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彈詞為流行于南方諸省的講唱文學(xué)。在福建有所謂“評話”的;在廣東,有所謂“木魚書”的,都可以歸到這一類里去。
彈詞在今日,在民間占的勢力還極大。一般的婦女們和不大識字的男人們,他們不會知道秦皇、漢武,不會知道魏徵、宋濂,不會知道杜甫、李白,但他們沒有不知道、唐伯虎,沒有不知道左儀貞、孟麗君的。那些彈詞作家們所創(chuàng)造的人物已在民間留極大深刻的印象和影響了。
,清代蘇州彈詞長篇書目之一《珍珠塔》中的主人公。該書描寫方卿與表姐陳翠娥的婚姻故事。
彈詞的開始,也和鼓詞一般,是從“變文”蛻化而出的。其句法的組織,到今日還和“變文”相差不遠(yuǎn)。其唱詞以七字句為主,而間有加以“三言”的襯字的,也有將七字句變化成兩句的三言的。
加三言于七言之上的,像:
常言道,惺惺自古惜猩猩。(《珍珠塔》)
把七言變化成兩句的三言的,像:
方卿想,尚朦朧,元何相待甚情厚。(《珍珠塔》)

清《盛世滋生圖》中的彈詞演唱
這便和“鼓詞”之十字句有些不同了。在一般的彈詞里,總是維持著七字句的。鼓詞的句法組織,便有些變化多端了。特別是所謂“子弟書”的,差不多變得很厲害,恣其筆鋒所及,已不復(fù)顧及原來的七字或十字的限制了。
凡彈詞都是以第三身以敘述出之的;即純?nèi)皇鞘吩娀驍⑹略姷拿钄⒌姆椒?。但到了后來,又分出不同的組織的體式來。大約受了很深的戲曲的影響吧,在吳音的彈詞里每每的注明了:
生白(或旦白,丑白)
生唱(或旦唱,丑唱)
表白(即講唱者的敘事處)
表唱(即講唱者的以敘事的口氣來歌唱處)
等等,但在一般的彈詞里卻都是全部出之于講唱者之口,并沒有模擬著書中主人翁或特別表白出主人翁的說唱的口氣的地方。
最早的彈詞,始于何時,今已不可知。但刻《元曲選》的在萬歷時曾經(jīng)刻過元末的《四游記彈詞》(《俠游》、《仙游》、《冥游》、《夢游》,他僅刻其三),這當(dāng)是“彈詞”之名的最初見于載籍的。(臧序見他的文集中。但其體裁如何,卻不可知。)正德、嘉靖間,楊慎寫二十一史彈詞,其體裁和今日所見的彈詞已很相近。
(1550-1620),即臧懋循。明代戲曲家。字晉叔,浙江長興人。推崇元人雜劇,編有《元曲選》。
(1296-1370),元代文學(xué)家、書法家。字廉夫,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的《四游記彈詞》是現(xiàn)知最早的以“彈詞”命名的唱本。
《二十一史彈詞》每段,必先之以《臨江仙》等曲,后有“詩曰”數(shù)段,然后入本文。
本文為散文的敘述,都是歷史的記載。其次才為唱文三首,那唱文,全部是十字句,和鼓詞極相近,而和一般的彈詞不甚同。且引其一段為例:
滾滾長江東游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詩曰:
戰(zhàn)敗興亡古至今……
記得東周并入秦……
剪雪裁冰詩有味,降龍伏虎事曾聞……春去春來人易老,花開花落可憐人!不如忙里偷閑好,再把新聞聽一巡。
昨序說夏、商、周三代,到周赧王被秦昭王逼獻(xiàn)國邑,旋滅東西周,而周亡。
秦之先,原姓嬴氏……秦始皇至漢獻(xiàn)帝,通共四百三十三年。中間覆雨翻云,幾場興廢,談?wù)撻g不能細(xì)說,略將大概品題。
底下便是唱文的部分了:
戰(zhàn)七國秦昭王英雄獨(dú)霸,奪周朝取世界遷徙周氏。
昭王死子孝文繼登三日,奄然間無疾病做了亡人?!爻鐫h龍興二十四帝,轉(zhuǎn)回頭翻覆手做了三分。
底下又結(jié)之以一詩(或二句或四句)及《西江月》:
前人創(chuàng)業(yè)非容易,后代無賢總是宮?;厥诐h陵和楚廟,一般瀟灑月明中。
落日西飛滾滾,大江東去滔滔。夜來今日又明朝,驀地青春過了。千古風(fēng)流人物,一時多少英豪!龍爭虎斗漫劬勞,落得一場談笑。——《西江月》
明朝整頓調(diào)弦手,再有新文接舊文。
所謂“整頓調(diào)弦手”,正指彈詞是伴以弦索來歌唱的。鼓詞也用弦索來伴唱,惟多一面鼓。
今所知最早的彈唱故事的彈詞為明末的《白蛇傳》。(與今日的《義妖傳》不同。)我所得的一個《白蛇傳》的抄本,為崇禎間所抄?,F(xiàn)在所發(fā)現(xiàn)的彈詞,無更古于此者。
明末的說書,不知所說的是否即為彈詞。但《桃花扇余韻》一折里,柳敬亭所彈唱的一段《秣陵秋》卻確為彈詞無疑:
(1587-約1670),明末說書藝人。通州(今江蘇通州)人。擅說《隋唐》、《水滸》等書。在《桃花扇》的最后一出《余韻》,唱南曲《秣陵秋》,概括了一部南明興亡史。

柳敬亭像
〔丑彈弦介〕六代興亡,幾點(diǎn)清彈千古慨;半生湖海,一聲高唱萬山驚?!舱彰づ畯椩~介〕
〔秣陵秋〕陳、隋煙月恨茫茫,井帶胭脂土帶香。駘蕩柳綿沾客鬢,叮嚀學(xué)舌惱人腸?!_鎖鑰淮、揚(yáng)、泗,難頓乾坤左、史、黃。
建帝飄零烈帝慘,英宗困頓武宗荒。那知還有福王一,臨去秋波淚數(sh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