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宗統(tǒng)和四年春二月癸卯,西夏李繼遷叛宋來降,拜定難軍節(jié)度使,都督夏州諸軍事。
西夏本魏拓跋氏后,古赫連國地。遠(yuǎn)祖思恭,唐季賜姓曰李,涉五代至宋,世有其地。至繼遷始大,據(jù)有夏、銀、宥、綏、靜五州。民俗勇悍,習(xí)戰(zhàn)。初臣宋有年,賜姓趙,因兄繼捧朝宋,詔發(fā)親屬赴闕;繼遷不樂內(nèi)徙,叛入地斤澤,襲據(jù)夏州,至是來附,遂復(fù)姓李。時宋太宗雍熙三年也。
冬十月,遣使來貢,自是信使不絕。
十二月丁巳,繼遷引五百騎款塞,愿婚大國,永作藩輔。詔以王子帳節(jié)度使耶律襄女題木封義成公主下嫁,賜馬三千匹。
六年春三月癸未,李繼遷遣使來貢。
七年春三月戊戌,以王子帳耶律襄女下嫁李繼遷。
八年春正月,夏遣使來謝。
三月丁丑,遣使來貢。
秋九月壬辰,遣使獻(xiàn)宋俘。
冬十月丙午,復(fù)以敗宋軍來告。
十二月癸卯,克宋麟、鄜等州,來告。庚戌,遣使封李繼遷為夏國王。
九年春二月丙午,夏國遣使來告侵宋捷。
秋七月已未,以復(fù)銀、綏二州來告。
冬十月壬申,遣使上宋所授敕命。其兄繼捧來附,授檢校太師兼侍中,封西平王。
十二月,繼遷潛附宋,遣招討使韓德威持招諭之。
十年春二月乙丑朔,韓德威奏李繼遷托故不出,至靈州俘掠以還。尋遣使來訴,詔撫諭之。
十二年,夏遣使來貢。
十三年春三月癸丑,夏遣使來貢。
冬十二月辛巳,以敗宋師,遣使來告。
十四年春正月丙寅,夏遣使來貢。
十五年春二月丙午,夏遣使來貢。
三月己巳,以破宋兵,遣使來告。己卯,封李繼遷為西平王。
夏六月壬子,遣使來謝封冊。
冬十二月壬子,夏遣使來貢。
十六年春二月庚子,夏遣使來貢。
十八年冬十一月甲戌朔,授李繼遷子德昭朔方節(jié)度使。
十九年春三月乙亥,夏遣李文貴來貢。
夏六月戊午,奏下宋恒、環(huán)、慶等三州,賜詔褒美。
二十年春正月甲寅,夏遣使貢馬、駝。
夏六月,夏遣劉仁勖來告下靈州。
二十一年夏五月丁巳,西平王李繼遷卒,其子德昭遣使來告。
六月己卯,贈尚書令。遣西上閤門使丁振吊慰。
秋九月己亥,李德昭遣使來謝。
二十二年春三月乙未,李德昭遣使上其父繼遷遺留物。
秋七月甲申,封德昭為西平王。
冬十月已酉,遣使謝封冊。
二十三年春二月丁巳,夏遣使告下宋青城。
二十五年秋七月壬申,李德昭母卒,遣使吊祭,起復(fù)。
二十七年冬十二月辛卯,太后崩。壬辰,遣使報哀于夏。
二十八年秋九月乙酉,冊李德昭為夏國王。
開泰元年夏四月壬寅,夏遣使進(jìn)良馬。
冬十一月己亥,賜夏使曹文斌、呂文貴、寶珪祐、守榮、武元正等爵有差。
二年秋七月,詔李德昭:“今西伐黨項,爾當(dāng)束擊,毋失犄角之勢?!?
八月壬戌,遣引進(jìn)使李延弘則賜德昭及義成公主車馬。
太平元年冬十一月,夏遣使來貢。
二年冬十月壬寅,遣堂后官張克恭賀李德昭生辰。
六年冬十月庚辰,遣使問夏國五月與宋父戰(zhàn)之故。
十一年夏六月,圣宗崩,報哀于夏。李德昭遣使來進(jìn)賻幣。是歲,興宗立,以興平公主下嫁德昭子元昊,拜駙馬都尉。
興宗重熙元年冬十一月丙戌,夏遣使來賀。辛卯,李德昭卒,冊其子夏國公元昊為王。
七年春三月辛亥,夏遣使來貢。
夏四月,興平公主卒。公主生與元昊不諧,遣北院承旨耶律庶成往詰其故。
九年秋七月癸酉,宋遣郭禎以伐夏來報。
十年秋九月丙寅,夏遣使獻(xiàn)宋俘。
十一年春正月庚戌,南院宣徽使蕭特默等使宋,問興師伐夏之由,且求關(guān)南地,尋及宋平。
冬十二月壬子,以托歡、黨項多鬻馬夏國,詔謹(jǐn)邊防。
十二年春正月辛未,遣同知析津府事耶律迪里、樞密院都承旨王惟吉諭夏與宋和。
二月已酉,夏遣使賀加尊號。甲寅,迪里等還奏夏國罷兵。
秋七月庚寅,夏表請侵宋;不許。
冬十月,夏侵黨項。壬子,遣延昌宮使耶律高嘉努詰讓。
十三年夏四月,黨項及山西部族叛入夏,詔諸道討之。
五月壬戌朔,羅漢努奏部兵與黨項戰(zhàn),不利,李元昊來援叛黨,命諸道會西南邊兵討元昊。
六月甲午,淮布酋長烏巴遣其子執(zhí)元昊所遣求援使阿雅噶來,且乞以兵助戰(zhàn),許之。遣延昌宮使耶律高嘉努以將伐夏告宋。
秋七月庚辰,夏遣使來朝。
八月乙未,以夏使對不以情,羈之。丁巳,復(fù)遣使來,詢以事宜,又不以實對,笞之。
九月壬申,會軍于九十九泉。以太弟重元、北院樞密使蕭惠將先鋒兵西征。
冬十月丁酉,元昊請罪。辛亥,且進(jìn)方物,詔樞密副使蕭格迓之。壬子,軍于河曲。格言元昊親率黨項三部來,詔格詰而遣之。群臣請進(jìn)討,督戰(zhàn)路兵掩襲,殺數(shù)千人,駙馬都尉蕭呼都克被執(zhí)。丁巳,元昊遣使以所執(zhí)王人來歸,詔所留夏使亦還其國。
十一月甲子,班師。
十二月戊申,蕭呼都克自夏還。
十四年春正月甲申,夏遣使進(jìn)鶻。以常侍額古德戰(zhàn)沒,命其子錫為帥。
夏六月庚辰,夏遣來貢。
十七年春二月,李元昊卒,其子諒祚遣使來告。
十八年春正月戊戌,留夏國賀正使不遣。議伐之,遣樞密副使蕭惟信往告宋。
夏六月壬戌朔,以韓國王蕭惠為河南道行軍都統(tǒng),趙王蕭孝友、漢王特布、副之。辛巳,夏使來貢,留之不遣。
秋七月戊戌,帝親征。
八月辛酉,渡河,夏人遁,乃還。
九月丁未,蕭惠等為夏人所敗。時惠自河南進(jìn)戰(zhàn),戰(zhàn)艦糧船綿亙數(shù)百里。既入敵境,不設(shè)備;忽報夏師至,惠方詰妄言罪,諒祚軍從阪而下,惠與麾下不及甲而走,追者射之,幾不免。軍士殺傷甚眾。
冬十月,北道行軍都統(tǒng)耶律達(dá)嚕噶率淮布軍至賀蘭山,獲元昊妻及官屬,殲其眾三千;都詳袞蕭慈實努、南克耶律斡里死之。
十九年春正月辛丑,遣使問罪于夏。
二月丁亥,夏將旺布、威赫、伊特凌結(jié)等來攻金肅城,南面林牙耶律高嘉努等破之。旺布被創(chuàng),遁;殺威赫、伊特凌結(jié)。
三月戊戌,殿前都點檢蕭塔喇臺與夏戰(zhàn)于三角川,敗之。擒觀察使,以功授漢人行宮都部署。癸卯,命西南招討使蕭博諾、北院大王伊遜、林牙蕭薩滿等帥師伐夏,以行宮都部署布古德監(jiān)戰(zhàn)。遣同知北院樞密使蕭格按軍邊城,以為聲援。
五月癸巳,博諾等師入夏境,不遇敵,縱兵俘掠而還。丁酉,夏將旺布來降。
秋九月壬寅,夏入侵邊,達(dá)嚕噶遣六院軍將哈里擊敗之。
冬十月辛未,諒祚母遣使乞依舊稱藩。
十二月壬子,諒祚上表如母訓(xùn)。
二十年春二月甲申,遣前北院都監(jiān)蕭約噶使夏,索黨項叛戶。
夏五月癸丑,約噶使還,進(jìn)李諒祚母表,乞如黨項權(quán)進(jìn)馬、駝等物。己巳,遣使來求唐隆鎮(zhèn)并罷所建城邑,詔答之。
六月丙戌,詔以前所獲元昊妻及前后所俘夏人安置蘇州。
二十一年冬十月丁亥,李諒祚遣使乞駝邊備,詔諭之。嗣后朝貢如例。
二十二年春三月癸亥,夏以賜昭許降,遣使來謝。
秋九月壬辰,遣使進(jìn)降表。甲午,遣南面林牙高嘉努等奉詔撫諭。
二十三年秋七月己巳,夏遣使求婚。
冬十月丙辰,遣使進(jìn)誓表。
二十四年春二月甲寅,夏遣使來賀。
秋七月壬午,如秋山。次南崖之北峪,不豫。
八月已丑,帝崩。癸巳,遣使告哀于夏。
九月壬午,遣使以先帝遺物賜夏。
道宗清甯三年冬十二月己巳,太皇太后崩。
明年春正月壬申朔,遣使報哀于夏。夏尋遣使來會葬。
咸雍元年夏五月辛巳,夏遣使來貢。
三年冬十一月壬辰,夏遣使進(jìn)回鶻僧、金佛、《梵覺經(jīng)》。
十二月,李諒祚卒。
四年春二月壬子,李秉常遣使來告哀。
三月丙子,遣使吊祭。乙未,夏遣使來獻(xiàn)遺留物。
冬十月戊辰,冊秉常為夏國王。
十二月辛亥,夏使來貢。
五年秋七月戊辰,夏遣使來謝封冊。尋乞賜印綬。
九年冬十二月壬辰,夏遣使來貢。
太康二年春三月辛酉,仁懿太后崩。遣使報哀于夏。戊寅,以太后遺物賜之。
夏六月戊子,夏遣使來吊祭。
五年冬十月戊戌,夏遣使來貢。
八年春二月己巳,夏以所獲宋將張?zhí)煲粊慝I(xiàn)。
大安元年冬十月戊辰,李秉常遣使報其母梁氏哀。
二年冬十月,李秉常卒。丁亥,遣使詔其子乾順知國事。
十二月己亥,夏遣使進(jìn)其父遺留物。
四年秋七月丙辰,遣使冊李乾順為夏國王。
五年夏六月甲寅,夏遣使來謝封冊。
八年夏六月乙丑,夏為宋侵,遣使乞援。
壽隆元年冬十一月甲辰,夏進(jìn)貝多葉佛經(jīng)。
二年冬十二月乙亥,夏人獻(xiàn)宋俘。
四年夏六月戊寅朔,夏為宋攻,遣使乞援。
冬十一月乙巳朔,知右伊勒希巴事蕭藥師努、樞密直學(xué)士耶律儼使宋,諷與夏和。辛酉,夏復(fù)遣使求援。
五年春正月已酉,詔李乾順伐博索摩等部。
夏五月壬戌,藥師努等還,奏宋罷兵。
冬十一月乙酉,夏遣使來謝。
天祚帝乾統(tǒng)二年夏六月壬子,夏為宋所攻,遣李造福、田若水求援。
三年夏六月辛酉,夏遣使請尚公主。
冬十月庚申,復(fù)遣使求援。
四年夏六月甲寅,夏遣李造福、田若水求援。
五年春正月乙亥,夏遣李造福等求援,且乞侵宋。丁酉,遣樞密直學(xué)士高端禮諷宋罷兵。
三月壬申,以族女南仙為成安公主,下嫁李乾順。
夏五月壬子,宋遣曾孝廣、王戩報聘。
六月甲戌,夏遣使來謝。
冬十二月己巳,夏復(fù)乞援。宋遣林洙來議與夏約和。
六年春正月辛丑,遣知北院樞密使事蕭塔喇臺、知南院樞密使事牛溫舒使來,勸歸所侵夏地。方大燕,優(yōu)人為道士裝,索土泥藥爐,優(yōu)曰:“土少不能和?!睖厥驽崞穑允纸逋翍阎?,宋帝問其故,對曰:“臣奉天子威命來和,若不從,則當(dāng)卷土收去?!彼蔚鄞篌@,遂許夏和。還,加溫舒中書令。
冬十月乙亥,宋與夏通好,遣劉正符、曹穆來告。
保大二年夏六月,李乾順聞天祚播遷,率兵來援,為金人所敗。
三年夏五月乙卯,李乾順請?zhí)祆衽R其國。
六月,遣使冊乾順為夏國皇帝,而遼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