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俗文學(xué)史 作者:鄭振鐸


“西曲歌”為“荊、楚西聲”。其句法的結(jié)構(gòu)和吳聲歌曲大致相同。其中重要的歌調(diào),有《三洲歌》、《采桑度》、《青陽度》、《孟珠》、《石城樂》、《莫愁樂》、《烏夜啼》、《襄陽樂》等。其題材也是以戀愛為主,其情調(diào)也是充滿了別離相思之感,其作風(fēng)也是綺靡秀麗的。惟像“布帆百余幅,環(huán)環(huán)在江津”那樣的情景,卻是在吳聲歌曲里找不到的。

如果再仔細的把西曲歌多讀一下,便可以發(fā)現(xiàn),因了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她們和吳聲歌曲之間顯然是有了很不同的區(qū)別的。

送歡板橋灣,相待三山頭。遙見千幅帆,知是逐風(fēng)流。

風(fēng)流不暫停,三山隱行舟。愿作比目魚,隨歡千里游。

湘東醽醁酒,廣州龍頭鐺。玉樽金鏤碗,與郎雙杯行。

像這樣的廣泛的闊大的趣味,在吳聲歌曲里是沒有的。

清改琦繪采桑圖

又像《采桑度》的七首:

蠶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綠。女兒采春桑,歌吹當春曲。

冶游采桑女,盡有芳春色。姿容應(yīng)春媚,粉黛不加飾。

系條采春桑,采葉何紛紛!采桑不裝鉤,牽壞紫羅裙。

語歡稍養(yǎng)蠶,一頭養(yǎng)百 。奈當黑瘦盡,桑葉常不周。

春月采桑時,林下與歡俱。養(yǎng)蠶不滿百,那得羅繡襦!

采桑盛陽月,綠葉何翩翩。攀條上樹表,牽壞紫羅裙。

偽蠶化作繭,爛熳不成絲。徒勞無所獲,養(yǎng)蠶特底為?

其作風(fēng)便比較的直捷了;那些情緒已不是“戀愛”、“相思”所能范圍得?。荒切┰捯炎兂闪瞬缮E暮粲踔?;所描寫的已是蠶家的生活而不是相戀的情緒了。

隱機倚不織,尋得爛熳絲。成匹郎莫斷,憶儂經(jīng)絞時。

碧玉搗衣砧,七寶金蓮杵,高舉徐徐下,輕搗只為汝。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并根藕,上生并頭蓮。

這幾首卻是《子夜》的同類。

像《安東平》和《女兒子》,其句子的結(jié)構(gòu)卻變化得很多了。

凄凄烈烈,北風(fēng)為雪。船道不通,步道斷絕。

吳中細布,闊幅長度。我有一端,與郎作袴。

微物雖輕,拙手所作。余有三丈,為郎別厝。

制為輕巾,以奉故人。不持作好,與郎拭塵。

東平劉生,復(fù)感人情,與郎相知,當解千齡。

巴東三峽猿鳴悲,夜鳴三聲淚沾衣。

我欲上蜀蜀水難,蹋蹀珂頭腰環(huán)環(huán)。

這些是四言和七言的,在《西曲歌》里也很罕見。最多的還是五言的。底下的幾個曲調(diào)差不多全都是五言的。

我去只如還,終不在道邊。我若在道邊,良信寄書還。

沿江引百丈,一濡多一艇。上水郎擔(dān)篙,何時至江陵?

江陵三千三,何足特作遠?書疏數(shù)知聞,莫令信使斷。

聞歡下?lián)P州,相送江津灣。愿得篙櫓折,交郎到頭還。

篙折當更覓,櫓折當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頭還!

百思纏中心,憔悴為所歡。與子結(jié)終始,折約在金蘭。

這幾首也是充滿了賈客的別離之感,充滿了水鄉(xiāng)的情緒的。

《孟珠》里的第二、第六、第八的幾首寫得漂亮極了:

孟 珠

人言孟珠富,信實金滿堂。龍頭銜九花,玉釵明月珰。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攀條摘香花,言是歡氣息。

人言春復(fù)著,我言未渠央。暫出后湖看,蒲菰如許長。

揚州石榴花,摘插雙襟中。葳蕤當憶我,莫持艷他儂!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道逢游冶郎,恨不早相識!

望歡四五年,實情將懊惱。愿得無人處,回身與郎抱。

陽春二三月,正是養(yǎng)蠶時。那得不相怨,其再許儂來!

將歡期三更,合冥歡如何?走馬放蒼鷹,飛馳赴郎期。

適聞梅作花,花落已成子。杜鵑繞林啼,思從心上起。

可憐景陽山,苕苕百尺樓。上有明天子,麟鳳戲中州。

《石城樂》和《莫愁樂》二曲都是石城(在)那個地方的民歌?!赌顦贰返牡诙住敖當嗖涣鳌睂懙卯惓5拇竽憽?

,郡名。西晉元康九年(299)分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南朝宋轄境相當于今湖北鐘祥、天門、京山、潛江、沔陽等縣地。齊以后轄境縮小,治所屢遷。北周武帝改名石城。

竟陵東湖鯽魚橋

石城樂

生長石城下,開窗對城樓。城中諸少年,出入見依投。

陽春百花生,摘插環(huán)髻前。捥指蹋忘愁,相與及盛年。

布帆百余幅,環(huán)環(huán)在江津。執(zhí)手雙淚落,何時見歡還?

大艑載三千,漸水丈五余。水高不得渡,與歡合生居。

聞歡遠行去,相送方山亭。風(fēng)吹黃蘗藩,惡聞苦蘺聲。

莫愁樂

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

聞歡下?lián)P州,相送楚山頭。探手抱腰看,江水斷不流。

《烏夜啼》凡八曲。相傳《烏夜啼》為宋臨川王(一作彭城王義康)所作。但審這八曲的口氣卻全是民歌,和義慶的故事毫不相涉。

(402-444),南朝宋武帝劉裕之侄。宋永初元年(420),襲封臨川王。后歷任散騎常侍、尚書左仆射、荊州刺史等職,加開府儀同三司。終身喜好文學(xué)。

烏夜啼

歌舞諸少年,娉婷無種跡。菖蒲花可憐,聞名不曾識。

長檣鐵鹿子,布帆阿那起。詫儂安在間,一去數(shù)千里。

辭家遠行去,儂歡獨離居。此日無啼音,裂帛作還書。

可憐烏臼鳥,強言知天曙。無故三更啼,歡子冒暗去。

烏生如欲飛,飛飛各自去。生離無安心,夜啼至天曙。

籠窗窗不開,蕩戶戶不動。歡下葳蕤龠,交儂那得往。

遠望千里煙,隱當在歡家。欲飛無兩翅,當奈獨思何!

巴陵三江口,蘆獲齊如麻。執(zhí)手與歡別,痛切當奈何。

《襄陽樂》雖然相傳是宋所作,但也完全是民歌的風(fēng)度,是《子夜》、《讀曲》的流亞,不會是個人的創(chuàng)作。

,(432-459),即劉誕。南朝宋文帝第六子。曾任雍州刺史,封為隨郡王,后又改封為竟陵王。因起兵反抗孝武帝,兵敗被殺。相傳《襄陽樂》(樂府《清商曲辭·西曲歌》篇名)為劉誕作。

襄陽樂

朝發(fā)襄陽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諸女兒,花艷驚郎目。

上水郎擔(dān)篙,下水搖雙櫓,四角龍子幡,環(huán)環(huán)江當柱。

江陵三千三,西塞陌中央。但問相隨否,何計道里長。

人言襄陽樂,樂作非儂處。乘星冒風(fēng)流,還儂揚州去。

爛熳女蘿草,結(jié)曲繞長松。三春雖同色,歲寒非處儂。

黃鵠參天飛,中道郁徘徊。腹中車輪轉(zhuǎn),歡今定憐誰?

揚州蒲鍛環(huán),百錢兩三叢。不能買將還,空手攬抱儂。

女蘿自微薄,寄托長松表。何惜負霜死,貴得相纏繞。

惡見多情歡,罷儂不相語。莫作烏集林,忽如提儂去。

《壽陽樂》的句法,較為變動。其第三、第六及第八首,都是絕妙好辭。

可憐八公山,在壽陽,別后莫相忘。

東臺百余尺,凌風(fēng)云,別后不忘君。

梁長曲水流,明如鏡,雙林與郎照。

辭家遠行去,空為君,明知歲月駛。

籠窗取涼風(fēng),彈素琴,一嘆復(fù)一吟。

夜相思,望不來。人樂我獨愁!

長淮何爛熳,路悠悠,得當樂忘憂。

上我長瀨橋,望歸路,秋風(fēng)停欲度。

銜淚出傷門,壽陽去,必還當幾載。

《西烏夜飛》相傳為宋舉兵發(fā)荊州東下,未敗之前,思歸京師所作。這話也是毫無根據(jù)的。

(?-478),南朝宋大將。字仲達,南朝宋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鎮(zhèn))人。升明二年(478),在荊州聚斂兵力,興兵反叛,兵敗自縊而死。

日從東方出,團團雞子黃。夫婦恩情重,憐歡故在傍。

暫請半日給,徙倚娘店前。目作宴填飽,腹作宛惱饑。

我昨憶歡時,攬刀持自刺。自刺分應(yīng)死,刀作雜樓僻。

陽春二三月,諸花盡芳盛。持底喚歡來,花笑鶯歌詠。

感郎崎嶇情,不復(fù)自顧慮。臂繩雙入結(jié),遂成同心去。

其中第二首“暫請半日給”所寫的情景,是六朝樂府里所未有同儔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