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鬼的生長

夜讀抄 作者:周作人


關(guān)于鬼的事情我平常很想知道。知道了有什么好處呢?那也未必有,大約實在也只是好奇罷了。古人云,唯圣人能知鬼神之情狀,那么這件事可見不是容易辦到的,自悔少不弄道學,此路已是不通,只好發(fā)揮一點考據(jù)癖,從古今人的紀錄里去找尋材料,或者能夠間接的窺見百一亦未可知。但是千百年來已非一日,載籍浩如煙海,門外摸索,不得象尾,而且鬼界的問題似乎也多得很,盡夠研究院里先生們一生的檢討,我這里只提出一個題目,即上面所說的鬼之生長,姑且大題小做,略陳管見,佇候明教。

人死后為鬼,鬼在陰間或其他地方究竟是否一年年的照常生長,這是一個問題。其解決法有二。一是根據(jù)我們這種老頑固的無鬼論,那未免文不對題,而且也太殺風景。其次是普通的有鬼論,有鬼才有生長與否這問題發(fā)生,所以歸根結(jié)底解決還只有這唯一一法。然而有鬼雖為一般信士的定論,而其生長與否卻言人人殊,莫宗一是。清紀昀《如是我聞》卷四云:

“任子田言,其鄉(xiāng)有人夜行,月下見墓道松柏間有兩人并坐,一男子年約十六七,韶秀可愛,一婦人白發(fā)垂項,佝僂攜杖,似七八十以上人,倚肩笑語,意若甚相悅,竊訝何物淫嫗,乃與少年兒狎昵,行稍近,冉冉而滅。次日詢是誰家冢,始知某早年夭折,其婦孀守五十余年,歿而合窆于是也?!闭者@樣說,鬼是不會生長的,他的容貌年紀便以死的時候為準。不過仔細想起來,其間有許多不方便的事情,如少夫老妻即是其一,此外則子老父幼,依照禮法溫凊定省所不可廢,為兒子者實有竭蹶難當之勢,甚可憫也。又如世間法不禁再婚,貧儒為宗嗣而續(xù)弦,死后便有好幾房扶養(yǎng)的責任,則此老翁亦大可念,再醮婦照俗信應鋸而分之,前夫得此一片老軀,更將何所用之耶。宋邵伯溫《聞見錄》十八云:

“李夫人生康節(jié)公,同墮一死胎,女也。后十余年,夫人病臥,見月色中一女子拜庭下,泣曰,母不察,庸醫(yī)以藥毒兒,可恨。夫人曰,命也。女曰,若為命,何兄獨生?夫人曰,汝死兄獨生,乃命也。女子涕泣而去。又十余年,夫人再見女子來泣曰,一為庸醫(yī)所誤,二十年方得受生,與母緣重故相別。又涕泣而去。”曲園先生《茶香室三鈔》卷八引此文,案語云:

“此事甚異,此女子既在母腹中死,一無知識之血肉耳,乃死后十余年便能拜能言,豈死后亦如在人間與年俱長乎?”據(jù)我看來,準邵氏《聞見錄》所說,鬼的與年俱長確無疑義。假如照這個說法,紀文達所記的那年約十六七的男子應該改為七十幾歲的老翁,這樣一來那篇故事便不成立,因為七八十以上的翁媼在月下談心,雖然也未免是“馬齒長而童心尚在”,卻并不怎么的可訝了。還有一層,鬼可見人而人不見鬼,最后松柏間相見,翁鬼固然認得媼,但是媼鬼那時如無人再為介紹,恐怕不容易認識她的五十余年前的良人了罷。邵紀二說各有短長,我們凡人殊難別擇,大約只好兩存之罷,而鬼在陰間是否也是分道揚鑣,各自去生長或不生長呢,那就不得而知了。鬼不生長說似普通,生長說稍奇,但我卻也找到別的材料,可以參證。《望杏樓志痛編補》一卷,光緒己亥年刊,無錫錢鶴岑著,蓋為其子杏寶紀念者,正編惜不可得。補編中有《乩談日記》,紀與其子女筆談,其三子鼎寶生于己卯四旬而殤,四子杏寶生于辛巳十二歲而殤,三女萼貞生于丁亥五日而殤,皆來下壇。記云:

“丙申十二月二十一日晚,杏寶始來。問汝去時十二歲,今身軀加長乎?曰,長?!庇衷疲?

“丁酉正月十七日,早起扶乩,則先兄韻笙與閏妹杏寶皆在。問先兄逝世時年方二十七,今五十余矣,容顏亦老乎?曰,老。已留須乎?曰,留。”由此可知鬼之與年俱長,與人無異。又有數(shù)節(jié)云:

“正月二十九日,問幾歲有知識乎?曰,三歲。問食乳幾年?曰,三年。(此系問鼎寶。)

三月二十一日,閏妹到。問有事乎?曰,有喜事。何喜?曰,四月初四日杏寶娶婦。問婦年幾何?曰,十三。問請吾輩吃喜酒乎?曰,不。汝去乎?曰,去。要送賀儀乎?曰,要。問鼎寶娶婦乎?曰,娶。產(chǎn)子女否?曰,二子一女。

五月二十九日,問杏兒汝婦山南好否?曰,有喜。蓋已懷孕也。喜見于何月?曰,五月。何月當產(chǎn)?曰,七月。因問先兄,人十月而生,鬼皆三月而產(chǎn)乎?曰,是。鬼與人之不同如是,宜女年十一而可嫁也。

六月十二日,問次女應科,子女同來幾人?杏兒代答曰,十人。余大驚以為誤,反覆詰之,答如故。呼閏妹問之,言與杏兒同。問嫁才五年,何得產(chǎn)許多,豈一年產(chǎn)幾次乎?曰,是。余始知鬼與人迥別,幾與貓犬無異,前聞杏兒娶婦十一歲,以為無此事,今合而觀之,鬼固不可以人理測也。

十九日,問杏兒,壽春叔祖現(xiàn)在否?曰,死。死幾年矣?曰,三年。死后亦用棺木葬乎?曰,用。至此始知鬼亦死,古人謂鬼死曰聻,信有之,蓋陰間所產(chǎn)者即聻所投也。”以上各節(jié)對于鬼之婚喪生死諸事悉有所發(fā)明,可為鬼的生活志之材料,很可珍重。民國二十二年春游廠甸,于地攤得此冊,白紙木活字,墨筆校正,清雅可喜,《乩談日記》及《補筆》最有意思,紀述地下情形頗為詳細,因慮紙短不及多抄,正編未得到雖亦可惜,但當無乩壇紀事,則價值亦少減耳。吾讀此編,覺得邵氏之說已有副署,然則鬼之生長正亦未可否認歟。

我不信鬼,而喜歡知道鬼的事情,此是一大矛盾也。雖然,我不信人死為鬼,卻相信鬼后有人,我不懂什么是二氣之良能,但鬼為生人喜懼愿望之投影則當不謬也。陶公千古曠達人,其《歸園田居》云,“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神釋》云,“應盡便須盡,無復更多慮,”在《擬挽歌辭》中則云,“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xiāng)?!碧展谏镭M尚有迷戀,其如此說于文詞上固亦大有情致,但以生前的感覺推想死后況味,正亦人情之常,出于自然者也。常人更執(zhí)著于生存,對于自己及所親之翳然而滅,不能信亦不愿信其滅也,故種種設(shè)想,以為必繼續(xù)存在,其存在之狀況則因人民地方以至各自的好惡而稍稍殊異,無所作為而自然流露,我們聽人說鬼實即等于聽其談心矣,蓋有鬼論者憂患的人生之雅片煙,人對于最大的悲哀與恐怖之無可奈何的慰藉,“風流士女可以續(xù)未了之緣,壯烈英雄則曰二十年后又是一條好漢”,相信唯物論的便有禍了,如精神倔強的人麻醉藥不靈,只好醒著割肉。關(guān)公刮骨固屬英武,然實亦冤苦,非凡人所能堪受,則其乞救于嗎啡者多,無足怪也?!敦勒勅沼洝吩疲?

“八月初一日,野鬼上乩,報萼貞投生。問何日,書七月三十日。問何地,曰,城中。問其姓氏,書不知。親戚骨肉歷久不投生者盡于數(shù)月間陸續(xù)而去,豈產(chǎn)者獨盛于今年,故盡去充數(shù)耶?不可解也。杏兒之后能上乩者僅留萼貞一人,若斯言果確,則扶鸞之舉自此止矣?!弊x此節(jié)不禁黯然?!锻訕侵就淳幯a》一卷為我所讀過的最悲哀的書之一,每翻閱輒如此想。如有大創(chuàng)痛人,飲嗎啡劑以為良效,而此劑者乃系家中煮糖而成,路人旁觀亦哭笑不得。自己不信有鬼,卻喜談鬼,對于舊生活里的迷信且大有同情焉,此可見不佞之老矣,蓋老朽者有些漸益苛刻,有的亦漸益寬容也。

(廿三年四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