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

唐宋八大家作品集選·王安石 作者:王安石


本朝百年無事札子

本篇作于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四月,當時王安石任翰林學士,神宗即位后銳意改革,對王安石非常倚重。一日召見,神宗向他詢問:“祖宗守天下,能百年無大變,粗致太平,以何道也?!蓖醢彩虼松狭诉@篇奏章闡述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并順勢提出變法有為的主張。

對“本朝百年無事”這樣一個論題,很多人看做是一篇歌功頌德的文章,而對于王安石來說,既巧妙回答了神宗的問題,又表達了揭露時弊、倡言改革之意。

指揮付托必盡其材,變置施設(shè)必當其務(wù)。

臣前蒙陛下問及本朝所以享國百年、天下無事之故。臣以淺陋,誤承圣問,迫于日晷,不敢久留,語不及悉,遂辭而退。竊惟念圣問及此,天下之福,而臣遂無一言之獻,非近臣所以事君之義,故敢昧冒而粗有所陳。

伏惟太祖躬上智獨見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偽,指揮付托必盡其材,變置施設(shè)必當其務(wù)。故能駕馭將帥,訓齊士卒,外以捍夷狄,內(nèi)以平中國。于是除苛賦,止虐刑,廢強橫之藩鎮(zhèn),誅貪殘之官吏,躬以簡儉為天下先。其于出政發(fā)令之間,一以安利元元為事。太宗承之以聰武,真宗守之以謙仁,以至仁宗、英宗,無有逸德。此所以享國百年而天下無事也。

仁宗在位,歷年最久。臣于時實備從官,施為本末,臣所親見。嘗試為陛下陳其一二,而陛下詳擇其可,亦足以申鑒于方今。伏惟仁宗之為君也,仰畏天,俯畏人,寬仁恭儉,出于自然。而忠恕誠愨,終始如一。未嘗妄興一役,未嘗妄殺一人;斷獄務(wù)在生之,而特惡吏之殘擾。寧屈己棄財于夷狄,而終不忍加兵。刑平而公,賞重而信。納用諫官御史,公聽并觀,而不蔽于偏至之讒。因任眾人耳目,拔舉疏遠,而隨之以相坐之法。蓋監(jiān)司之吏以至州縣,無敢暴虐殘酷,擅有調(diào)發(fā)以傷百姓。自夏人順服,蠻夷遂無大變,邊人父子夫婦得免于兵死,之而中國人安逸蕃息,以至今日者,未嘗妄興一役,未嘗妄殺一人,斷獄務(wù)在生之,而特惡吏之殘擾,寧屈己棄財于夷狄,而不忍加兵之效也。大臣貴戚、左右近習,莫敢強橫犯法,其自重慎,或甚于閭巷之人,此刑平而公之效也。募天下驍雄橫猾以為兵,幾至百萬,非有良將以御之,而謀變者輒??;聚天下財物,雖有文籍,委之府史,非有能吏以鉤考,而斷盜者輒發(fā);兇年饑歲,流者填道,死者相枕,而寇攘者輒得。此賞重而信之效也。大臣貴戚、左右近習,莫能大擅威福,廣私貨賂,一有奸慝,隨輒上聞;貪邪橫猾,雖間或見用,未嘗得久。此納用諫官、御史,公聽并觀,而不蔽于偏至之讒之效也。自縣令京官以至監(jiān)司臺閣,升擢之任,雖不皆得人,然一時之所謂才士,亦罕蔽塞而不見收舉者,此因任眾人之耳目,拔舉疏遠,而隨之以相坐之法之效也。升遐之日,天下號慟,如喪考妣,此寬仁恭儉,出于自然,忠恕誠愨,終始如一之效也。

然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而無親友群臣之議。人君朝夕與處,不過宦官女子,出而視事,又不過有司之細故,未嘗如古大有力之君,與學士大夫討論先王之法,以措之天下也。一切因任自然之理勢,而精神之運有所不加,名實之間有所不察。君子非不見貴,然小人亦得廁其間。正論非不見容,然邪說亦有時而用。以詩賦記誦求天下之士,而無學校養(yǎng)成之法。以科名資歷敘朝廷之位,而無官司課試之方。監(jiān)司無檢察之人,守將非選擇之吏。轉(zhuǎn)徙之亟既難于考績,而游談之眾因得以亂真。交私養(yǎng)望者多得顯官,獨立營職者或見排沮。故上下偷惰取容而已,雖有能者在職,亦無以異于庸人。農(nóng)民壞于繇役,而未嘗特見救恤,又不為之設(shè)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雜于疲老,而未嘗申敕訓練,又不為之擇將,而久其疆埸之權(quán)。宿衛(wèi)則聚卒伍無賴之人,而未有以變五代姑息羈縻之俗。宗室則無教訓選舉之實,而未有以合先王親疏隆殺之宜。其于理財,大抵無法,故雖儉約而民不富,雖憂勤而國不強。賴非夷狄昌熾之時,又無堯、湯水旱之變,故天下無事,過于百年。雖曰人事,亦天助也。蓋累圣相繼,仰畏天,俯畏人,寬仁恭儉,忠恕誠愨,此其所以獲天助也。

伏惟陛下躬上圣之質(zhì),承無窮之緒,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怠終,則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臣不敢輒廢將明之義,而茍?zhí)又M忌之誅。伏惟陛下幸赦而留神,則天下之福也。取進止。

我承蒙皇上您前些天問到我,關(guān)于我朝之所以統(tǒng)治了上百年,平安無事的原因。我因為淺陋無知,錯蒙皇上詢問,又因為時間緊迫,不敢長時間的留在宮中,話還沒來得及詳細說,就告辭退朝。我私下想到皇上問到這個問題,是天下的福氣,而我竟沒有一句中肯的話貢獻,不是皇帝身邊的臣子應(yīng)該效忠君主的態(tài)度,所以敢于冒昧粗略地闡述一下我的看法。

我想太祖有極高的智慧和獨到的見解,詳細地了解各種人的真?zhèn)?,將事情委托給他人,一定做到人盡其才,設(shè)置變革措施,一定能夠符合現(xiàn)實情況。所以能夠駕馭將帥,練好兵卒并使其整體劃一,對外抵御外族入侵,對內(nèi)平定中原。于是廢除苛捐雜稅,禁止酷刑,廢除強橫的藩鎮(zhèn)勢力,誅殺貪婪殘暴的官吏,本身節(jié)儉樸素,為天下人做出了榜樣。太祖在制定政策發(fā)布命令的時候,一切以百姓能平安、得利為準則。太宗繼承了太祖的聰慧英武,真宗保持了太祖的謙恭仁愛,到了仁宗、英宗,沒有失德的地方,這就是統(tǒng)治了上百年天下太平的原因。

仁宗在位時間最長,我當時擔任侍從官員,政治舉措的始終,都是我親眼所見。我試著為皇上陳述其中的幾條,皇上仔細考慮選擇可取之處,也足以為今天提供借鑒。我想仁宗作為君主,對上天敬畏,對百姓敬畏,寬厚仁愛,謙恭儉樸,都是出于天性。忠誠寬恕,誠誠懇懇,始終如一。沒有肆意的興辦一項工程,沒有隨意殺過一個人,審判案件盡量使犯人活下來,特別憎恨官吏對百姓的殘暴騷擾。寧愿委屈自己輸送錢財給遼、夏,卻始終不忍心動兵。刑罰輕微而公正,賞賜很重而守信用。采用諫官和御史的建議,多方面的聽取和觀察,而不會受到偏見的讒言的蒙蔽;依靠眾人的耳聞目睹,選拔舉薦關(guān)系疏遠的人才,且伴隨著連坐的法律。從監(jiān)察官吏到州、縣的官員,沒有人敢暴虐殘酷,也沒有敢擅自增加賦稅徭役來損害百姓的。自從西夏人歸附以后,蠻橫的外族就沒有大的變化,邊境人民的父子夫婦,能夠不在戰(zhàn)爭中死亡,而內(nèi)地的人民,安定和平繁榮興旺,一直到現(xiàn)在,這是因為沒有隨意興辦一項工程,沒有隨意殺害一個人,審斷案件盡量使犯人能夠活下來,而特別憎恨官吏對百姓的殘暴、騷擾,寧肯委屈自己輸送財物給遼、夏外族,而不忍心對他們用兵的結(jié)果。王公大臣,皇親貴戚,左右宦官,都不敢強橫犯法,甚至比平民百姓更自重謹慎,這是刑罰輕微緩而公正的結(jié)果。招募天下驍勇善戰(zhàn)強橫奸詐之徒作為士兵,幾乎達到百萬,沒有良將來統(tǒng)帥他們,而陰謀叛亂的人很快就敗露;聚集天下的財物,雖然有賬冊,把這些交給府吏管理,沒有賢能的官吏來檢查考核,而貪污偷盜的人馬上就被揭發(fā)出來。碰上水旱災(zāi)年,逃荒的人堵塞了道路,尸橫遍野,而搶奪財物的強盜立刻就被捕獲,這是重賞賜而守信用的結(jié)果。王公大臣、皇親國戚、身邊的侍從官吏,沒有能大肆作威作福的,沒有到處鉆營受賄的,一有奸邪不法的事,隨即就報告到上面;貪婪奸邪強橫狡猾之徒,即使偶爾被任用,也是不能夠長久的。這是采納諫官、御史的建議,廣泛地聽取觀看,而不會受到偏見的讒言所蒙蔽的結(jié)果。從縣令、京官,到監(jiān)司、臺閣,提拔任用,雖然不能全部稱職,然而,聞名一時的所謂有才能的人,也很少有埋沒不被任用的。這是依靠眾人的耳聞目睹,選拔推薦關(guān)系疏遠的人才而伴隨著連坐之法的結(jié)果。駕崩的那一天,天下的人民放聲痛哭,如同死了父母,這是寬厚仁愛謙恭儉樸,出于本性,忠恕誠懇,始終如一的結(jié)果。

但是本朝幾代墨守衰風頹俗的弊病,卻沒有皇親國戚群臣諸子議論它。和皇帝朝夕相處的不過是一些太監(jiān)宮女,出來處理政事,又不過是有關(guān)部門的瑣事,沒有像古代大有作為的君主那樣,和學士、大夫們討論先王治理國家的方法并把它實施。一切聽任自然趨勢,而主觀努力卻有所不夠,名義和實際效果之間的關(guān)系,沒有加以考察。君子并不是不被容納,但小人也能夠混進來。正確的論斷并不是不被采納,而是不正確的謬論也有時候被采用。憑著寫詩作賦博聞強記選拔天下的士人,而沒有學校培養(yǎng)造就人才的方法;以科名貴賤資歷深淺排列在朝中的官位,而沒有官吏考核實績的制度。監(jiān)司部門沒有設(shè)置檢查的人,守將不是選拔上來的賢臣,頻繁地調(diào)動遷官,既難于考核實績,而夸夸其談的人,因而能夠亂真。結(jié)黨營私,獵取名望的人,大多數(shù)得到了顯要的職務(wù),靠自己才能奉公守職的人,也無法顯示出和庸人的不同。農(nóng)民收到徭役的牽累,沒有看到特別的救濟撫恤,又不為他們設(shè)置官員,興修農(nóng)田水利;士兵中混雜著老弱病員,沒有加以整頓訓練,又不替他們選拔將領(lǐng),讓他們長久地掌握守邊任務(wù)。為了保衛(wèi)都城收羅一些地痞無賴,沒有改變五代的縱容、籠絡(luò)的壞習慣;皇室中沒有教導訓練、選拔推薦之實,因而不能符合先王親近疏遠、升官、降職的原則。至于管理財政,基本上沒有法度,所以雖然皇上儉樸節(jié)約而人民卻不富足,雖然操心勤勉而國家卻不強大。幸好不是夷狄昌盛的時候,又沒有堯、湯時代水澇旱災(zāi)的特殊情況,所以天下無事,超過百年。雖然是人努力的結(jié)果,也靠了天的幫助。原因是幾代圣君相傳,對上敬畏天命,對下敬畏人民,寬厚仁愛謙恭儉樸,忠恕誠懇,這是他們之所以獲得上天幫助的緣故。

我想皇上有圣明的資質(zhì),繼承無窮無盡的帝業(yè),知道不可以長期地依賴上天的幫助,知道人事不能始終懈怠下去,那么大有作為的時候,正在今天。我不敢隨便放棄臣子應(yīng)盡的職責,而只顧躲避犯忌諱所遭到的懲罰。懇請皇上寬恕我并注意我的話,那就是天下人的福氣了。恰當與否,聽候您的旨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