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武昌九曲亭記

唐宋八大家作品集選·蘇轍 作者:蘇轍


武昌九曲亭記

武昌九曲亭,據(jù)《清一統(tǒng)志》載:“九曲亭在武昌縣西九曲嶺,為孫吳遺跡,宋蘇軾重建,蘇轍有記?!北酒饔谠S五年(1082)。當(dāng)時(shí)作者貶謫筠州,蘇軾貶謫黃州,政治遭遇不得志,但他們都并不消沉。蘇軾貶居黃州的第三個(gè)年頭,在三國東吳遺跡的廢九曲亭舊址上,重建此亭,落成之后,請(qǐng)?zhí)K轍寫亭記。此文即為蘇轍為紀(jì)念其兄重建武昌九曲亭而作。

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

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于中,無責(zé)于外,而姑寓焉。

子瞻遷于齊安,廬于江上。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諸山,陂陁蔓延,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西曰西山,東曰寒磎。依山臨壑,隱蔽松櫪,蕭然絕俗,車馬之跡不至。每風(fēng)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載酒,乘漁舟亂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聞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攜徜徉而上。窮山之深,力極而息,掃葉席草,酌酒相勞。意適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齊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將適西山,行于松柏之間,羊腸九曲而獲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蔭茂木,俯視大江,仰瞻陵阜,旁矚溪谷,風(fēng)云變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廢亭焉,其遺址甚狹,不足以席眾客。其旁古木數(shù)十,其大皆百圍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輒睥睨終日。一旦大風(fēng)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據(jù),亭得以廣。子瞻與客入山視之,笑曰:“茲欲以成吾亭邪?”遂相與營之。亭成,而西山之勝始具。子瞻于是最樂。

昔余少年,從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為之悵然移日。至其翩然獨(dú)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shí),酌水而飲之,見者以為仙也。

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也。譬之飲食雜陳于前,要之一飽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于中,無責(zé)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樂于是也。

子瞻被貶到齊安,在長江邊上建廬居住。齊安沒有名山,而長江南岸武昌群山,高低起伏,綿延不斷,山谷幽深寂靜,里面有佛塔寺廟僧舍,西邊的叫西山寺,東邊的叫寒磎寺。它們依傍著群山,面對(duì)著溝壑,隱蔽在茂密的松樹櫪樹叢中,清寞廖索,與世隔絕,車馬的足跡到不了這里。每當(dāng)風(fēng)停了,太陽出來,江面波平浪靜的時(shí)候,子瞻就拄著拐杖,帶著美酒,乘坐漁船,橫渡長江,直奔南山而來。山中有若干青年儒生,熱情好客,喜好游山玩水。聽說子瞻到來,都帛巾束發(fā),笑語相迎,然后彼此攜手,逍遙自在地拾級(jí)而上,直到深山的盡頭,大家都走得筋疲力盡了,才停下歇息,掃去落葉,席地而坐,彼此舉起酒杯,互相問候,玩得心情暢快自在,以致于竟忘了回去,往往就留在山上夜宿。就這樣在齊安住了三年,(因?yàn)檫^得非常愜意)也不覺得時(shí)間過去了很久。

然而將到西山去時(shí),從青松翠柏之間行過,走過彎彎曲曲的羊腸山路,才見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覽者到了這里一定會(huì)休息一下,人們(有的)倚靠著嶙峋怪石,(有的)躲在茂密林蔭下小憩,俯視著滔滔江水,仰望著巍巍高山,旁覽著溪流幽谷,風(fēng)云變化和樹林陰陽兩面的種種景象,都在人們的身邊呈現(xiàn)出來。(平地上)有一座破舊的亭子,它的遺址非常狹小,不能夠坐下來往的眾多游客。亭子旁有幾十棵古木,大到都有百圍之粗、千尺之高,不能夠用刀斧來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樹下,就整天(無可奈何地)斜視著它們。一天,來了一陣暴風(fēng)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連根拔倒,子瞻趁機(jī)將它盤踞的地方收拾平整,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擴(kuò)大。子瞻與朋友們進(jìn)山看了看,相視而笑,說道:“這大概是(老天爺)想成全我們重修亭臺(tái)吧?”于是大家一起籌備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勝景才算具備了。子瞻對(duì)這件事最為高興。

從前我年輕時(shí),跟隨著子瞻四處游玩。遇山就登山,遇水就泛舟,子瞻沒有一次不是提起衣服卷起褲腳走在我的前面的。有不能到達(dá)的地方,子瞻就會(huì)遺憾好多天。有時(shí)他一個(gè)人飄然獨(dú)游,悠閑自在地在泉石上漫游,采摘林間山花野草,拾取落在山澗中的果子,從溪中舀取水來喝,見到他的人往往把他當(dāng)做山中神仙。其實(shí)天下的樂事無窮無盡,而以恰好符合他心意的事最令人暢快。當(dāng)他稱心如意的時(shí)候,(覺得)萬事萬物都不能換取這種快樂;等到他滿足的時(shí)候,沒有不(為當(dāng)時(shí)的留戀)感到吃驚自嘲的。好比吃喝時(shí),菜肴紛紛擺在面前,總之是為了腹中一飽,而吃下去后,那些菜肴(無論是什么食材)同樣變成了腐臭的東西,誰又知道(這一頓飯的)得失在哪里呢?只要心中不覺得慚愧,不受外面人的指責(zé),就不妨把心思情感寄托在這山水之間。這就是子瞻在這里體味到快樂的原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hào)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h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