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位慈善家,冬天施衣,夏天施痧藥,年成不好還要開粥廠。這位員外的錢從哪里來的呢?或是高利貸,或是收租,或是祖宗刮下來的地皮。不用說,這是一位偽善的人道主義者。他周濟著一班窮光蛋,有機會就叫他們做工,拔草呀,車水呀,掃除馬糞呀,修理屋頂呀。窮光蛋們只知道感激他,向來沒有想到問他算工錢。其實,要是算起來的話,決不止一件破棉襖,幾碗稀粥的。他倒沾著便宜,還得了善士的名聲。后來,這西洋鏡有點兒拆穿了。
但是,這時候來了一位俠客,雄赳赳的,手里仗著一把寶劍,據(jù)他自己說,這是“切西瓜”用的。他說他看透了那位慈善家的虛偽。他憤恨極了,就跑上慈善家的大門,破口大罵了一通,還拔出寶劍來說:“我要切你的西瓜!”一些窮光蛋反而弄胡[糊]涂了:為什么慈善家的頭應(yīng)當拿來當西瓜切。問問俠客,俠客說:
“嚇,嚇,嚇,……他,他,我丟他的媽,他媽跟我睡覺!”
“他媽跟你睡覺,他又該當何罪?”
“他,他,他昏[混]蛋極了……我,我□他的祖宗!……該殺的東西!”
俠客實在憤激得說不清白什么理由。俠客以為只要話說得“粗魯”些,窮光蛋就會懂得。然而他們不會了解慈善家的“媽跟人睡覺”,慈善家自己就立刻該殺;他們更不明白“該殺”就等于偽善的“憑據(jù)”。俠客自己的胡[糊]涂,要害得窮光蛋們更加胡[糊]涂,甚至于更加同情那位偽善家。
慈善家的虛偽,和他媽的不貞節(jié)或者恰好跟那位俠客睡了覺,是完全不相干的。窮光蛋們自己里面的明白人,應(yīng)該詳細的說明慈善家虛偽的事實,說明這世界里的種種假面具。對于這樣的慈善家,像俠客那樣的手段是不行的,何況對于比慈善家更細膩的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