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兄弟
現(xiàn)在我們來說明一下關(guān)于小兄弟的事情。這乃是著者的四弟,小名春,書名椿壽,字蔭軒,是祖父介孚公所給取的,生于清光緒癸巳(一八九三年)六月十三日,卒于戊戌(一八九八年)十一月初八日,所以該是六歲了。本文中說是三歲,這或者是為的說墳里什么都沒有了的便利,但也或者故意與幼殤的妹子混作一起,也未可知。她小名端,生于光緒丁亥(一八八七年),月日忘記了,大概不到一周歲,即以出天花殤,她最為伯宜公所愛,葬在南門外龜山,立有小石碑,上寫“周端姑之墓”,即是伯宜公的親筆。椿壽也葬在那里,離開她的墳西南約二十步。那地方雖非義冢,大抵也是官地吧,在那東南方面有一個庵址,大殿早已沒有,只在門口西邊曲尺形的留下些房屋,作為停放棺材的地方,伯宜公的生母歿后就殯在那里,伯宜公把愛女埋在那里,大概是為了這個緣故。椿壽的墳因?yàn)橐言谑欢旰罅?,所以位置更往南移,漸近土坡的邊沿,那地方下面鄉(xiāng)下人挖黃土,掘成巖壁模樣,年月久了就有坍圮之虞,本文中說是河邊,取其直捷明了,但由此可知這里是以他的墳為目標(biāo)的。墳前豎有一塊較大的石碑,上刻“亡弟蔭軒處士之墓”,下款是“兄樟壽立”,寫的是顏?zhàn)郑斜炯沂遢叢乃鶎?,那做墳和立碑的事都是我?jīng)手的,所以至今記得很是清楚。周氏興房的祖墳兩座都在南門外小南山頭,一座是三位高祖母,一座是高祖和曾祖父母,俗語稱為“抱子葬”的。另外在逍遙溇買得一座本家的壽墳,本有三穴,后來葬了祖父母,伯宜公便附葬在那里,小弟妹又附在他的旁邊了。這件事是魯迅于民國八年末次回鄉(xiāng)時所辦的,其中大概遷葬的印象留得最深,所以這里特別提出來記述一番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