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又有《梁鼓角橫吹曲》,那是受了胡曲影響之作,和吳聲歌曲及西曲歌完全異其情趣?!稌x書·樂志》:“橫吹有鼓角,又有胡角,即胡樂也?!逼鋪碓矗瑩?jù)相傳的話,可追溯到漢武帝時代。但我以為這些胡曲的輸入時代,最可靠的還是的那個時期。至于有歌辭可見的則惟在梁代。
在《梁鼓角橫吹曲》里,以《企喻歌》、《紫騮馬歌辭》、《隴頭流水歌》、《隔谷歌》、《折楊柳歌辭》、《幽州馬客吟歌辭》等為最可注意。其中不盡是思婦懷人之曲了;不盡是綺靡之音了;即有戀歌,其作風(fēng)也和《子夜》、《讀曲》、《三洲》等歌曲大殊。她們是充滿了北地的景色和風(fēng)趣的。
,南北朝時期北方多個少數(shù)民族發(fā)動大規(guī)模叛亂而造成與漢族對峙的政權(quán)的時期。五胡即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shù)民族。

岑參詩意圖
《企喻歌》凡四曲,都是訴說北方健兒的心意的:
男兒欲作健,結(jié)伴不須多。鷂子經(jīng)天飛,群雀兩向波。
放馬大澤中,草好馬著膘。牌子鐵柄襠, 鉾鶴尾條。
前行看后行,齊著鐵 襠。前頭看后頭,齊著鐵
鉾。
男兒可憐蟲,出門懷死憂。尸喪狹谷中,白骨無人收。
《紫騮馬歌辭》有一部分是漢辭。但像:卻是具有特殊的情趣的。
燒火燒野田,野鴨飛上天。童男娶寡婦,壯女笑殺人。
高高山頭樹,風(fēng)吹葉落去。一去數(shù)千里,何當(dāng)還故處?
《隴頭流水歌》寫飄零道路之苦,極為深刻,那是南方旅人所未曾經(jīng)歷過的。
隴頭流水,流離西下。念吾一身飄曠野。
西上隴坂,羊腸九回。山高谷深,不覺腳酸。
《隴頭歌辭》恐便是《流水歌》的同調(diào)或變調(diào):
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
朝發(fā)欣城,暮宿隴頭。寒不能語,卷舌入喉。
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心腸斷絕。
《隔谷歌》只有兩首,卻都是亂離時代最逼真的寫照:
兄在城中弟在外。弓無弦,箭無栝,食糧乏盡。
若為活,救我來,救我來。
兄為俘虜受困辱,骨露力疲食不足。
弟為官吏馬食粟,何惜錢力來我贖。
《折楊柳歌》里的戀曲,像:
腸中愁不樂,愿作郎馬鞭。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邊。
門前一株棗,歲歲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孫兒抱。
立刻便可以辨得出那情趣和《子夜》、《讀曲》的如何相殊。
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那也是很真切的畫出漢夷雜處的一個情景來的。
《幽州馬客吟歌辭》里出的一個曲子:
快馬??嗍?,剿兒常苦貧。黃禾起羸馬,有錢始作人。
和《高陽樂人歌》里的:
可憐白鼻 ,相將入酒家。無錢但共飲,畫地作交賒。
寫流浪人的心境同樣的凄壯。
《幽州馬客吟》里也有戀歌幾首,那歌聲是直捷的、粗率的,不似吳、楚歌的宛曲曼綺:
熒熒帳中燭,燭滅不久停。盛時不作樂,春花不重生。
南山自言高,只與北山齊。女兒自言好,故入郎君懷。
郎著紫袴褶,女著彩夾裙。男女共燕游,黃花生后園。

昭陵六駿之一
《捉搦歌》四曲,最有趣,都是詠過時待嫁的女兒們的心理的,卻和“熒熒條上花,零落何乃駛”的隱露的哀怨不同了;她們是那樣的直率不諱:
粟谷難舂付石臼,敝衣難護(hù)付巧婦。
男兒千兇飽人手,老女不嫁只生口。
誰家女子能行步,反著 禪后裙露。
天生男女共一處,愿得兩個成翁嫗。
華陰山頭百丈井,下有流水徹骨冷。
可憐女子能照影,不見其余見斜領(lǐng)。
黃桑柘屐蒲子履,中央有絲兩頭系。
小時憐母大憐婿,何不早嫁論家計?
《地驅(qū)樂歌》里的“驅(qū)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喚天”,也具著同樣的情調(diào),其“側(cè)側(cè)力力,念君無極。枕郎左臂,隨郎轉(zhuǎn)側(cè)”,卻又是那樣的赤裸裸的北人的熱情的披露。
月明光光星欲墮,欲來不來早〔語〕我。
這一曲《地驅(qū)樂歌》卻是很蘊(yùn)藉含蓄的。
《瑯琊王歌辭》里的:
新買五尺刀,懸著中梁柱。一日三摩娑,劇于十五女。
東山看西水,水流盤石間。公死姥更嫁,孤兒甚可憐。
客行依主人,愿得主人強(qiáng)。猛虎依深山,愿得松柏長。
這也是富有北地的情趣的。
一、《樂府古題要解》二卷,題唐吳兢著,有《津逮秘書》、《學(xué)津討源》及《歷代詩話續(xù)編》本。
二、《樂府詩集》一百卷,宋郭茂倩編,有汲古閣刊本,湖北書局刊本,《四部叢刊》本。
三、《古樂府》十卷,宋左克明編,有明刊本。
四、《古詩紀(jì)》一百五十六卷,明馮惟訥編,有明刊本。
五、《全漢魏六朝詩》,丁福保編,有醫(yī)學(xué)書局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