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著書,多以一時采輯未廣,積久聞見又多,于是有補、續(xù)、馀、閏之作。如宋洪邁《容齋隨筆》乃至于《五筆》,王明清《揮麈前錄》亦有《后錄》、《三錄》相繼。次則沈括《夢溪筆談》,皆其先例也。大伯父文選君,昔年既撰《書林清話》,播傳宇內,已為當世士大夫所推重。惟是此書殺青以來,間有歷代刻書掌故、瑣記為前書所無者。閱時年馀,又成此《馀話》上下兩卷。正待編為巨冊,不欲亟付梓民。而客歲以不幸罹難,至是竟成絕筆矣。人亡國瘁,痛哉言乎。〔啟崟〕兄弟丁茲喪亂,重懼遺稿散失。遂乃攜入行笥,悉數(shù)來滬,以待他日授之剞劂。會劉師澹園有印書館之設,亟用活字排印五百部。同時并印《郋園讀書志》,數(shù)亦如之。是役也,歷百馀日而蕆事。其校讎訛奪,劉師命〔啟崟〕及其家子弟分任之。師蓋大伯父入室弟子,故其沆瀣相承,快睹斯書之流布也?!矄暋秤诩覍W毫無所得,有愧前修。展讀茲編,惝然若失者殆累日已。此外遺稿,尚有《四庫全書目錄版本考》、《說文籀文考證》、《經學通詁》、《郋園學行記》、《星命真原》、《自訂年譜》等書,將漸次編校刊行,庶無負于大伯父一生精力所系,得以長留天地間。然則是書之成,固非嚆矢歟?大伯父耳順方強,使其健在,豈僅如王、如洪、如沈之撰述已哉!戊辰四月,從子啟崟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