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 園門口
后園門口的兩間是慶叔的世界,也是小孩們所愛去的地方。那里有什么好玩呢?第一,門外面是那么大的一個園,跑出去玩固然好,就是坐在門檻上望著那一片綠的草木葉,黃白的菜花,也比在房間或明堂里有趣得多。第二,那里是永遠(yuǎn)的活動的所在,除非那工人不來,園門緊閉著,冷靜得怕爬出蛇和老鼠來,否則總有什么工作在那里做。這些活動不但于小孩很有興趣,也能增進(jìn)他不少的知識的。
慶叔是個農(nóng)民,但他又有一種手藝,便是做竹作。在曬谷以前,他有好幾天要作準(zhǔn)備,做補簟的工作。把竹簟的破缺霉朽的地方拆去,用新的竹篾補上,似乎很是簡易單調(diào),可是看著很有意思,不但將小毛竹劈開,做成篾片,工程繁多,就是末了蹲在簟上,拿那扁長的鐵片打診,抽去爛篾,補入新的,仿佛有得心應(yīng)手之妙,看了很感覺愉快。他會做竹的細(xì)工,如提合花合,以至編入福祿壽喜字樣的考籃,也都可以制作,特別叫人佩服的是他還會得做竹的玩具,俗語叫作嬉家生的(家生即家伙,三字連說時家字讀作去聲)。那些竹制的簫,蛇龍與摔跤打拳的玩具,已經(jīng)有賣的了,他所做的乃是市上沒有的土貨,記得有一樣是用竹皮編成扁圓形的球,下有把手,球是漏空的,里邊又有一個小球,中裝石子,搖起來嘩喇有聲,質(zhì)樸而很經(jīng)用。
平時常見到的工作是做米。這工程有牽礱,扇風(fēng)箱和舂米三段,寫的舂字讀音卻作桑。與牽礱相連的是鍛礱,小孩也很喜歡看,用那像長手指甲的鑿槌打過去,一行行的現(xiàn)出新的礱齒來。舂米看去很費勁,所以去看的時候很少。鄉(xiāng)下叫石臼曰搗臼,杵曰搗杵,讀若齒,照例是上小下大,上頭部分是木做的,不知怎的慶叔所用的搗杵似乎較大,后來看別人家叫阿Q的老兄去舂米,他帶去的石杵要小一號,心中覺得它不合式,這同曬谷用具一樣,在小時候先入為主的勢力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