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字子美,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祖審言,父閑。甫天寶初應(yīng)進(jìn)士不第。天寶末,獻(xiàn)《三大禮賦》。玄宗奇之,召試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參軍。十五載,祿山陷京師,肅宗征兵靈武。甫自京師宵遁赴河西,謁肅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遺。房琯布衣時(shí),與甫善。時(shí)琯為宰相,請自帥師討賊,帝許之。其年十月,琯兵敗于陳濤斜。明年春,琯罷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罷免。肅宗怒,貶琯為刺史,出甫為華州司功參軍。時(shí)關(guān)畿亂離,谷食踴貴。甫寓居成州同谷縣,自負(fù)薪采梠,兒女餓殍者數(shù)人。上元二年冬,鄭國公嚴(yán)武鎮(zhèn)成都,奏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賜緋魚袋。武與甫世舊,待遇甚隆。甫性褊躁,無器度,恃恩放咨,嘗憑醉登武之床,瞪視武曰:“嚴(yán)挺之乃有此兒。”武雖急暴,不以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種竹植樹,結(jié)廬枕江,縱酒嘯詠,與田畯野老相狎蕩,無拘檢。嚴(yán)武過之,有時(shí)不冠,其傲誕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無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鎮(zhèn)成都,英乂武人,粗暴,無能刺謁。乃游東蜀,依高適。既至而適卒。是歲,崔寧殺英乂,楊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亂。甫以其家避亂荊、楚,扁舟下峽,未維舟而江陵亂,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陽。甫嘗游岳廟,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陽聶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還。永嘉二年,啗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陽,時(shí)年五十九。天寶末詩人,甫與李白齊名,而白自負(fù)文格放達(dá),譏甫齷齪,而有飯顆山之嘲誚。元和中,詞人元稹論李、杜之優(yōu)劣曰: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風(fēng)》、《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dú)專矣。詩人已來,未有如子美者。是時(shí)山東人李白,亦以文奇取稱,時(shí)人謂之李、杜。予觀其壯浪縱恣,擺去拘束,模寫物象,及樂府歌詩,誠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shù)百,辭氣豪邁,而風(fēng)調(diào)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自后屬文者,以稹論為是。甫有文集六十卷。(節(jié)《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下本傳)甫曠放不自檢,好論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與李白齊名,時(shí)號“李杜”。嘗從白及高適過汴州,酒酣,登吹臺(tái),慷慨懷古,人莫測也。數(shù)嘗寇亂,挺節(jié)無所污。為歌詩,傷時(shí)橈弱,情不忘君,人憐其忠云。甫又善陳時(shí)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號“詩史”。(節(jié)《新唐書》卷二百一附《杜審言傳》)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1〕 時(shí)高適、薛據(jù)先有作
高標(biāo)跨蒼穹,烈風(fēng)無時(shí)休。自非曠士懷,登茲翻百憂。方知象教力 〔2〕 ,足可追冥搜。仰穿龍蛇窟,始出枝撐幽 〔3〕 。七星在北戶,河漢聲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厥捉杏菟?,蒼梧云正愁。惜哉瑤池飲,日晏昆侖丘 〔4〕 。黃鵠去不息 〔5〕 ,哀鳴何所投。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6〕 。
〔1〕 《兩京新記》:西院浮圖六級,高三百尺。永徽三年,沙門玄奘所立?!堕L安志》:慈恩寺在萬年縣東南八里。
〔2〕 王巾《頭陀寺碑文》:正法既沒,象教凌夷。注:象教,言為形象以教人也。
〔3〕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枝撐杈枒而斜據(jù)?!墩f文》:撐,柱也。黃山谷云:慈恩塔下數(shù)級皆枝撐洞黑,出上級乃明。
〔4〕 《列子》:穆王升昆侖之丘,以觀皇帝之宮,遂賓于西王母,觴于瑤池之上,乃觀日之所入,日行萬里。
〔5〕 《韓詩外傳》:田饒謂魯哀公曰:黃鵠一舉千里。
〔6〕 劉峻《廣絕交論》:分雁鶩之稻粱。
三山老人胡氏曰:此詩譏切天寶時(shí)事也。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1〕
杜陵有布衣 〔2〕 ,老大意轉(zhuǎn)拙。許身一何愚,竊比稷與契。居然成濩落 〔3〕 ,白首甘契闊。蓋棺事則已,此志常覬豁。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取笑同學(xué)翁,浩歌彌激烈。非無江海志,蕭灑送日月。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當(dāng)今廊廟具,構(gòu)廈豈云缺??絻A太陽,物性固莫奪 〔4〕 。顧惟螻蟻輩,但自求其穴。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以茲悟生理,獨(dú)恥事干謁。兀兀遂至今,忍為塵埃沒。終愧巢與由,未能易其節(jié)。沉飲聊自適,放歌頗愁絕。歲暮百草零,疾風(fēng)高岡裂。天衢陰崢嶸,客子中夜發(fā)。霜嚴(yán)衣帶斷,指直不得結(jié)。凌晨過驪山,御榻在 嵲 〔5〕 。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幊貧庥袈? 〔6〕 ,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歡娛,樂動(dòng)殷膠葛 〔7〕 。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彤廷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闕。圣人筐篚恩,實(shí)欲邦國活 〔8〕 。臣如忽至理,君豈棄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戰(zhàn)慄。況聞內(nèi)金盤,盡在衛(wèi)霍室。中堂舞神仙,煙霧散玉質(zhì)。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勸客駝蹄羹,霜橙壓香橘。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北轅就涇渭 〔9〕 ,官渡又改轍。群水從西下,極目高崒兀。疑是崆峒來,恐觸天柱折 〔10〕 。河梁幸未坼,枝撐聲窸窣。行李相攀援,川廣不可越。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fēng)雪。誰能久不顧,庶往共饑渴。入門聞號咷,幼子餓已卒。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所愧為人父,無食至夭折。豈知秋禾登,貧窶有倉卒。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跡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11〕 。默思失業(yè)徒,因念遠(yuǎn)戍卒。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1〕 杜甫天寶十四載作,年四十四。玄宗時(shí)在華清宮,故詩中言驪山事特詳。奉先去長安一百五十里。
〔2〕 杜陵,漢宣帝陵,在長安南五十里。
〔3〕 《莊子》:瓠落無所容。張 注:
落,廊落也。
〔4〕 《韓詩外傳》:不害物性。
〔5〕 嵲,山高貌。
〔6〕 張衡《西京賦》:隆崛崔崪,隱轔郁律。
〔7〕 司馬相如《上林賦》:張樂乎膠葛之?。注:膠葛,廣大貌。郭注:言曠遠(yuǎn)深貌也。
〔8〕 孫楚《與孫皓書》:愛民活國。
〔9〕 涇渭諸水皆從隴西來。
〔10〕 《列子》:共工氏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
〔11〕 騷屑,紛擾貌。
夢李白二首 〔1〕 選一首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址瞧缴辏愤h(yuǎn)不可測?;陙?xiàng)髁智? 〔2〕 ,魂返關(guān)塞黑。君今在羅網(wǎng),何以有羽翼。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3〕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1〕 天寶十五載,李白臥廬山,永王璘迫致之。璘敗,白坐系潯陽獄,得釋。乾元元年,終以污璘事長流夜郎。至巫山,以赦得還。杜甫年四十七作。
〔2〕 《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曩鈿w來哀江南。
〔3〕 宋玉《神女賦》: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
遭田父泥飲美嚴(yán)中丞 〔1〕
步屧隨春風(fēng),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邀我嘗春酒。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見有?;仡^指大男,渠是弓弩手。名在飛騎籍,長番歲時(shí)久 〔2〕 。前日放營農(nóng),卒苦救衰朽。差科死則已 〔3〕 ,誓不舉家走。今年大作社,拾遺能住否。叫婦開大瓶,盆中為吾取。感此氣揚(yáng)揚(yáng),須知風(fēng)化首。語多雖雜亂,說尹終在口。朝來偶然出,自卯將及酉。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鄰叟。高聲索果栗,欲起時(shí)被肘 〔4〕 。指揮過無禮,未覺村野丑。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
〔1〕 寶應(yīng)元年,五十一歲作。時(shí)甫在成都。泥,強(qiáng)留也。
〔2〕 長番,長在軍籍。
〔3〕 差科,雜色差科,在長甫之外者。
〔4〕《史記》:魏桓子肘韓康子于車上。
醉時(shí)歌 〔1〕 贈(zèng)廣文館博士鄭虔
諸公袞袞登臺(tái)省,廣文先生官獨(dú)冷。甲第紛紛厭粱肉,廣文先生飯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過屈宋。德尊一代常坎軻,名垂萬古知何用。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鬢如絲。日糴太倉五升米 〔2〕 ,時(shí)赴鄭老同襟期,得錢即相覓,沽酒不復(fù)疑。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清夜沉沉動(dòng)春酌,燈前細(xì)雨檐花落。但覺高歌有鬼神,焉知餓死填溝壑。相如逸才親滌器,子云識字終投閣。先生早賦歸去來,石田茅屋荒蒼苔。儒術(shù)于我何有哉,孔丘盜跖俱塵埃。不須聞此意慘愴,坐前相遇且銜杯。
〔1〕 天寶九載,國子監(jiān)置廣文館,總領(lǐng)文詞。杜甫年三十九作。
〔2〕 《舊唐書》:天寶十二載八月,京城霖雨,米貴,出太倉米十萬石,減價(jià)糶與貧人。
哀江頭 〔1〕
少陵野老夻聲哭 〔2〕 ,春日潛行曲江曲 〔3〕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xì)柳新蒲為誰綠。憶昔霓旌下南苑 〔4〕 ,苑中萬物生顏色。昭陽殿里第一人 〔5〕 ,同輦隨君侍君側(cè)。輦前才人帶弓箭 〔6〕 ,白馬嚼嚙黃金勒 〔7〕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墜雙飛翼。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忘南北 〔8〕 。
〔1〕 至德二載作。甫年四十六。
〔2〕 程大昌《雍錄》:少陵原,在長安縣西南四十里。宣帝陵在杜陵縣,許后葬杜陵南園。此即少陵,去杜陵十八里。杜甫家在焉。
〔3〕 曲江四岸有行宮臺(tái)殿?!秳≌勪洝罚呵厝胂膭t菰蒲蔥翠,柳陰四合,碧波紅蕖,湛然可愛。
〔4〕 《雍錄》:曲江在都城東南,其南即芙蓉苑,故名南苑。
〔5〕 李白詩:漢宮誰第一?飛燕在昭陽。
〔6〕 《舊唐書·百官志》:內(nèi)官,才人七人,正四品。
〔7〕 《明皇雜錄》:上幸華清宮,貴妃姐妹各購名馬,以黃金為銜勒。
〔8〕 忘南北,一作忘城北。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欲往城南忘城北,言迷惑避死,不能記其南北也。荊公集句兩篇皆作望城北,蓋傳本偶異耳。北人謂向?yàn)橥?,欲往城南乃向北,亦不能記南北之意?
錢箋:興哀于無情之地,沉吟感嘆,瞀亂迷惑,雖胡騎滿城,至不知地之南北。昔人所謂有情癡也。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1〕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 長林梢 〔2〕 ,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3〕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驕兒惡臥踏里裂。床床屋漏無干處,兩腳如麻未斷絕。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4〕 。安得廣廈千萬間 〔5〕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dòng)安如山 〔6〕 。嗚呼,何時(shí)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dú)破受凍死亦足。
〔1〕 上元二年,甫五十歲作。
〔2〕 ,結(jié)也。
〔3〕 塘坳,水塘作坳垤形也。
〔4〕 徹,徹曉也。
〔5〕 《列子》:北宮子庇其蓬室,若廣廈之蔭。
〔6〕 《漢書·嚴(yán)助傳》:天下之安,猶太山而四維之也。
短歌行贈(zèng)王郎司直 〔1〕
王郎酒酣拔劍斫地歌莫哀,我能拔爾抑塞磊落之奇才。豫章翻風(fēng)白日動(dòng),鯨魚跋浪滄溟開。且脫佩劍休徘徊。西得諸侯棹錦水,欲向何門趿珠履。仲宣樓頭春色深 〔2〕 ,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1〕 甫作詩時(shí)在梓州。大歷三年三月,至江陵,年五十七。
〔2〕 《一統(tǒng)志》:仲宣樓,在荊州,即當(dāng)陽縣城樓。
房兵曹胡馬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 〔1〕 ,風(fēng)入四蹄輕 〔2〕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 〔3〕 ,萬里可橫行。
〔1〕 黃伯仁《龍馬頌》:耳如削筒,目象明星?!断囫R經(jīng)》:耳欲得相近而前豎,小而厚。唐太宗敘十驥曰:耳根尖銳,杉竹難方。
〔2〕 《拾遺記》:曹供所乘馬曰白鵲,此馬走時(shí),唯覺耳中風(fēng)聲,腳似不踐地。
〔3〕 顏延年《赭白馬賦》:料武藝,品驍騰。
春望 〔1〕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shí)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 此詩作于至德二載,杜甫年四十六。
漫成二首 〔1〕
野日荒荒白,春流
清 〔2〕 。渚蒲隨地有,村徑逐門成。只作披衣慣,常從漉酒生。眼邊無俗物,多病也身輕。
江皋已仲春,花下復(fù)清晨。仰面貪看鳥,回頭錯(cuò)應(yīng)人。讀書難字過,對酒滿壺傾。近識峨嵋老 〔3〕 ,知余懶是真。
〔1〕 上元二年,甫年五十,居草堂作。草堂成在上元元年三月。
〔2〕 張有《復(fù)古篇》: ,古活字。
〔3〕 峨嵋老,東山隱者?!端?jīng)注》:《益州記》云:峨嵋山,兩山相峙,如蛾眉焉。
舍弟占?xì)w草堂檢校聊示此詩 〔1〕
久客應(yīng)吾道,相隨獨(dú)爾來。熟知江路近,頻為草堂回。鵝鴨宜長數(shù),柴荊莫浪開。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
〔1〕 代宗廣德元年作,甫五十二歲,在梓州。寶應(yīng)元年十一月,甫移家至梓州,年五十一。時(shí)嚴(yán)武歸朝,徐知道亂。
登岳陽樓 〔1〕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1〕 《岳陽風(fēng)土記》:岳陽樓,城西門樓也。《方輿勝覽》:樓在郡治西南,西面洞庭,左顧君山,不知?jiǎng)?chuàng)始。開元四年,張說出守是邦,與才士登臨賦詠,自爾名著。劉長卿有句云:疊浪浮元?dú)?,中流沒太陽。世不甚傳。大歷三年正月,甫出峽,歲暮之岳州,年五十七。
送鄭十八虔貶臺(tái)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于詩 〔1〕
鄭公樗散鬢成絲,酒后常稱老畫師。萬里傷心嚴(yán)譴日,百年垂死中興時(shí)。倉惶已就長途往,邂逅無端出餞遲。便與先生應(yīng)永訣,九重泉路盡交期。
〔1〕 乾元元年,甫四十七歲作?!缎绿茣む嶒瘋鳌罚候w著作郎。安祿山反,遣張通儒劫百官置東都,偽援虔水部郎中。因稱風(fēng)緩,求攝市令,潛以密章達(dá)靈武。賊平,與張通、王維并囚宣陽里。三人者,皆善畫,崔圓使繪齋壁,虔等方悸死,即極思祈解于圓,卒免死,貶臺(tái)州司戶參軍。時(shí)杜甫任左拾遺,六月,出為華州司功。
蜀相 〔1〕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2〕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jì),兩朝開濟(jì)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 上元元年,甫四十九歲作。
〔2〕 《華陽國志》:成都西城,故錦官城也。
賓至 〔1〕
幽棲地僻經(jīng)過少,老病人扶再拜難。豈有文章驚海內(nèi),漫勞車馬駐江干。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糲腐儒餐。不嫌野外無供給,乘興還來看藥欄 〔2〕 。
〔1〕 上元元年作。
〔2〕 錢箋:藥欄,花藥之欄檻。李濟(jì)翁《資暇集》謂藥即欄也,引《漢書》池籞為說。不知籞音御,與藥音異。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向襄陽向洛陽。
〔1〕 寶應(yīng)元年,甫五十一歲,在劍外聞捷書而作。寶應(yīng)元年十月,雍王適討史朝義,東都、河北悉平。十一月,官軍破賊于洛陽,進(jìn)收東都,河南平。朝義走河北,李懷仙斬其首以獻(xiàn),河北平。
黃河二首 〔1〕 選一首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鐵馬長鳴不知數(shù),胡人高鼻動(dòng)成群。
〔1〕 錢注:雍王至陜州,回紇可汗屯于河北,與僚屬從數(shù)十騎往見之。諸軍發(fā)陜州,仆固懷恩與回紇左殺為前鋒。此所謂河北海西軍也。舊注指吐蕃入寇,謬甚。
絕句四首選一首
兩個(gè)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 〔1〕 ,門泊東吳萬里船。
〔1〕 西山白雪,四時(shí)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