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五

清代學術(shù)概論 作者:梁啟超


顧炎武、劉獻廷皆酷嗜地理學,所著書皆未成,而顧祖禹之《讀史方輿紀要》、言形勢阨塞略盡,后人莫能尚,于是中清之地理學,亦偏于考古一途。

自戴震著《水地記》、《校水經(jīng)注》,而《水經(jīng)》為一時研究之中心。孔廣森有《水經(jīng)釋地》,全祖望有《新校水經(jīng)注》,趙一清有《水經(jīng)注釋》,張匡學有《水經(jīng)注釋地》,而近人楊守敬為《水經(jīng)注疏》,尤集斯學大成(未刻,刻者僅《注疏要刪》)。

而齊召南著《水道提綱》,則循水道治今地理也。洪頤煊有《漢志水道疏證》,陳澧有《漢書地理志水道圖說》,亦以水道治漢地理。

閻若璩著《四書釋地》,徐善著《春秋地名考略》,江永著《春秋地名考實》,焦循著《毛詩地理釋》,程恩澤著《國策地名考》,皆考證先秦地理。

其考證各史地理者,則吳卓信《漢書地理志補注》,楊守敬《隋書地理志考證》最精博。

其通考歷代者,有陳芳績之《歷代地理沿革表》,李兆洛之《歷代地理志韻編今釋》,皆便檢閱。而楊守敬之《歷代疆域志》、《歷代地理沿革圖》,極綜核,惜制圖術(shù)未精,難言正確矣。

自乾隆后邊徼多事,嘉道間學者漸留意西北邊新疆、青海、西藏、蒙古諸地理,而徐松、張穆、何秋濤最名家,松有《西域水道記》、《漢書西域傳補注》、《新疆識略》,穆有《蒙古游牧記》,秋濤有《朔方備乘》,漸引起研究元史的興味,至晚清尤盛。

外國地理自徐繼畬著,《瀛寰志略》,魏源著《海國圖志》,開始端緒,而其后竟不光大。近人丁謙于各史外夷傳及《穆天子傳》、《佛國記》、《大唐西域記》諸古籍,皆博加考證,成書二十余種,(無總名,最近浙江圖書館??蹋╊H精贍。要之清代地理學偏于考古,故活學變?yōu)樗缹W,惟據(jù)全祖望著劉獻廷傳,知獻廷有意治“人文地理”,惜其業(yè)不竟,而后亦無繼也。

自明徐光啟以后,士大夫漸好治天文算學。清初則王錫闡、梅文鼎最專精,而大師黃宗羲、江永輩皆提倡之。清圣祖尤篤嗜,召西士南懷仁等供奉內(nèi)廷。風聲所被,向慕尤眾。圣祖著有《數(shù)理精蘊》、《歷象考成》。錫闡有《曉庵新法》。文鼎有《勿庵歷算全書》二十九種。江永有《慎修數(shù)學》九種。戴震校《周髀》以后迄六朝唐人算書十種,命曰《算經(jīng)》。自爾而后,經(jīng)學家十九兼治天算。尤專門者,李銳、董祐誠、焦循、羅士琳、張作楠、劉衡、徐有壬、鄒伯奇、丁取忠、李善蘭、華蘅芳。銳有《李氏遺書》,祐誠有《董方立遺書》,循有《里堂學算記》,作楠有《翠微山房數(shù)學》,衡有《六九軒算書》,有壬有《務(wù)民義齋算書》,伯奇有《鄒征君遺書》,取忠有《白芙堂算學叢書》,善蘭有《則古昔齋算學》。而曾國藩設(shè)江南制造局于上海,頗譯泰西科學書,其算學名著多出善蘭、蘅芳手,自是所謂“西學”者漸興矣。阮元著《疇人傳》,羅士琳續(xù)補之,清代斯學變遷略具焉。

茲學中國發(fā)源甚古,而光大之實在清代,學者精研虛受,各有創(chuàng)獲,其于西來法,食而能化,足覘民族器量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