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潛字淵明,或云淵明,字元亮,尋陽柴桑人。曾祖侃,晉大司馬。祖茂,武昌太守。潛少懷高尚,博學(xué)善屬文,任真自得。以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自解歸,躬耕自資。復(fù)為參軍、彭澤令。世號靖節(jié)先生。晉哀帝興寧三年生,宋元嘉四年卒,時年六十三。(節(jié)《晉書》卷九十四、《宋書》卷九十三、《南史》卷七十五本傳)
歸園田居五首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1〕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 〔2〕 。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3〕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間 〔4〕 。久在樊籠里 〔5〕 ,復(fù)得返自然。
〔1〕 潘岳《秋興賦》: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
〔2〕 《楚辭》注:曖曖,昏昧貌。
〔3〕 古辭《雞鳴》:雞鳴高樹顛,狗吠深宮中。
〔4〕 《莊子·人間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
〔5〕 《莊子·養(yǎng)生主》:不蘄畜乎樊中。郭象注:樊,所以籠雉也。
野外罕人事 〔1〕 ,窮巷寡輪鞅 〔2〕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時復(fù)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炙敝粒懵渫菝? 〔3〕 。
〔1〕 《后漢書·賈逵傳》:此子無人事于外。章懷注:無人事,謂不廣交通也。
〔2〕 《漢書·陳平傳》:家乃負郭窮巷,然門外多長者車轍。
〔3〕 《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1〕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2〕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1〕 《漢書·楊惲傳》:田彼南山,蕪穢不治。種一頃豆,落而為萁。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
〔2〕 王粲《從軍詩》:草露沾我衣。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 〔1〕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2〕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fù)余。一世異朝市 〔3〕 ,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dāng)歸空無 〔4〕 。
〔1〕 司馬相如《上林賦》:過乎泱漭之野。李善注:如淳曰:大貌也。浪莽,猶泱漭也。
〔2〕 《文選·與嵇茂齊書》:披榛覓路。
〔3〕 古詩《出夏門行》:市朝人易,千歲墓平。
〔4〕 《列子·周穆王篇》:有生之氣,有形之狀,盡幻也。知幻化之不異生死也,始可與學(xué)幻矣。《淮南子·精神訓(xùn)》:化者,復(fù)歸于無形也。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 〔1〕 ,只雞招近局 〔2〕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3〕 。歡來苦夕短,已復(fù)至天旭 〔4〕 。
〔1〕 司馬相如《封禪文》:滋液滲漉。李善注:《說文》曰:滲,下漉也。又曰:漉,水下貌。
〔2〕 《禮記》鄭注:局,部分也。近局,猶言近鄰。
〔3〕 《廣雅·釋詁》:暗,夜也。《楚辭·招魂》:蘭膏明燭。
〔4〕 張茂先《情詩》:居歡惜夜促?!稄V雅·釋詁》:旭,明也。
飲酒二十首選八首
余閑居寡歡,兼比夜已長,偶有名酒,無夕不飲。顧影獨盡,忽焉復(fù)醉。既醉之后,輒題數(shù)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之,以為歡笑爾。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1〕 。寒暑有代謝 〔2〕 ,人道每如茲。達人解其會 〔3〕 ,逝將不復(fù)疑。忽與一觴酒,日夕歡相持。
〔1〕 《史記·蕭相國世家》: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
〔2〕 《易·系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阮嗣宗《詠懷詩》:四時更代謝。
〔3〕 賈誼《鵬鳥賦》:達人大觀兮物無不可。何焯曰:先世宰輔,故以邵平自比。
結(jié)廬在人境 〔1〕 ,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2〕 。此中有真意 〔3〕 ,欲辯已忘言 〔4〕 。
〔1〕 《漢書·揚雄傳》:結(jié)以倚廬。
〔2〕 李善注:《管子》曰:夫鳥之飛,必還山集谷也。
〔3〕 《老子》: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4〕 《莊子·齊物論》:辯也者,有不辯也。大辯不言。《莊子·外物》曰,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王荊公曰:淵明詩有奇絕不可及之語,如結(jié)廬在人境四句,由詩人以來無此句。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1〕 。泛此忘憂物 〔2〕 ,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進,懷盡壺自傾。日入群動息 〔3〕 ,歸鳥趨林鳴。嘯傲東軒下 〔4〕 ,聊復(fù)得此生。
〔1〕 《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李善注:《文字集略》曰:裛,坌衣香也。然露坌花亦謂之裛也?!对姟访珎鳎憾?,拾也。
〔2〕 李善注:潘岳《秋菊賦》曰:泛流英于清醴?!睹姟吩唬何⑽覠o酒,以遨以游。毛萇曰:非我無酒,可以忘憂也。
〔3〕《尸子》:晝動而夜息,用之道也。
〔4〕 《世說新語》:周仆射傲然嘯詠。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 〔1〕 。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 〔2〕 。繿縷茅檐下 〔3〕 ,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4〕 。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紆轡誠可學(xué),違己詎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5〕 。
〔1〕 《詩》:東方未明,顛倒衣裳。
〔2〕 《九思》:路變易兮時乖。
〔3〕 《左傳》杜注:藍縷,敝衣??资瑁骸斗窖浴罚撼酥^貧人衣破丑敝為藍縷,藍、?同。
〔4〕 《楚辭·漁父》: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一世尚同,即世人皆濁意。
〔5〕 毛傳:回,轉(zhuǎn)也。吾駕不回,所謂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
古直箋:詳味此詩,實為卻聘之作?!端螘繁緜髟疲x熙未征著作佐郎,不就。殆即詠此事也。
有客常同止,取舍邈異境 〔1〕 。一士常獨醉,一夫終年醒。醒醉還相笑,發(fā)言各不領(lǐng) 〔2〕 。規(guī)規(guī)一何愚 〔3〕 ,兀傲差若穎 〔4〕 。寄言酣中客,日沒燭當(dāng)秉 〔5〕 。
〔1〕 《淮南子·齊俗訓(xùn)》:故趨舍同,誹譽在俗。取舍即趨舍。
〔2〕 《禮記》鄭注:領(lǐng),理也。
〔3〕 《莊子·秋水》:坎井之蛙聞之,適適然驚,規(guī)規(guī)然自失也。
〔4〕 支遁《詠懷詩》:傲兀乘尸素。孫綽《游天臺山賦》:兀同體于自然。李注:兀,無知之貌也。兀傲,蓋即醉后頹然自適之狀。
〔5〕 古詩:何不秉燭游。
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班荊坐松下 〔1〕 ,數(shù)斟已復(fù)醉。父老雜亂言,觴酌失行次。不覺知有我,安知物為貴 〔2〕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1〕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班荊相與食。杜注,班,布也。
〔2〕 《莊子·秋水》: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
子云性嗜酒,家貧無由得。時賴好事人,載醪祛所惑 〔1〕 。觴來為之盡,是諮無不塞。有時不肯言,豈不在伐國 〔2〕 。仁者用其心,何嘗失顯默。
〔1〕 《漢書·揚雄傳》:家素貧,耆酒。人希至其門。時有好事者載酒肴從游學(xué),而巨鹿侯芭常從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2〕 《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郝勎粽唪斁龁柫禄荩何嵊R,何如?柳下惠曰:不可。歸而有憂色。曰:吾聞伐國不問仁人,此言何為至于我哉?
羲農(nóng)去我久,舉世少復(fù)真 〔1〕 。汲汲魯中叟 〔2〕 ,彌縫使其淳 〔3〕 。鳳鳥雖不至 〔4〕 ,禮樂暫得新 〔5〕 。洙泗輟微響 〔6〕 ,漂流逮狂秦。詩書復(fù)何罪,一朝成灰塵 〔7〕 。區(qū)區(qū)諸老翁 〔8〕 ,為事誠殷勤。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若復(fù)不快飲,空負頭上巾。但恨多謬誤,君當(dāng)恕醉人。
〔1〕 《莊子·繕性篇》:燧人、伏羲始為天下,是故順而不一。神農(nóng)、黃帝始為天下,是故安而不順。唐、虞始為天下,興治化之流, 淳散樸,離道以善,險德以行,然后去性而從于心。心與心識,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滅質(zhì),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亂,無以反其性情而復(fù)其初?!肚f子·秋水》:是謂反其真。郭注:真在性分之內(nèi)。
〔2〕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魯昌平鄉(xiāng)陬邑。
〔3〕 《左傳》杜注:彌縫,補合也。
〔4〕 《論語》: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5〕 《孔子世家》: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追跡三代之禮,語魯太師樂其可知也。自衛(wèi)返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禮樂自此可得而述。
〔6〕 《禮論·檀弓》: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曾子吊之曰:吾與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間。鄭注:洙、泗,魯水名?!稘h書·藝文志》:昔孔子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
〔7〕 《史記·秦始皇本記》:(李斯)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
〔8〕 諸老翁似謂漢初伏生諸人?!稄V雅·釋訓(xùn)》:區(qū)區(qū),小也。
《宋書·謝靈運傳》:有晉中興,玄風(fēng)獨振,為學(xué)窮于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馳騁文辭,義單乎此。自建武暨乎義熙,歷載將百,雖綴響聯(lián)辭,波屬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
擬古九首選一首
種桑長江邊,三年望當(dāng)采。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春蠶既無食,寒衣欲誰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復(fù)何悔。
古直《陶詩箋》云:按此首追痛司馬休之之?dāng)∫病!兑住吩唬浩渫?,其亡,系于苞桑。休之為晉宗室之重,故以桑起興也?!稌x書》,休之為荊州都督刺史鎮(zhèn)江陵,故曰種桑長江邊也。休之以義熙八年十月到鎮(zhèn),義熙十一年四月敗走,在鎮(zhèn)三十一月,故曰三年望當(dāng)采也。休之甚得江漢人心,長子文思在都好通輕俠,將以圖裕,遭裕誅鉏,兵敗地喪,故曰枝條始欲茂,忽值山河改也。休之長子文思被廢,次子文寶、兄子文祖并被殺,休之兵敗奔于后秦,故曰柯葉自摧折,根株浮滄海也。后秦據(jù)關(guān)中,關(guān)中古稱陸海,休之奔亡,飄泊江關(guān),實亦無異浮海矣。晉恃休之為苞桑,根株已盡,蠶將何食?言晉自此更無所恃也。高原,猶要路,喻國柄也。休之善撫字,得人和,使早得柄,必能迨天之未陰雨,綢繆牖戶。
讀山海經(jīng)十三首選一首
孟夏草木長 〔1〕 ,繞屋樹扶疏 〔2〕 。眾鳥欣有托 〔3〕 ,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 〔4〕 ,頗回故人車。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fēng)與之俱。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5〕 。俯仰終宇宙 〔6〕 ,不樂復(fù)何如 〔7〕 。
〔1〕 《楚辭》: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2〕 《韓非子·揚權(quán)》篇:木枝扶疏,將塞公閭。
〔3〕 《楚辭》:眾鳥皆有所登棲兮。
〔4〕 《韓詩外傳》:楚狂接輿妻曰:門外車轍何其深。
〔5〕 周王傳,李善注:《穆天子傳》也。山海圖,《山海經(jīng)圖》也。郭璞有《山海經(jīng)圖贊》。
〔6〕 《莊子》:老聃曰:其疾也,俯仰之間,再撫四海之外。
〔7〕 《詩》:既見君子,云何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