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伶官傳》序
本文是為《五代史伶官傳》所做的序言。伶人,音樂工作者?!段宕妨婀賯鳌肥恰缎挛宕贰分械囊黄蟼?。關(guān)于《新五代史》的編纂,原因如下:
歐陽修進入政界后,正是北宋王朝開始由盛到衰的時期,社會上的各種矛盾日趨尖銳,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來越嚴(yán)重,社會危機越來越令人不安。在這種情況下,歐陽修憂心忡忡,很耽心五代慘痛歷史即將重演。而宋太祖時薛居正奉命主修的《舊五代史》又“繁猥失實”,無助于勸善懲惡。于是自己動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
面對國家和民族面臨的危機,歐陽修作此序是希望宋朝統(tǒng)治者以史為鑒,告誡執(zhí)政者要吸取歷史教訓(xùn),居安思危,防微杜漸,勵精圖治,不應(yīng)滿足表面的虛榮,以期引起統(tǒng)治者的警惕。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
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侖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
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
??!國家的興盛與衰敗的規(guī)律,雖說是天命決定的,難道沒有人為的緣故嗎?探究莊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傳說晉王李克用臨死時,把三支箭交給莊宗,并告訴他說:“梁國是我的仇敵,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與我結(jié)為兄弟,可是都背叛了我而歸附于梁。這三件事,是我的遺恨。交給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記你父親報仇的心愿?!鼻f宗把箭收藏在宗廟里。此后宗莊打仗時,就派隨從以豬羊去祭祀祖先,從宗廟里恭敬地取出箭,放在錦鍛織的袋子里,使人背著在軍前開路,等打了勝仗,又把箭收進宗廟。
當(dāng)莊宗用繩子綁著燕王父子,用木匣裝裝著梁王君臣的頭,進宗廟,把箭交還先王,告訴他報仇成功的消息的時候,他那神情氣概,是多么威風(fēng)!等仇敵已滅,天下平定,一個人在夜間發(fā)難,叛亂的人四方響應(yīng),莊宗慌張東逃,還沒等見到敵人,官兵們就離散了。剩下的士兵互相看看,不知投奔哪里是好;到了剪斷頭發(fā),對天發(fā)誓,抱頭痛哭,眼淚沾濕了衣裳,這又是多么衰敗可憐??!難道真是得天下難而失天下易嗎?還是推究他成功或失敗的原因,都在于人為的緣故呢?
《尚書》說:“自滿招致?lián)p失,謙虛得到益處?!睉n患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當(dāng)莊宗氣勢旺盛時,天下所有豪杰,無人能同他對抗;等到衰敗時,數(shù)十個伶人就可使他命喪國亡,被天下人所恥笑??梢姷溁汲3J怯梢稽c一滴的錯誤累計而造成的,縱使聰明勇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事或某人,受其迷惑而結(jié)果陷于困窮,難道僅僅是因為溺愛伶人有這種壞結(jié)果嗎?于是作《伶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