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后園
百草園的名稱雖雅,實(shí)在只是一個(gè)普通的菜園,平常叫作后園,再分別起來這是大園,在它的西北角有一小塊突出的園地,那便稱為小園。大園的橫闊與房屋相等,那是八間半,毛估當(dāng)是十丈,直長(zhǎng)不知道多少,總比橫闊為多,大概可能有兩畝以上的地面吧。小園一方塊,恐怕只有大園的四分之一。
大園的內(nèi)容可以分了段來說。南頭靠園門的一片是廢地,東偏是一個(gè)方的大池,通稱馬桶池,仁房的園門沿著池邊的弄堂在池北頭向西開門。智房的園門在西邊正中,右面在走路與池的中間是一座大的瓦屑堆,比人還要高,小孩稱它為高山堆,來源不詳,大抵是太平天國戰(zhàn)后修葺房屋,將瓦屑放在這里,堆上長(zhǎng)著一株皂莢樹,是結(jié)“圓肥皂”的,樹干直徑已有一尺多,可以知道這年代不很近了。路的左邊靠門是垃圾堆,再往北放著四五只糞缸,是智房各派所使用,存以澆菜或是賣給鄉(xiāng)下人的。再說北頭的一片,東邊三大間瓦房,相當(dāng)高大,材料也很不壞,不曉得原來是什么用的,一直也不看見有什么用,總是空著,名為三間頭,是仁房的所有。西邊有一口井,上有石闌,井北長(zhǎng)著一棵楝樹,只好擺個(gè)樣子,卻不能遮陰,井的西偏便是往小園去的小路。園的中間一段約占全部五分之三吧,那全是可以種植的土地,從中央一直線劃開,由智仁兩房分用,智房西邊部分又分成三家,但因立誠兩房缺少人力,所以那些園地常由興房借用,種些黃瓜白菜蘿卜之類。
小園一方塊,搭在大園的西北角外,其東面一半貼著大園,一半向北突出,其他三面全與別家園地接界。西南角有一個(gè)清水毛坑,全用石板造得很好,長(zhǎng)方形,中間隔斷,但永不曾使用,只積著好些水,游泳著許多青蛙,前面有石蒜花盛開,常引誘小孩跑到這冷靜的地方去。東北角有一頭板門,傳說是從前挑肥料出去的門,外通咸歡河沿,這地名雖是這樣寫,但口頭卻讀如“咸沙河沿”,如不是這么說,便沒有人懂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