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友誼與遠東和平
一
本期本刊和讀者諸君見面,正是十九年來艱苦奮斗日趨光明的蘇聯(lián)舉行國慶的時候。我們看到蘇聯(lián)已往的艱苦的境遇和由奮斗中得到的勝利,一方面要向它慶賀,一方面對于我們自己民族解放的努力也更感到興奮,因為我們深信中國只須能全國團結(jié)起來,向著正確的途徑作堅決的斗爭,中國必然會有著光明的前途,最后的勝利必然是屬于我們的。
我們在上期本刊里曾提出“急迫救亡的兩個條件”:一個是停止一切內(nèi)戰(zhàn),一致對外;還有一個是要極力運用當前的國際形勢,對于英、美、法、蘇等國,只須不妨礙我們民族解放的神圣工作,我們都要極力造成有利于我們的友誼關系,尤其是和我們土壤相接,利害更為密切,而對外“不抱侵略野心”的蘇聯(lián)?,F(xiàn)在適逢蘇聯(lián)的國慶,我們愿努力救亡的全國同胞對于這個問題更加以嚴重的考慮,我們并愿對于這件事貢獻一點比較具體的建議。
關于這方面,我們不得不敬佩孫中山先生的眼光遠大。他在臨終的時候,有一封很懇摯沉痛的遺書給蘇聯(lián)的當局,在那里面有這樣的話:“我遺下的是國民黨,我希望國民黨在完成其由帝國主義制度解放中國……之歷史的工作中與你們合力共作。命運使我必須放下我未竟之業(yè),移交與彼謹守國民黨主義與教訓而組織我的真正同志的人們。故我囑咐國民黨進行民族革命運動的工作……為達到此項目的起見,我已命國民黨長此繼續(xù)與你們合作……當此與你們訣別之際,我愿表示我熱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將破曉,那時蘇聯(lián)以良友及盟國而歡迎強盛獨立的中國。兩國在爭世界被壓迫民族自由之大戰(zhàn)中攜手并進,以取得勝利?!?
我們——在這樣嚴重的國難中的我們——捧讀中山先生的遺書,感覺到句句精誠,字字血淚,認為我們必須迅速采用具體的方法,團結(jié)中蘇的友誼,共同反抗侵略,保全遠東和平。
二
所謂和平運動,絕對不是可在侵略和被侵略的條件下實現(xiàn)的,所以蘇聯(lián)的外交政策以和平為基礎,即與許多國家訂立不侵犯條約,彼此互不侵犯,便沒有侵略和被侵略的存在。不僅如此,蘇聯(lián)更和法國訂立《法蘇互助協(xié)定》,和捷克訂立《捷蘇互助協(xié)定》。不侵犯條約還只含有消極的意義,互助協(xié)定卻更有積極的意義,因為參加互助協(xié)定的國家不但彼此互不侵犯,如遇有第三國來侵略任何一國的時候,彼此還有互助抵抗侵略的責任。中國正在搶救危亡的關頭,應該用全力抵抗侵略,這固然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就被侵略的方面說,中國地勢是蘇聯(lián)在遠東的前方,前方淪亡,后方的危險必然大大地增加。這兩個大國在抵抗侵略上實有共同的利害:所以這是互助,不是單方面的倚賴。遠東和平的保全,中蘇兩國的密切友誼實在是最重要的基礎。當然,中國的民眾和蘇聯(lián)的民眾本來就有著很好的友誼,但是兩國有了具體的互助協(xié)定,更得到具體的保障,同時也更可以使侵略國有所顧忌。
互助協(xié)定和所謂軍事協(xié)定,性質(zhì)根本不同。軍事協(xié)定是以侵略為目的,互助協(xié)定是以抵抗侵略為目的。遠東和太平洋的和平固以中蘇友誼為基礎,但太平洋各國贊助這個宗旨的當然也可以加入,造成太平洋集體安全的保障。不過中蘇兩國因國土接近,在抵抗侵略方面有先做榜樣的必要。根據(jù)這個觀點,我們主張中蘇應迅速訂立互助協(xié)定,以互助抵抗侵略為目的。
侵略中國最殘酷的國家,口口聲聲以“防共”為要挾,實際上他們所謂“防共”,已成了侵略的代名詞,這是誰都可以看出的。他們所謂“防共”,就是先滅亡了中國,再進攻蘇聯(lián)。中蘇兩國政制盡管不同,而抵抗侵略卻是有著共同的利害。法國和蘇聯(lián)的政制盡管不同,但因為要互助抵抗侵略,他們可以訂立互助協(xié)定。遠東的中蘇也同樣地受著侵略者的逼迫,所以也需要訂立互助協(xié)定。我們希望中蘇兩國政府各為著本國和遠東的真正和平,對這件事加以積極的努力;并希望中蘇兩國的民眾各為著本國和遠東的真正和平,對這件事加以積極的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