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太祖開平元年春正月庚寅,遼太祖自稱天皇帝。
太祖之先,出自炎帝,世為森濟國。有葛烏菟者,世雄朔陲,號“東胡”,漢時為冒頓汗所滅,保鮮卑山,稱鮮卑氏。
魏青龍中,部長比能為幽州刺史王雄所害,散徙潢水之南,黃龍之北。
晉時普回子莫那自陰山徙,始居遼西。九世為慕容晃所滅,復(fù)竄松漠之間。
魏時始號契丹。有奇善汗者,生都庵山,其八子,后分為八部。
魏末,美佛赫。烏云畏高麗蠕蠕。侵逼,帥眾萬余口內(nèi)附,居白狼水東。
北齊時,嘗犯塞,軍敗,復(fù)為突厥所逼,附高麗。
隋開皇間,款塞內(nèi)附,部落漸眾,依赫辰而居。地亙數(shù)百里,分為十部。
唐武德初,其君達(dá)呼爾氏陰冷陘山。以自固,臣于突厥,為俟斤。其帥孫敖曹等嘗來朝。貞觀中,和卓珠奇來歸,置元州,以珠奇為刺史。酋長庫克舉部內(nèi)屬,置松漠都督,封無極男,賜姓李仍分為八部。顯慶中,以辱和卓為刺史,庫克死,與奚叛命,行軍總管阿寶達(dá)樞賓出沙磚道,擒松漠都督鄂博庫,獻(xiàn)東都。庫克孫盡忠與敖曹曾孫萬榮為歸誠州刺史者,殺趙文翙以叛,武后遣曹仁師等伐之,屢敗唐兵。嗣盡忠死,萬榮復(fù)熾,尋為張九節(jié)所殺,達(dá)呼爾氏微。別部長果珍代之。果珍尋滅。
德哷部長聶哷立達(dá)年札里為蘇爾威汗,更號約尼氏。天寶四年降唐,賜姓名李懷秀。尋叛唐,拒安祿山兵潢水,大敗之。唐更封且樂為恭仁王,而聶哷輔之,立制度,置官屬,勢益強。
聶哷生必塔。必塔生海蘭。海蘭生努爾蘇。大度寡欲,令不嚴(yán)而人化,國勢復(fù)振,是為肅祖。肅祖生薩刺達(dá),是為懿祖。教稼善牧,國益殷富,是為玄祖。玄祖生色勒達(dá),仁民愛物,始置鐵冶,是為德祖,即太祖父也。世為約尼部額爾奇木,執(zhí)其政柄。弟蘇哷,北征西討,已有廣土眾民之意,至太祖受哈陶津汗之禪,約尼氏遂亡。
太祖姓耶律氏,為契丹德哷部轄塔哩錫林鄉(xiāng),耶律嚕人。諱億,字安巴堅,小字多爾濟。唐咸通十三年生。母曰宣簡蕭后,夢日墜懷中,有娠。及生,室有神光異香,祖母簡獻(xiàn)皇后異之,鞠為已子。既長,身長九尺,開弓三百斤。為塔瑪喝賽特。時小黃室韋不附,以計降之。攻克裕爾庫及烏爾古、六奚、畢沙敘諸部。
唐天復(fù)元年,歲辛酉,哈陶津汗立,以為本部額爾奇木,專征討;連破室韋、伊濟及奚帥錫爾格,俘獲甚眾。
明年秋七月,以兵四十萬伐河?xùn)|、代北攻下九郡。九月,城龍化州于潢河之南。
明年春,下女直,復(fù)攻克河?xùn)|懷遠(yuǎn)等軍。冬十月,引軍略薊北,俘獲以還。先是俘奚七千戶,徙饒樂之清河,分十三縣。拜太祖裕悅,總知軍國事。
明年春三月,廣龍化州之東城。九月,討黑車子室韋,唐盧節(jié)度使劉仁恭,遣養(yǎng)子趙霸率兵數(shù)萬來救。霸至武州,太祖諜知之,伏勁兵桃山下,遣室韋人摩哩詐稱其酋長所遣,約霸兵會平原;既至,伏發(fā),擒霸,殲其眾,乘勝大討室韋。
明年秋七月,唐河?xùn)|節(jié)度使李克用使來乞盟。冬十月,會克用于云州,約為兄弟;宴酣,克用借兵以報劉仁恭木瓜澗之役,許之。遂進(jìn)兵擊仁恭,拔數(shù)州,徙其民而歸。
明年春二月,復(fù)擊仁恭,還擊山北奚,破之。汴州朱全忠,遣人浮海奉書敝來聘。十一月,遣兵討奚、霫諸部及東北女直之未附者,悉破降之。十二月,哈陶津汗殂,遺命禪位于帝。哧嚕等勸進(jìn),太祖三讓,從之。遂于明年歲丁卯春正月,設(shè)壇于舒伊旺尼珠琿溫,即位改元。尊母蕭氏為皇太后,立皇后蕭氏。北宰相蕭實喇、南宰相耶律烏魯斯率群臣上尊號曰天皇帝,后曰地皇后。
二月,征黑車子室韋,降其八部。
夏四月丁未朔,唐朱全忠廢其主,尋弒之,而自立,國號梁,遣使來告。
秋七月已酉,平州守光兄守奇率眾來降,置之平盧城。時守光囚其父仁恭,自稱節(jié)度使。
冬十月乙巳,討黑車子室韋,破之。
二年春正月癸酉朔,御正殿,受百官及諸國使朝。辛巳,始置特哩袞,曲族屬,以皇弟薩喇為之。河?xùn)|李克用卒,子存助嗣,遣使吊慰。
夏五月癸酉,遣薩喇討烏丸、黑車子室韋。
冬十月己亥朔,建明王樓。筑長城于鎮(zhèn)東???,遣輕兵取托歡叛入室韋者。
三年春二月丁酉朔,梁遣郎公遠(yuǎn)來聘。
三月,滄州節(jié)度使劉守文為弟守光所攻,乞兵討之。命皇弟錫里素、額爾奇木蕭達(dá)魯。率師會守文于北淖口。進(jìn)至橫海軍近淀,一鼓破之,守光潰去。因名北淖口為會盟口。
冬十月己巳,遣鷹軍討黑車子室韋,破之。
四年秋七月戊子朔,以后兄蕭達(dá)魯為北府宰相。冬十月,烏滿山奚為庫濟及札魯特、超默特等叛,討平之。
五年春正月丙申,親征西部奚。奚阻險,叛服不常,數(shù)招諭弗聽。是役所向輒下,遂分兵討東部奚,亦平之。于是盡有奚、霫之地。東際海,南暨白檀,西踰松漠,北抵潢水。凡五部,咸入版圖。
三月,次濼河,刻石紀(jì)功。復(fù)略地薊州。
夏五月,皇弟埒克等謀反,赦不誅,出埒克為德哷部額爾奇木。
秋八月甲子,劉守光僭號幽州,稱燕。
六年春二月戊午,親征劉守光于幽州。
夏四月,梁郢王友珪弒父自立。
秋七月丙午,親征珠巴克,降之,俘獲數(shù)萬計。命弟埒克分攻平州,還,與諸弟復(fù)謀叛,稱兵阻道。尋遣人謝罪,釋之。
七年春正月甲辰朔,晉王李存勖拔幽州,擒劉守光。甲寅,太祖師次赤水城,弟埒克等乞降,遣使撫諭。
三月癸丑,次蘆水,弟埒克等犯行宮。
夏四月,親帥師追埒克等至昭圖堵河。
五月癸丑,北宰相迪輦悉擒之,黨與皆伏誅。語說埒克事中。
是年二月甲戌朔,梁均王友貞討殺其兄友珪,嗣立。
八年春正月甲辰,以赫嚕為德埒部額爾奇木,呼哩為特哩袞。
冬十月甲子朔,建開皇殿于明王樓基。
九年春正月,烏爾古部叛,討平之。
夏六月,幽州軍校齊行本率其族及其部曲男女三千人叛晉來降,詔授檢校尚書、左仆射,賜名烏云。尋亡去,幽帥周德威。納之。詔索不遣,乃議攻晉。
神冊元年春二月丙戌朔,太祖在龍化州,群臣上尊號曰大圣明天皇帝,后曰應(yīng)大明地皇后。大赦,改元神冊。時梁末帝貞明二年也。
三月,以赫嚕為阿勒達(dá)爾裕悅,百僚進(jìn)秩有差,立子貝為皇太子。
夏四月乙酉朔,幽州節(jié)度使國用叛晉來降,授留后。
秋七月壬申,親征突厥、托歡、項、小蕃、沙陀諸部,悉平之俘其酉長及戶萬五千六百,鎧仗、牲畜無算。
八月,拔晉朔州,擒節(jié)度使李嗣本。
冬十一月,攻蔚、新、武、媯、儒五州,斬首萬余級。自代北至河曲,踰陰山,盡有其地。遂改武州為歸化州,媯州為汗州。置西南招討司,先有功者領(lǐng)之。其圍蔚州,敵樓無故自壞,眾軍大噪,乘之,不踰時而破。時梁及吳、越二使皆在焉,詔引環(huán)城觀之。
十二月,收山北八軍。
二年春二月,晉新州裨將盧文進(jìn)叛晉,殺節(jié)度使李存矩來降。進(jìn)攻其城,拔之。刺史安金全遁,以文進(jìn)部將劉殷為刺史。
三月辛亥,攻幽州,節(jié)度使周德威以幽、并、鎮(zhèn)、定、魏五州兵拒于居庸關(guān)之西,合戰(zhàn)于新州東,大破之,斬首三萬余級,殺李嗣恩之子武八。
夏四月壬午,圍幽州,不克。
六月乙巳,望城中有氣如煙火狀,太祖曰:“未可攻也?!币源笫盍亓?,引師還。留赫嚕、盧國用守之。
秋八月,李存勖遣李嗣源等救幽州,赫嚕等以兵少而還。
三年春正月丙申,以皇弟安圖為大內(nèi)特哩袞,命攻云州及西南諸部。
二月癸亥,城皇都,以禮部尚書康默記充版筑使。
夏四月乙巳,皇弟特爾格謀叛,赦之,誅其弟伊德實妻納爾瑋。
五月乙亥,詔建孔子廟、佛寺、道觀。
四年春二月丙寅,修遼陽故城,以漢民及渤海戶實之,改為東平郡,置防御使。
秋八月丁酉,謁孔子廟,命皇后、皇太子分謁寺觀。
九月,征烏爾古部。道聞太后不豫,日馳六百里還,侍疾愈,復(fù)還軍中。
冬十月丙午,次烏爾古部,天大風(fēng)雪,不能進(jìn),禱于天,俄頃霽。命皇太子將先鋒軍進(jìn)擊,破之,俘生口萬四千二百,器甲、牲畜無算。自是舉部內(nèi)附。
五年春正月乙丑,始制契丹大字,未幾成,頒行之。
夏五月庚辰,有龍見于伊喇山陽水上,太祖親射獲之,藏其骨內(nèi)府。
秋八月辛未,親征黨項諸部。
秋九月已丑朔,梁遣郎公遠(yuǎn)來聘。壬寅,太子率額樂奇木裕勒沁等略地云內(nèi)、天德。
冬十月辛未,攻天德。癸酉,節(jié)度使宋瑤降。復(fù)叛,攻拔其城,擒瑤及家屬,徙其民于陰山南。師還。
六年夏五月丙戌朔,詔定法律,畫前代直臣為招諫圖。詔長吏四孟月詢民利病。
冬十月癸丑朔,晉新州防御使王郁以所部山北兵馬內(nèi)附。
十一月癸卯,下古北口。丁未,分兵略檀、順、安遠(yuǎn)、三河、良鄉(xiāng)、望都、潞、滿城、遂城等十余城,俘其民徙內(nèi)地。
十二月癸丑,王郁率眾來朝,太祖呼郁為子,賞赍甚厚,徙其眾于潢水南。太子率郁略地定州,唐義武節(jié)度使王處直養(yǎng)子都囚其父,自稱留后。刺史李嗣弼以城降。乙亥,晉王存勖至定州,都迎之。存勖引兵趨望都,遇托諾軍五千騎,圍之,存勖力戰(zhàn),不解。李嗣昭領(lǐng)騎三百來救,國兵少卻,存勖乃得出。尋與大戰(zhàn),不利,引還。存勖至幽州,遣二百騎躡國兵后,國兵反擊,悉擒之。己卯,還次檀州,幽人來襲,擊走之,擒其裨將。詔徙檀、順民于東平、潘州。
天贊元年春二月庚申,復(fù)徇幽、薊地。癸酉,改元,赦軍前殊死以下。
夏四月甲寅,攻薊州。戊午,拔之,擒刺史胡瓊,以盧國用、尼嚕古典軍民事。千戌,大向軍士。癸亥,晉王存勖圍鎮(zhèn)州,張文禮求援,命郎君德哷、將軍康末怛往擊,敗之,殺其將李嗣詔。辛未,拔石城縣。
五月丁未,張文禮卒,子處瑾遣使來謝。
六月,遣鷹軍擊西南諸部,以所獲賜貧民。
冬十月甲子,分德哷部為二院。實納齊為北院額爾奇木;烏蘇為南院額爾奇木。以戶口滋繁,統(tǒng)轄疏遠(yuǎn),分北達(dá)甯額為二部,立兩節(jié)度使以統(tǒng)之。
十一月壬寅,命皇次子耀庫濟為大元帥,略地薊北。
二年春正月丙申,耀庫濟克平州,獲刺史趙思溫、裨將張崇。
二月,如平州。甲子,改平州為盧龍軍,置節(jié)度使。
三月,軍次箭笴山。討叛奚呼遜,獲之,射以鬼箭,誅其黨三百人。置奚托輝部,以布掄權(quán)總其事。
夏四月癸丑,命耀庫濟攻幽州,迪里徇山西地,所至城堡皆下;太祖嘉基功,錫賚甚厚。庚申,耀庫濟軍幽州東,節(jié)度使符存審戰(zhàn),敗之,擒其將裴信父子,遂抵鎮(zhèn)州,拔曲陽,下北平。
五月戊午,師還。癸亥,大向軍士,賞赍有差。
秋七月,前北府宰相蕭阿古齊長徇地燕、趙,王郁從攻,下磁窯務(wù)。
是年閏四月,晉王存勖稱皇帝,國號唐。十月己卯,滅梁。
三年春正月,遣兵略地燕南。
夏五月,徙薊州民實遼州地。
六月乙酉,詔曰:“上天降監(jiān),惠及丞民。圣主明王,萬載一遇。朕既上承天命,下統(tǒng)群生,每有征行,皆奉天意。是以機謀在已,取舍如神,國令既行,人情大附。舛訛歸正,遐爾遠(yuǎn)愆??芍^大含溟海,安納泰山矣!自我國之經(jīng)營,為群方之父母。憲章斯在,胤嗣何憂?升降有期,去來在我。良籌圣會,自有契于天人;眾國群王,豈可化其凡骨?三年之后,歲在丙戌,時值初秋,必有歸處。然未終兩事,豈負(fù)親誠?日月非遙,戒嚴(yán)是速。”聞?wù)唧@懼,莫識其意。是日,大舉親征托歡、黨項、準(zhǔn)布等部。命太子監(jiān)國,耀庫濟從行。
秋七月辛亥,哈喇等擊索歡納山東部族,破之。
八月乙酉,至烏爾古山。甲午,次古單于國,登阿勒坦音德爾山。
九月丙申朔,次古回鶻城,勒石紀(jì)功。丙午,遣騎攻準(zhǔn)布。南府宰相蘇等略地西南,未幾獻(xiàn)俘。丁巳,鑿金河水,取烏山石,輦致潢河、木葉山,以示山川朝海宗岳之意。甲子,詔礲丕勒汗故碑,以契丹、突厥、漢字紀(jì)其功。是月,破呼穆蘇山諸蕃部。次伊德實山,以赤牛、白馬祭天地。
冬十月丁卯,軍于巴爾斯山,遣兵踰流沙,拔浮圖城,盡取西鄙諸部。
十一月乙未朔,獲甘州回鶻都督必里克,因遣使諭其主烏穆珠汗。軍抵巴克實山。
四年春二月丙寅,耀庫濟略黨項,未幾獻(xiàn)俘。乙亥,蕭阿古齊略燕、趙還,進(jìn)牙旗兵仗。
三月丙申,太祖向軍于水精山。南攻小蕃,下之?;屎蟆⒒侍佑]于扎里河。秋,還宮。
冬十一月丁酉,幸安國寺,飯僧,赦京師囚,縱五坊鷹鶻。
十二月乙亥,詔曰:“所謂兩事,一事已畢,惟渤海世又未雪,豈宜安駐?”乃舉兵親征渤海,后及太子皆從。
閏月已酉,次色克山。丁巳,次商嶺,夜圍扶余府。
天顯元年春正月已未,白氣貫日。庚申,拔扶余城,誅其守將。丙寅,命特哩袞安圖、前北府宰相蕭阿古齊等將萬騎為先鋒,遇諲譔老相兵,破之。是夜圍輝罕城。庚午,駐軍城南。辛未,諲譔素服,稾索牽羊,率僚屬三百余人出降,太祖優(yōu)禮釋之。甲戌,詔諭渤海郡縣。丙子,遣近侍康末怛等十三人入城索兵器,為邏卒所害。丁丑,諲譔復(fù)叛,進(jìn)攻,拔其城,遂獲諲譔及其族屬。
二月壬辰,以青牛、白馬祭天地。大赦,改元天顯。丙午,改渤海為東丹國,輝罕為天福城。冊太子貝為人皇王以主之。以皇弟特爾格為左大相,渤海老相為右大相,渤海司徒大素賢為左次相,耶律伊濟為右次相。赦其國內(nèi)殊死以下。
三月戊午,遣伊勒希巴康默記、左仆射韓延徽攻長嶺府。己巳,安圖等攻安邊、鄚頡、定理三府,均平之。甲申,幸天福城。乙酉,班師,以大諲譔舉族行。
夏四月,唐李嗣源反,郭從謙弒其主存勖,嗣源遂稱帝。
五月辛酉,南海、定理二府復(fù)叛,耀庫濟討平之。
六月丙午,次慎州,唐遣姚坤以國哀來告。
秋七月丙辰,鐵州刺史衛(wèi)鈞反,耀庫濟攻拔之。辛未,衛(wèi)送大諲譔于皇都西,筑城以居之。賜諲譔名曰烏勒呼,妻曰阿勒札。甲戌,次扶余府,不豫。是夕,大星隕于幄前。辛巳,黃龍見,入于行宮,有紫黑氣蔽天,是日遂崩,年五十五?;屎蠓Q制決事。
八月辛卯,康默記攻下長嶺府。甲午,后奉梓宮西還。耀庫濟討平諸州,奔赴行在。乙巳,人皇王貝繼至。
九月丁卯,梓宮至皇都,上謚升天皇帝,廟號太祖。加謚神烈。以明年八月葬祖陵,置祖州天城軍節(jié)度使以奉陵寢。建升天殿于所崩行宮,在扶余城西南兩河之間,以扶余府為黃龍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