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東京新聯(lián)社電訊所述:“二十日(八月)突有著泥污不堪之勞動服一青年,至東京朝日新聞社,出十圓紙幣五張,聲言捐作救濟因大水被災之民國難民之經(jīng)費。該青年為深川共濟免費宿泊所三十余名自由勞動者代表中川真一郎,二三日前聞宿所監(jiān)督道及漢口大水災之慘狀,彼此大為同情,約定減食一次,共貯九圓,并由事務員醵金五圓,合計十四圓,交與山口所長,所長以中川等人每日工銀無幾,尚節(jié)食捐款,其俠義心大可敬佩,本人立出十五圓。所長之友人聞之,亦各出五圓十圓,共達五十圓之數(shù),乃由中川代表交朝日社。彼等復商定第二回捐款,九月內(nèi)每日由工銀提出幾成,以便集腋成裘。”該社記者特為此事親往該所訪問,見“內(nèi)有十四五名勞動者正在休息,因工作疲勞結(jié)果,面皆作暗黑色。彼等撙節(jié)捐款,真無異一滴血一滴汗之喻……此消息傳出,在進行有組織的救濟準備之政府,并對華關(guān)系者等各方面,均感非常之沖動?!贝朔N“一滴血一滴汗”之五十圓贈賑,雖為數(shù)無多,但在至苦中不忘救人,且不忘救異國人,其至誠的精神實非任何數(shù)量所能計算,故“事務員”為之感動,“所長”為之感動,“所長之友人”為之感動,“政府”為之感動,乃至“各方面”均為之感動,正合我國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記者深信我國全國同胞聞此尤有更深的感動,尤應自問我們自己對于災難中的同胞是否已各盡其心力而可以問心無愧。
本埠有報販劉一鳴君把他三天賣報的錢連本帶利共大洋一圓小洋四角銅圓二十六枚一并送到急賑會助賑,并附一函,據(jù)說“我是一個在青蓮閣賣報的窮人,每天不過賺四五角小洋,除開銷所余不過一二百文,有時生意不好,還要借印子錢做本錢,實在苦得很,但是拿我來和同遭水災受難的同胞比較,則我又比他們好得多了。我這幾天寢食不安的,時常想拿出錢接濟他們……”這也是實在令人不禁肅然起敬的行為,凡是自審處境均較上述之日本勞動者及本國報販為優(yōu)的人,而猶不知聞風興起者,大概不是人類中所應有的了。幾占全國四分之一的同胞陷入極凄慘的境域,就靠其余四分之三的同胞拚命援手,一致努力的拯救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