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俗文學史 作者:鄭振鐸


今日所見國音的彈詞,其時代很少在乾隆以前。除《白蛇傳》外,我尚得有《繡香囊》一種,為乾隆三十九年的抄本,其寫作時代當在乾隆以前。這是小型的一種彈詞,分訂上下二冊,不分卷。全部是唱文,沒有講文。在彈詞里,這種的體式也間有之。大約有些作者們已覺得這講文是不必要的了。

《小廣寒彈唱圖》 桃花塢年畫。

大宋中宗永和年,孝宣皇帝坐金鑾。

九省華夷歸一統(tǒng),八方寧靜四海安。

六龍有慶千家樂,五谷豐登萬姓歡。

七旬老叟不負戴,三尺孩童知遜謙。

二氣陰陽同舜日,十分清泰比堯年。

天下奇聞難盡數(shù),單表個英才出四川。

出了西門關(guān)鄉(xiāng)內(nèi),長街一代有人煙。

牌坊匾額文風地,聯(lián)芳及第廣旗桿,

無多買賣莊農(nóng)戶,半是舉監(jiān)共生員。

街心路北一宅舍,奎□翰墨透門蘭。

才過司馬文章重,貌比元龍品格賢。

二八登科標名早,三七入試舉孝廉。

小姐生來天資秀,超群出眾不同凡。

多虧他母舅高學士,丁憂守制在家園。

詩書禮義深通悟,描鸞刺繡不須言。

自從洞房花燭夜,至今不覺過三年。

知音識趣調(diào)琴瑟,情深義重慶芝蘭,

舉案齊眉加遜讓,甘苦同心相愛憐。

風花雪月同玩賞,詩畫琴棋共笑談。

天然晝夜讀書史,小姐常觀《列女篇》。

那年正逢春秋冬,又到清明三月三。

地脈興隆開旺像,藏風聚氣有根源。

風水無窮來龍好,廣生白璧在藍田。

年年春季來祭掃:家家都來掛紙錢。

收拾已畢出門戶,重門緊閉上鎖閂。

天然騎馬頭里走,書童何旺把擔擔。

春山春水春如畫,春氣春光春景天。

前芽出土陽和艷,萬物發(fā)生暖氣暄。

野草無心滿荒徑,山花有意動人憐。

樹樹杏花紅繞眼,行行嫩柳綠垂煙。

蕩蕩和風吹人面,絲絲細雨灑莊田。

對對粉蝶穿花徑,雙雙紫燕舞林間。

嚦嚦黃鶯如喚友,哀哀鵑鳥韻幽然。

涓涓不斷溪澗水,滾滾石沖上下番。

曲曲小路通幽徑,層層盤道轉(zhuǎn)山灣。

青陽送暖芳菲節(jié),碧水光搖錦繡山。

年畫中的“十不閑”說唱

忙碌碌捧打黃子,亂紛紛扇撲粉鬟。

鶯無非是樵夫蝶盡都是小丫

穿林越嶺多一會,他的那古墓先塋咫尺間。

于氏佳人出了轎,書生棄騎下了鞍。

雙雙跪倒忙奠酒,視死如生心秉虔。

祭祀已畢忙站起,隨即親身化紙錢。

秋露執(zhí)壺斟上酒,天然月素把詩聯(lián)。

酒過三巡用過飯,吩咐收拾轉(zhuǎn)家園。

只因上墳來祭掃,勾起風波惹禍端。

強盜出身魚漏網(wǎng),洗手為良隱四川。

不義之財成富戶,冒名充作假生員。

改姓為言更名午,到處人稱言午官。

這彈詞寫的是,何天然為許豹所危害,歷經(jīng)困苦;后來“上方劍下斬許豹,明彰報應(yīng)顯循還”,他們夫妻方才團圓。

雖說是海市蜃樓懸空假設(shè)非實有

亦可以觸目驚心善惡賢愚果報全

這是作者的解嘲了。

大規(guī)模的國音彈詞,當以《安邦》、《定國》、《鳳凰山》的三部曲為最弘偉;全部凡六百七十四回,恐怕要算是中國文學里篇幅最浩瀚的一部書了。

《安邦志》別題為《晚唐遺文》,寫的是,趙匡胤一家,經(jīng)歷唐末五代的興衰的故事,“補綱目之遺,修史篇之失。高賢睹之而噴飯,閨媛閱之而解頤”(學海主人序)。作者不知為誰何,刊者則為學海主人。最早的刊本為道光己酉的一本(即學海主人所刊)。我曾得抄本數(shù)部,別名為《七夢緣》、《玉姻緣》,其間字句異本頗多。在沒有這刊本以前,抄本的流傳一定是很廣的。

趙家的龍興,始于趙春熹。二十冊的《安邦志》,二十冊的《定國志》,三十二冊的《鳳凰山》,所敘的事都是以趙家為主人翁的。

筆應(yīng)春風費所思,玩之如讀少陵詩,

句多艷語元無俗,事效前人卻有稽。

但許蘭閨消永畫,豈教少女動春思,

書成竹紙須添價,絕妙堪稱第一詞。

這是這部巨大的故事書的開場白。這部書全以七字句組成,講文所占的地位很少,正和的《二十一史彈詞》相同。

(1488-1559),即楊慎。明代文學家。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人。一生著作豐富,當推明人之首。著作有《升庵集》(81卷)、《二十一史彈詞》(12卷)等。

同樣的巨部的彈詞,又有《西漢遺文》、《東漢遺文》(此書未見)及《北史遺文》等,都是彈唱歷史故事的。

這一類彈唱歷史故事的彈詞和講史沒有多大的區(qū)別,不過其主要的部分為唱文,而講史則以“講文”為其主干耳。

這些歷史的彈詞,乃是升庵《二十一史彈詞》的放大?!抖皇窂椩~》的唱文全為十字句,它們卻都是七字句。

姑舉《北史遺文》的首段為例。這部彈詞似還只有抄本,沒有過刻本。

《二十一史彈詞》書影

“北史”是最難讀的,五胡十六國的事,尤為復(fù)雜。《北史遺文》卻從元魏統(tǒng)一北方后,北中國的地方略為平靖,其第五君孝文帝,年十五登位說起,直寫到隋的統(tǒng)一;其主人翁則為北周、北齊的二皇家的故事,全書凡四十冊。

自從漢末三分后,世上干戈不住停,

司馬先王行圣德,照師二子便欺君。

武王始起承曹氏,滅蜀平吳四海寧,

賈氏梟惡王子怨,劉肖乘亂起胡塵。

一朝懷愍蒙塵去,洗爵青衣在虜邊,

元帝渡江來稱帝,晉臣王導(dǎo)奉為君。

偏安江左東都地,撫力中原取歸京,

讓豫作孽寧吞炭,河洛生靈苦已深。

后魏托出讓豫氏,其君文武盡賢能,

征誡五胡殘孽散,云中建國號金陵。

萬里江山成帝業(yè),華夷賢士盡為臣。

道武功成身棄世,明元皇帝二朝君。

三世升遐傳文武,文成皇帝四朝君,

五帝獻文群早位,孝文即位幼年人。

年登十五為天子,天性聰明不可倫,

讀書小自耽文字,招納賢才入內(nèi)門。

高允催光為宰輔,輕糧薄賦養(yǎng)黎民,

圣音寬洪天下治,九州社稷得安寧。

國姓改元為漢主,百官盡改漢朝人,

南遷國在河南府,重修禮樂化夷民。

光允在京修理政,添增圣主讀書文,

三十三年為君主,一朝龍化棄群臣。

東宮太子名元轂,代主稱為宣武君,

宣武為君十七歲,守文梁主亦稱賢。

天生雅意真無比,容貌端妍好個君,

下筆成章如流水,臨□尊重一如神,

王親貴妾皆端正,文武官員盡俊英,

兄弟六人兄早喪,官家第二得為君。

京兆王愉三太子,清河王憚四儲君,

廣平穆武王第五,六王元悅?cè)昴暇?

弟兄情好無間阻,百姓黎民盡太平。

國泰民安當興日,半分天下各為君。

江東晉絕歸劉氏,南宋南齊二主人,

齊氏有忙肖氏繼,梁王武帝自為君,

立國南京建康府,金陵為主數(shù)年春,

君正臣賢民安樂,風調(diào)雨順布用春。

長江兩處分南北,南北為君各守城,

兵戈接界彭城郡,常起塵灰要戰(zhàn)征,

古語一天無二日,良臣勇將未甘心。

肖衍自在金陵地,卻說元王魏圣人。

說這魏世宗宣武。

帝年十七歲即位改元年。帝容貌端妍,臨朝承重,有人君之量。帝母高夫人,生帝未久,被馮王后害而死。帝既即位,追懷舊恨高夫人追薦文昭王后。景明二年,帝敕令重錄高氏親族在者。詩曰:

南北驅(qū)馳國事分,秦人何意筑長城。

離宮別院春成夢,玉樹傳奇鬼入神。

河洛已非秦歲月,雁門無復(fù)漢將軍。

自從二帝青衣去,荊棘蓬蒿幾度新?

叔侄二人同受職,一朝衣紫出金門,

一女入宮貴九族,況為天子舊家人。

高氏入朝多休說,卻說天子后宮人,

不立朝陽正后主,未生太子小儲君。

充華妃內(nèi)于宅子,受寵承恩化貴人,

容貌端妍多清雅,情性溫和又可人。

靜默寬容不妒忌,年登十四正青春,

喜得君王多愛惜,禮容敬愛冥諸人。

梁明二年秋九月,立為王后正宮人,

天子在朝朝大赦,娘娘受冊謝天恩。

又封于家兄和弟,盡在朝中化貴人,

好好宮內(nèi)為王后,左了三千第一人。

三宅六院皆欽敬,展上君王喜十分,

生得俱全才貌好,寬洪不姤眾妃嬪。

娘娘有德天心寵,因此于家有大恩,

休言宮內(nèi)于王后,卻說元王帝王身。

孝文王帝親兄弟,今日為王化大人,

咸陽王子元思永,獻之親子二儲君。

封氏昭儀親生子,孝文次弟至親人,

官為太保王公職,執(zhí)掌經(jīng)綸在魏廷。

大王天性多貪色,愛色貪花喜美人,

造成宮府靈華美,廣納名妃美貌人。

太尉全軍名于烈,與王結(jié)怨二年春,

一朝侄女為王后,兄弟朝中做大臣。

次子于登天子喜,官封直閣內(nèi)宅門,

父子兄弟多顯職,咸陽面上占仇深。

因此大王心不悅。有心怨望在朝廷,

于登一一朝前奏,天子聞知不喜忻。

親情面疏上皆忌,不喜咸陽王子身,

大王宮內(nèi)心煩惱,怨恨朝中圣主人。

你重妻家亡母黨,忘了先王面立恩,

吾身亦是官家子,你便為君欺負人。

休說大王身不悅,再言天子在朝門,

一日圣人親有旨,要行射獵出朝門。

駕幸北邙觀野景,就要離戲小平津,

敕令領(lǐng)軍于烈相,京城留守管三軍。

御廄之中點好馬,天子離朝出內(nèi)門,

于登侍駕離金殿,輕弓短箭一齊新。

殿下群臣多去了,其時已至小平津,

只為君王親去了,咸陽王子自平侖。

朝內(nèi)空虛君不在,乘時意欲起謀心,

妃是隴西李輔女,其兄伯尚李官人。

官受黃河侍郎職,天生相貌甚清奇,

便把其情來告訴,告言王子聽元因。

我當直取天家府,焚香立誓要誠心,

大王去到城西宅,卻往城西野外游。

引其愛妾申屠氏,王姬張氏少年人,

心腹數(shù)人來飲酒,流連一日到黃昏。

有志無謀反作禍,世間有此大呆人,

卻有武興王陽集,出入咸陽西府門。

便知此事先成了,早上邙山告反臣,

上馬飛鞭鞭得快,看看來到小平津。

來到王前忙下拜,臣是咸陽府內(nèi)人,

只因大王來造反,結(jié)連侍衛(wèi)害朝廷。

天子聞言親失色,帳前侍御盡驚心,

今日咸陽王子反,朕今在野靠何人。

世宗王室生煩惱,圣意沉沉有懼心,

他是先王親兄弟,獻文王帝御儲君。

今日一時生反意,京城文武未知因,

在成北海彭城主,盡是咸陽親弟兄。

此事如今難解救,恩良朝內(nèi)并無人,

北魏彩繪舞女俑

在內(nèi)于登忙啟告,我王今且放寬心。

臣父令兵為留府,保無他故在朝門,

天子便交車馬起,四更時后盡登程。

五更來到王城外,于烈迎門接圣人,

君王只入王城內(nèi),敕令王親于令軍。

今日元僖逃走了,必在黃河路上行,

卿可令兵來追捕,及早興兵捉此人。

若還走了真消息,走入京陵作禍根,

于烈兄弟親受命,羽林點起五千人。

分頭河下來投捉,休走咸陽王子身,

所在官員盡奉命,看他王子怎逃生。

大王卻在黃河內(nèi),又有名姬二個人,

心腹數(shù)人同飲酒,夜深方始各安身。

洪池亦又咸陽府,王造離宮別院門。

已宿帳中方夜半,忽聞左右報來因,

報說洪池西路上,馬軍數(shù)百好京人。

金鼓不聞無火把,想是朝廷有蜜情。

王子聞知忙便起,穿衣只出內(nèi)宮門,

只空日間清由露,此間何故往來人。

走出正堂堂下看,誰省爭強舍命人,

愛妾數(shù)人皆上馬,府中心腹盡行呈。

此日大王逃命起,追兵卻在后頭跟,

有人認得咸陽主,大喝三聲莫要行。

大王馬上如非走,魂魄飄飄不在身,

一眾官員多下馬,一齊下馬告追兵。

二個夫人多掠去,皆盡拿到進朝廷,

告說咸陽王走了,羽林于烈令三軍。

正是大王身得脫,回頭失了二夫人,

鎮(zhèn)守將軍各武虎,馬前說與大王聽。

殿下一時為逆事,如今何處去安身,

兵卒眾人多散了,小人怎保大王身。

不如就此投梁去,逃得殘生再理論,

咸陽王子心中苦,說與將軍姓尹人。

吾身在此為王子,走去梁家作反臣,

尋思只為朝中主,寵任于家薄吾身。

因此一日小短見,豈知今日走無門,

說罷大王心中悶,馬前煩惱尹將軍。

王子無心梁國去,此生性命不留存,

臣受皇恩中不舍,死生必定一同行。

道了二人衣細作,加鞭拍上馬途呈,

行過一條高嶺山,前邊洛水大河津。

白浪滔滔不見岸,行人見了越傷心,

水流中去無回日,浪花迷盡往來人。

大王見此心煩惱,懊悔當初枉用心,

前有大河來阻隔,后有這兵趕近身。

今朝欲走從何處,只得從河水上行,

于烈于忠親父子,領(lǐng)兵來趕大王身。

說這于烈父子追及大王龍武,俱被捉之咸陽,渴之大甚。王帝下令與他水漿??纯纯始?,只私與勺,王含之而吸。

休說眾人心上事,再說咸陽王子身,王子一身居最長,第三趙郡大王身,第四廣陵王元羽,第五高陽王子身,第六彭城王元魏,北海王洋第七人。

盡是各宅姬子出,不是同娘一母生,

趙郡廣陵身死了,廢兄立位在朝門。

數(shù)中卻有彭城主,交義親情分外深,

大王知得咸陽反。一且憂心有悔臨。

不道我兄生此意,如今難保自前呈,

天子凝定咸陽罪,妃子孩子廢庶人。

龍武將軍皆斬了,殿前號令眾王親,

彭成王子心中苦,來到咸陽王殿門。

大王入進宮中去,洞府仙宅盡不成,

二兄枉受榮華貴,卻做亡家敗國人。

幼子姣妻保不得,天利已及悔無門,

大王此時忙移步,直入神仙內(nèi)院門。

果見咸陽王斂手,周回防備已多人,

月貌花容諸美女,雙眉鎖定盡愁心。

大王見了添煩惱,可惜哥哥枉用心,

帝子王生孫貴子,求其大禍害其身。

聽了少人之言語,今日災(zāi)來怨甚人,

煩惱咸陽王流淚,叫聲賢弟聽原因。

我身失卻先王禮,苦了姣兒幾個人,

家亡國破誰為伏,兄弟今朝可用心。

王子煩惱雙流淚,美人侍側(cè)淚沾襟,

忽報孝文王帝妹,平女宮主到宅門。

公主已招馮駙馬,獻文王帝女兒身,

奉王圣主來辭別,要見哥哥一個人。

姐妹數(shù)人多來到,盡來辭別大王身。

說這人盡來相兄大王,朝廷圣賜咸陽王死。其前妃子王氏生世子元通,通年十五,后妃李氏生元曄方二歲,妃亦賜死。平安公主憐憫,告其遂密引入車中而歸去矣。

作者以二首詩為結(jié),其情懷和《二十一史彈詞》是極相同的:

堪嘆人生在世間,爭名爭利不如閑,

古來多少英雄輩,盡喪幽魂竟不還。

不信但看高王傳,到今那有一人存,

圖王霸業(yè)今何在?多做南柯夢里人。

又詩曰:

為看青山日倚樓,白云紅樹兩悠悠,

秋鴻社燕催人老,野草閑花滿地愁。

和升庵的漂亮的詩語比較起來,一望而知其為出于通俗的文人之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