xí)的地方。作了《懷友書》兩篇,一篇自己保存起來,一篇給了我,心里不安,求取相互切磋,這樣免生后悔的心情可以看到了。我曾經(jīng)說,朋友有了過錯,不可以斷絕來往,當然要規(guī)勸他。勸說他聽從就可以了,非要寫成文字使自己明白然后才算完嗎?還沒有做過。曾鞏的行為,像前面所說的,他過去的錯誤,也像前面說過的那些罷了。他難道不能成為賢明的人嗎?

天下的人愚昧的多,賢明的少,愚昧的人本來就嫉妒賢明的人,賢明的人又保持自己的操守,不和愚昧的人同流合污,愚昧的人就更加埋怨了。帶著嫉妒和怨恨的看法,也就沒有什么不能毀謗的了。君子的過失聽說了的人又進行傳播擴大,因而賢人常常多遭毀謗,而那些窮苦居下位的賢者更是如此,他們的勢力不足以改變習(xí)俗,他們的聲名并未被人們所接納,愚昧的人容易毀謗他,毀謗的話也容易流傳。凡是說曾鞏不好的那些言語,當然是妒忌、怨恨,容易輕信他人而犯的錯。家兄沒有親自接近過曾鞏,只不過也是道聽途說罷了。你仍要引用猜忌他,怨恨他的言辭,憑空推斷賢人的是非這是很不對的??鬃诱f:“眾人喜歡的,一定要去考察;眾人攻擊的,也一定要去考察明白。”孟子說:“國人都說可以殺了的不一定可以,發(fā)現(xiàn)他有可殺的罪行才可以殺?!笨镎拢珖娜硕加X得他不孝順,可是孟子卻獨獨以禮相待??鬃印⒚献又猿蔀榭鬃?、孟子,是由于他們善于自守節(jié)操,不被一般人所迷惑。如果被一般人所迷惑也就只能是一般人了,怎么能說他們是孔子、孟子呢?但愿您能自重,不要輕率地議論曾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