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捐款三千萬圓的梁作友,自赴漢被逐之后,一幕騙局才告一結(jié)束。聽說梁已自知不能再事招搖,特發(fā)表一篇似通非通的“解釋書”,內(nèi)容大意自承他捐款三千萬圓實為烏有之事,不過藉此惹人重視,得此拜見當局,使彼平生研究之救國計劃,得向當局面陳,固知事類招搖,有干國法,惟愛國情殷,粉身碎骨,亦所不計云云。梁由漢回京后,財部對梁已不招待,在中央飯店住宿期內(nèi)之欠費百余圓亦有不承認的表示,該飯店帳房乃屢次向梁討索,梁謂等財部回信再說,該店見此情形,已催梁遷出。至梁之所謂秘書李某,亦垂頭喪氣,若不勝其悲戚,且資斧缺乏,每餐購燒餅饅頭等物,與梁背人吞咽,窮窘之狀,難以形容。騙局的下場如此原無足怪,且梁以毫無根據(jù)的空言,竟一度“惹人重視”,非幸運遇著中國社會之缺乏常識,政府機關之顢頇糊涂,決不可得,而梁終竟得之,已屬萬分僥幸了,我們希望梁先生不要灰心!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梁財神”的這件事的本身原無足論,不過我們試睜眼靜觀,雖無梁作友的騙局形式,而實具有梁作友的騙局內(nèi)容的,隨處可見,乃世人對梁責備獨苛,記者又不勝為梁先生叫屈了。當東北禍變初發(fā)生的時候,所謂“收回失地”之聲洋洋盈耳,在國民聽來,未嘗不好像初聽見梁作友先生的三千萬圓巨款之動聽而感奮無地,現(xiàn)在“收回失地”一變而為“長期抵抗”,對敵能“抵抗”,且能“長期”,較之梁先生的三千萬圓仍無遜色,所可惜的是東洋矮朋友對這些把戲一概勿賣帳,只怕十九路軍之“短期抵抗”,日軍部聽說馬占山將軍依然健在而惶恐萬狀,看見蘇炳文將軍的態(tài)度強硬而再三懇求,究竟是什么道理呢?說穿了一個錢不值,十九路軍以及蘇、馬等等,都是切切實實不折不扣的干給矮朋友看,和梁作友先生異趣;若所謂“收回失地”,以及“長期抵抗”云云,在事實上的表現(xiàn)便無以異于梁作友第二了!矮朋友有恃而無恐者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