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呆 氣

事業(yè)與修養(yǎng) 作者:鄒韜奮


我們尋常大概都知道敬重“勇氣”,和敬重“正氣”。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這是從理直氣壯中所生出的勇氣。孟子說:“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庇腥藛査裁唇小昂迫恢畾狻?,他說:“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這是天地間的浩然正氣。但是愚意以為非有幾分呆氣,勇氣鼓不起來,正氣亦將消散;因為“雖千萬人,吾往矣!”非有幾分呆氣的人決不肯干;“以直養(yǎng)而無害”,亦非有幾分呆氣的人也不肯干。試想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不是呆氣的十足表現(xiàn)嗎?

研究任何學問,欲求造詣深邃者,也不可不有幾分呆氣。據(jù)傳發(fā)明地心吸力學說的奈端,有一天清晨正在潛思深究的有味當兒,他的女仆預把雞蛋置小鍋旁備他自煮作早餐,他一面沈思,一面把手上的一只表放入鍋內(nèi)滾水中大煮特煮,這不是呆氣的表現(xiàn)嗎?又據(jù)傳說電學怪杰愛迪生結(jié)婚之日,與新夫人同車經(jīng)過他的實驗所,把夫人暫停在門外,自己跑進去取什么東西,不料進去之后,忘其所以,竟在一張桌上大做其實驗,把夫人丟在外面許久,最后由新夫人進去找了出來,才一同回家去。這又不是呆氣的表現(xiàn)嗎?大概研究學問非研究到有了呆氣的境域,鉆得不深,求得不切,只有皮毛可得,彼科學家思創(chuàng)造一物,發(fā)明一理,當其在未創(chuàng)造未發(fā)明之前,人莫不譏為夢想,甚乃狂易,認為徒耗光陰,結(jié)果遼遠,而彼科學家獨能不顧譏笑,埋頭研究,甚至廢寢忘食,甘之如飴,非有幾分呆氣為后盾,豈能堅持得下去?

委身革命事業(yè)以拯救同胞為己任者,也不可不有幾分呆氣。彼革命志士,思為國家謀幸福,為人民除痛苦,而當其未達到謀幸福除痛苦之前,無一兵一卒之力,無彈丸憑藉之地,在他人見之,未嘗非紙上談兵,癡人說夢,認為必不可以實現(xiàn),然卒以彼大革命家之規(guī)謀計劃,冒萬險,排萬難,忍人之所不能忍,為人之所不敢為,刀斧不足以懼其心,窮困不足以移其志,置身家性命于度外,而登高一呼,萬方響應,翕然從風,固為萬流景仰,但在流離顛沛之際,非有幾分呆氣為后盾,豈能堅持得下去?誠以凡事非有幾分呆氣來應付,處處只計及一己利害,事事顧慮前途得失,無絲毫之主見,無絲毫之冒險精神,遲疑不前,趑趄不進,永在彷徨歧路之間而已。

此外欲能忠于職務,亦非具有幾分呆氣不可,在辦公室中但望公畢時間之速到,或手持公事而目注墻上所懸時計者,大概都是聰明朋友的把戲,事業(yè)交在這種人手上是永遠辦不好,這是可以保險的。因為他所缺乏的就是忠于職務視公務如己事的呆氣。降而至于交友,也以具有幾分呆氣的朋友為靠得住。韓退之所慨嘆的“士窮乃見節(jié)義”,朋友窮了,仍不忘其友誼,此事非有較高程度之呆氣者不辦!

我們尋常的心理,大概無不喜聞他人之譽我聰明,且亦時欲表現(xiàn)其聰明;又無不厭聞他人之稱我為呆子,而并不愿自認為呆子。初不料呆氣也有那么大的好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